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評《水滸傳》:對於當時社會的反思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以中立的人性立場來評判各種人物,無論是對朝廷還是梁山好漢,都沒有過多地偏向哪一方,在這方面施耐庵老先生可謂是開創了社會反思的先河。{雖然說其所塑造的故事情節有很多誤導青少年的成分,是值得批判的,但對於當時社會的反思卻是入木三分。}

故事中的大宋朝廷可以說是腐敗無能的代表,在其體制之下各種貪官汙吏層出不窮,而在下層以梁山好漢為首的各路黑色,灰色惡勢力則是擾亂社會安定,而官府卻不能解決這一切,由此民眾的生命處在不安定的狀態,

雖然說梁山好漢等人的行為在現在看來是當今和諧社會的毒瘤,然而這一切卻要歸罪於當時朝政腐敗所致,正是由於政權內部貪汙腐化成風,才使得黑惡勢力越來越猖獗,畢竟宋江,戴宗,施恩等人本來就是這個體制中貪官汙吏的一部分,更不用說一百單八將中的成員組成了,他們其實都是一群各種邊緣群體為了追求不良利益所結合而成的一個黑社會集團。{雖然不否認這其中有好漢存在,但概率極少,絕大多數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且不說托塔天王晁蓋是多麼行俠仗義,然而其身份卻是體制下的一個村官,卻依仗著這一層合法身份去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比如劫取生辰綱,表面上說是劫富濟貧,實際上這些財富最終都是被他們自己瓜分了,絲毫沒有接濟窮人的情節出現,典型的黑吃黑作風,更不用說戴宗,宋江和施恩的伎倆了。

雖然小說被歷代統治者列為禁書,畢竟涉及到造反的成分,然而品讀其中情節,卻發現很多都跟現實中所發生的一切極其相似:貪官汙吏草菅人命,放在現代社會依舊還是如此,而有錢之人犯法卻能夠以錢財逃脫懲罰,現實中也是如此。而其中各種所謂拉人下水以及託關係走後門,也依舊是現今社會的弊端之一,讀來不得不讓人感慨:古今所發生的事情總是驚人一致。

也許水滸的情節很多都是毀三觀的,然而以此為鏡卻可以知道我們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正是由於法制社會的存在,我們才不會生在那個可怕的時代,不用去害怕別人,而是敢於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會採取以暴制暴的叢林法則去解決一切矛盾。雖然社會依舊還是有很多瑕疵,但遠比那個時代好得多,該如何預防水滸式的社會死灰復燃,有賴於當今社會法制進程的加強化以及普及化。

另評《水滸傳》:對於當時社會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