合心傳媒:我們佛系製造了《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合心傳媒:我們佛系製造了《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文 /吳麗仟

2018年4月,蔣勤勤陳建斌差一點被“勸退”。

一年前,他們接到《幸福三重奏》節目組邀請時,蔣勤勤還沒懷孕。歷經波折,節目總算落地時,蔣勤勤肚子已經很大了。

合心傳媒:我們佛系製造了《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高齡大肚孕婦怎麼錄?身體受不了怎麼辦?

節目組顧慮很多,反倒這對夫妻興趣很大、躍躍欲試,想過過二人世界,也期盼孕期生活被記錄,甚至連生孩子的過程也讓拍了。

節目製片人陳格洲主動聊到大S的爭議,稱外界覺得她作,但汪小菲微博會出來說話,秒變護妻狂魔。“感情不好,不敢來的。”

據網娛觀察瞭解,《幸福三重奏》幕後製作公司——合心傳媒曾因《嚮往的生活》一炮而紅,開啟了慢綜藝先河。

合心傳媒:我們佛系製造了《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但當我們提出約採訪時,陳格洲很真情實感地懷疑:“我怕聊完你寫不出稿子,我們公司很垮的。(笑)”

至於野心,“什麼野心?我們小公司有什麼野心(爆笑)。”

末了陳格洲想到了一個更妥帖的說法:“如果說一定要有野心的話,應該是做一個能掌控自己命運和步調的公司。”

合心傳媒:我們佛系製造了《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幸福三重奏》:

無聊到一定境地,也只能過日子了

一年前,騰訊視頻招商大會上,合心傳媒創始人王徵宇在臺上賣足了關子:“我們不公佈任何嘉賓,PPT上的不一定會來。”

誰料,項目拖了整整一年。一年裡,大名單上的嘉賓換了幾波,有的甚至因為感情變故不能來了,加上招商不易,項目的可行性一再被反覆討論。

好在硬件先行。一年前他們就在各地踩點,尋找適合迴歸“二人世界”的住所。

這是要做一個什麼樣的節目?為什麼嘉賓如此難敲呢?

合心傳媒:我們佛系製造了《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幸福三重奏》總導演李睿向網娛觀察回憶,當時騰訊視頻很看好在中韓爆火的《新婚日記》,因此找到他們團隊。聽到這個意向時,正好團隊也在討論能否做一檔節目,聚焦夫妻關係,但他們認為做一對夫妻太單調,只是“撒狗糧”就缺乏產生對比和話題的空間。難以引起廣泛的觀眾共鳴和討論。他們決定做三對夫妻,分別代表不同的家庭背景、婚齡階段和相處模式。

最終選的這三對,看似冷門,但都有戲。

大S細膩敏感,汪小菲求生欲爆棚。陳建斌富有詩書、但偷懶嘚瑟,好在有蔣勤勤對這個“老小孩”的包容和崇拜,福原愛和小杰的你儂我儂、童心爆棚、相互包容和愛護,各有代表性,也各種被送上熱搜。

合心傳媒:我們佛系製造了《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觀眾為什麼願意討論?核心動機是很多夫妻受柴米油鹽、生活瑣事的困擾,很多沒有度過二人世界了,看完會反思/有共鳴。而《幸福三重奏》恰好提供了一個實景,幫助他們重新關照到“你和我”的世界。

人挑對了,如何幫助老油條或小萌新放下包袱/呈現最真實自然的狀態?節目組的態度是不打擾+不干預+超級佛系。

合心傳媒:我們佛系製造了《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除了必要的機器跟拍,現場越乾淨越好,人越少越好。剛開始明星會問我們要幹嘛?節目組別無他求:“就是居家過日子啊,能幹嘛?想幹嘛幹嘛”,最後,“實在無聊到一個境地了,也只能過日子了。”

有吃瓜群眾吐槽陳建斌不愛幹活,大s很做作。但天天跟在他們身邊的李睿認為完全沒問題。“外界會操心,但他們都結婚那麼久了,自己早就很習慣了,有的甚至很受用的。”有趣的是,據說節目錄完後福原愛很不捨得走,汪小菲陳建斌甚至說想買下房子,偶爾來住一下。

合心傳媒:我們佛系製造了《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做《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有何異同?

很多人問,《幸福三重奏》和《嚮往的生活》,核心區別是什麼?

陳格洲告訴網娛觀察,兩者完全不一樣。前者探討的是夫妻關係,讓觀眾感悟到幸福有很多種。後者主要是給觀眾看到一幅簡單治癒、緩解壓力的生活畫卷。

兩個節目最大的相似之處,在於錄製氛圍,講究真實/強調過日子,團隊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讓參與的嘉賓忘記這是錄節目。

合心傳媒:我們佛系製造了《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首先,經紀人和助理不能在現場,其次讓嘉賓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第一季《嚮往的生活》黃磊何炅用勞動換玉米“累成狗”,但第二季不再虐身,讓他們過上了更愜意的田園生活,《幸福三重奏》更加舒適,且頗有情調。像小s來做客一進門就盛讚:“你家好洋氣啊。”

據陳格洲回憶,上半年這兩項目交叉在錄。她和王徵宇主要在帶《嚮往的生活》,《幸福三重奏》則安排她徒弟李睿作總導演。

之所以放心讓李睿做,在於他們的項目不管前期策劃,還是後期剪輯,一定是一個人說了算。能保證乾淨的思路,不至於面目模糊。

陳格洲也不否認,做完這倆節目後,團隊確實積累了“實景觀察類節目”方面的經驗。但核心本領還是挖掘人物個性和關係,講故事的能力。

問到公司和燦星、米未這樣的公司有何區別?

陳格洲和李睿默契十足,激情開啟“自黑”模式:“那不一樣,人家(是)大公司,我們小公司啊。”不像做《好聲音》動輒幾百號人,做《嚮往》幾十人就夠了。從一開始,他們就只想做純粹的內容製作公司。

合心傳媒:我們佛系製造了《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沒想過做偶像養成節目

不崇拜流量、不急著賺錢

2018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成功引領了“偶像養成”的風口,以“慢綜藝”起家的合心傳媒想過做這類題材嗎?

陳格洲表示不會,團隊基因不一樣。這種項目能成,平臺得全力投入,其次內容製作方在選秀類節目裡積累夠深,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據她分析,所有能成的真人秀節目,首先題材本身一定要廣泛的社會基礎,能打到觀眾痛點、引起共鳴。最後要靠真實的人物關係,把人做出來。

當初《嚮往》走紅後也有很多人找上門,一定要見一見談合作。但他們選擇項目非常謹慎,甚至會主動“勸退”很多“很賺錢”的大項目,並不急於變現。

可能別人蹭蹭蹭馬上就做了。但合心傳媒成立兩年多,只做了兩個大型節目,團隊主要都是導演,總共20人不到。她忍不住調侃,合心應該是製作公司里人最少的。“真的很慢”,但也不打算加快步伐。

合心傳媒:我們佛系製造了《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慢,是愛惜羽毛的一種方式。早在公司成立之初,整個創始團隊就只想做小而美的公司。“人太多就要考慮公司經營壓力,會分掉專注於內容這塊的精力。”

但之所以敢“慢”,敢對資本、平臺or金主說“不”,在於他們沒有200號人要養,不那麼迫切地需要“接活兒”,也沒想過融資。

另一方面,他們身後有全資母公司——藍天下傳媒的支撐,不需要揹負巨大的盈利負擔。現階段,他們的目標是把品牌做好。

不僅如此,他們還想擺脫流量依賴。比如《嚮往的生活2》請彭昱暢作為新增的固定MC,當時他完全不是人氣小鮮肉那一卦。

合心傳媒:我們佛系製造了《嚮往的生活》和《幸福三重奏》

但早在彭昱暢參加《演員的誕生》走紅前,《嚮往2》就留意到了他。陳格洲回憶,“當時王徵宇去參加微博一個活動,回來就說認識了一個新人很有意思。很真實,沒什麼偶像包袱。然後我打聽了一下,業務能力出色、口碑也好。”

她分享了一個細節,“當時他穿著特別不合適的西裝,在一個大人的場合,表現出了大男孩的青澀卻不做作,有點意思。”從最終效果看,彭昱暢圈了很多粉,《嚮往2》招商亮眼: “客戶還挺多的,有13個。”至於是不是賺了很多?陳格洲笑得爽朗:“至少上季虧的賺回來了。”

在團隊搭建上,他們只招編導。陳格洲告訴網娛觀察,真不是假大空,人品好、正直很重要。節目是會呈現導演的氣質的,“如果簡單奔著流量、製造話題去,最終呈現可能功利心很強。其次,我們團隊也不會做一些必然會引發矛盾的設計。”尤其都是從體制內出來的,縱使沒有政策監控,他們也要做傳遞正確價值觀的節目。

現在的創業環境,遠不如前兩年好。楊偉東曾經說過,製作公司的話語權正逐漸被平臺取代。陳格洲認可這個觀點,但認為他們公司在節目製作上還是很堅持自我的,畢竟平臺還是要靠做內容的人幫你呈現。

在網娛觀察看來,合心傳媒看似佛系,但不想被資本、被市場裹挾,想保持自己的節奏,才是最大的野心。畢竟,沒有野心,何來爆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