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中國大地辦醫辦學|北中醫方案再登《中國中醫藥報》

近年來,我校遵循“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

原則,致力於搭建區域標誌性的高質量中醫藥服務平臺,立足首都、輻射全國,輻射帶動基層醫療,在原有京內臨床醫學院基礎上,紮根中國大地辦醫辦學,合作共建臨床醫學院:棗莊醫院、深圳醫院、房山醫院、孫思邈醫院、廈門醫院。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地理區位、人口密度、醫療水平等情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輔射轄區的醫療服務,形成了“東南西北”全面發力的醫療服務佈局,構建起廣泛而又緊密相連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形成了一整套“福祉四方”的北中醫方案

6月27日,《中國中醫藥報》報道我校構建京內外緊密醫療服務體系,全文如下:

扎根中国大地办医办学|北中医方案再登《中国中医药报》

北京中醫藥大學近年來採取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臨床醫學院的模式,培養基層中醫藥人才,服務基層百姓——

構建京內外緊密醫療服務體系

近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正式揭牌,這是北中醫構建京內外緊密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一步。

北京中醫藥大學遵循“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原則,致力於搭建區域標誌性的高質量中醫藥服務平臺,立足首都、輻射全國,帶動基層醫療。在原有京內臨床醫學院基礎上,合作共建棗莊醫院、深圳醫院、房山醫院、孫思邈醫院、廈門醫院等臨床醫學院。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形成了“東南西北”全面發力的醫療服務佈局,構建中醫藥緊密醫療服務體系。

從無至有 推進校地共建

北京中醫藥大學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臨床醫學院的模式從零開始探索。棗莊醫院、深圳醫院和孫思邈醫院在建院之初,無經驗可循,經歷了磨合,也遇到過阻力,在幹部管理、資金投入等問題上都需極大力量溝通解決,合作協議往往要修改數十次。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黨委書記谷曉紅回憶建院歷程時說道:“這項工作任務艱鉅,但北中醫人攻克了一道道難關,實現了校地合作共建和學校人才培養的長遠目標,使當地百姓就近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各地醫院建院之初,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等曾帶專家團隊前往醫院所在鄉鎮義診。當地百姓奔走相告,前來義診的患者絡繹不絕,原本計劃為半天的義診經常持續到深夜。“拉著電燈也要給百姓義診,不能讓一個患者失望。”這是每一名義診醫生的心聲。回到北京後,徐安龍在學校領導班子會議上說:“踐行‘大醫精誠’,即使重新起步,排除萬難,也要把醫院建好!”

建設初期,來自學校的籌備團隊不分晝夜地奮戰,許多團隊成員離家幾個月,吃住在醫院。但大家沒有一句怨言,穩紮穩打、埋頭苦幹,得到了當地百姓和政府的認可。

以校帶院 提升中醫藥服務水平

“要把學校的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鄉村下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高優質醫療資源橫向、縱向的共享程度。”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身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的徐安龍,提出了

“以‘鄉村中醫中心’建設破解我國農村地區醫療衛生難題”的提案。這些年來,北京中醫藥大學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走出了一條“醫教結合”與“傳承創新”之路。

近年來,谷曉紅帶隊,前往深圳、銅川等地臨床醫學院開展“傳幫帶”教學培訓工作,並以此作為大學臨床教師上崗考核培訓的一部分。在臨床教學培訓中,針對基層醫生醫療經驗豐富,但理論功底欠缺的現狀,一方面注重加強理論提升和對中醫經典的反覆回顧;另一方面注重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針對當地多數醫生為“西學中”學員的特點,在傳授中醫基礎理論的同時兼顧講授中成藥在臨床辨證論治過程中的使用方法。同時,還注意培養醫生善用中醫臨床思維和中醫特色進行診療,臨床出現的問題梳理成課題開展研究,並反哺醫療實踐。這是北京中醫藥大學開展培訓工作以來總結出的關鍵經驗。

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孫塬鎮衛生院院長劉西洲是北中醫開展培訓後第一批獲益的學員。“以前一直在網上看郝萬山教授視頻講解《傷寒論》,這激起了我取經北中醫的想法。”劉西洲說,培訓老師們講授的 “程氏三針”療法、“經絡腧穴學”等課程使基層醫生獲益匪淺,自己的醫術也長進迅速。“我把老師講授的麻黃湯加五苓散治療老年前列腺增生的療法應用在臨床上,療效很好。”劉西洲說,自己也指導年輕醫生,吸引了當地越來越多對中醫藥感興趣的年輕人。

目前,各臨床醫學院已為當地培養了大量基層中醫藥人才和醫療骨幹力量,他們服務於各個基層醫療戰線,用實際行動解決農村基層衛生室設施配備不足、醫療隊伍水平低等問題,造福了當地百姓。

黃阿婆家住香港,不慎扭傷左膝蓋,無法行動。在當地治療症狀久未緩解,嚴重影響生活。家人聽說北中醫深圳醫院推拿科有北京專家出診,專程把黃阿婆從香港接到深圳就診。“阿婆來的時候坐著輪椅,左膝無法屈伸,無法自行上床。”“宮廷理筋術”團隊成員王英傑詳細問診、查體後,認為黃阿婆“筋出槽,骨錯縫”。王英傑使用“宮廷理筋術”中的理順歸位法為黃阿婆治療,治療5分鐘後,黃阿婆左膝活動恢復正常。休息片刻後,黃阿婆可自行下床行走,疼痛基本緩解。

輻射全國 打造中醫醫療服務體系

北京中醫藥大學在京內各附屬醫院採取戰略聯盟、中醫醫聯體等模式;在北京通州區、房山區及河北、天津等地共建中醫院,“直通”200餘家基層中醫院、社區醫院,使優質醫療資源惠及更多基層百姓。

目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東方醫院入選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京外棗莊醫院、深圳醫院、孫思邈醫院門急診量與業務總收入比共建前有了顯著增長。深圳醫院2年時間從三級中醫院跨入三級甲等中醫院行列。廈門醫院去年底成立,於今年3月榮登中國中醫醫院競爭力百強榜。

京內京外遍及全國的共建醫院,彰顯了“北中醫速度”。一批北中醫人用汗水和行動,對基層醫生進行醫教幫扶,為當地百姓帶去健康服務。未來,學校將進一步打造融“助醫、助教、助藥”於一體的“三助”模式,不斷加強專業培訓、全面提升科研能力,服務基層醫療,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扎根中国大地办医办学|北中医方案再登《中国中医药报》

來源 | 中國中醫藥報

技術 | 朱雪瑩

紮根祖國大地辦醫辦學,這是北中醫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