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貴州黔東南那些值得一去的原生態村落(2)

郎德上寨

郎德苗寨位於凱里市東南27公里的苗嶺腹地,分上下兩自然寨。對外開放的是上郎德,因此正規一點的叫法應該是“朗德上寨”。郎德上寨座落在苗嶺主峰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距黔東南州府凱里市27公里,距雷山縣城17公里。公元1855-1872年,清咸豐同治苗民反清,抗暴失敗後,因這裡是義軍將領楊大六的大本營,清軍征戰了18年才將其平定。至今全寨有118戶,500多人,全部是苗族同胞,以陳、吳二姓為主。郎德上寨依山傍水,背南面北,四面群山環抱,茂林修竹襯托著古色古香的吊腳樓,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綠林青蔓中,悅耳動聽的苗族飛歌不時在曠野山間迴盪。寨前一條彎彎的河流宛如蛇龍悠然長臥,南面有松杉繁茂的“護寨山”,北面有楊大六橋---“風雨橋”橫跨於河畔上。過橋可攀登養牛坡,還可觀賞楊大六當年反清抗暴時築起的碉堡和戰壕。寨內吊腳樓鱗次柿比。吊腳樓上裝有“美人靠”供來客休息。“美人靠”平時又是姑娘們刺繡的好地方,具有獨特的苗寨風格。村上的小路全以鵝卵石鋪設,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寨子中央有一個大蘆笙場,地面是用鵝卵石以仿古代銅鼓面十二道太陽光芒和飛奔的駿馬,南上方還設有“楊大六文物博物館”。館內陳列著當年楊大六領導反清抗暴時的刀、叉、頭 盔、鐵炮等戰鬥武器。進郎德上寨,首先要飲十二道攔路酒,然後才沿著石板小路走進寨子中央的蘆笙場。在郎德將會欣賞到敬酒歌、苗族飛歌、蘆笙 舞、銅鼓舞、板凳舞、集體舞等豐富多彩的苗族民間歌舞。

盤點貴州黔東南那些值得一去的原生態村落(2)

郎德上寨

盤點貴州黔東南那些值得一去的原生態村落(2)

郎德上寨

擺貝苗寨

擺貝苗寨位於貴州省榕江縣地區。根據記載,擺貝的苗族人都是從外地遷入的。漢代時,居住在武陵地區的苗族南下進入廣西,其中的一部分沿都柳江進入榕江,分佈於全縣各地。明代時,廣西大苗山苗族繼續沿都柳江北遷,居住在月亮山一帶。到了明代中葉,楊姓、龍姓、潘姓等才分別從江西朱市巷與湖南遷入本地。楊姓和潘姓是寨子裡的大姓。楊姓的祖先楊老老更因其英勇善戰被尊為苗王。如今寨子裡的苗王是楊寫巴,寨民們親切的稱呼他為寨老。70多歲的楊寫巴從18歲起就開始在擺貝當幹部,他雖然沒有文化,但憑藉著公平、仁義的處事原則和正直、剛毅的人格魅力成為寨子裡的無尚權威。

擺貝是月亮山麓最古老的苗寨之一。位於縣城南面54公里的半山腰上,全村350多戶1700人。擺貝苗寨歷史悠久,具有古樸、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村民的節日盛裝百鳥羽毛服由羽毛裙和花衣組成,服飾色彩豔麗,圖案奇特,刺繡工藝精細,羽毛裙和花衣都以家織土布為底,繡有平花,其胸兜、圍腰等部件多繡各種花鳥、蟲、魚、蝴蝶等動物圖案;而衣或裙腳吊滿白羽毛;該服飾專為祭祖活動(即“鼓藏節”)和跳蘆笙舞所用。中央電視臺鑑寶欄目鑑評一件達60萬元,因此,百鳥羽毛服被譽為“穿在身上的史詩”、“服飾活化石”。

這裡的苗家人仍然過著他們自己傳統的節日,“吃新節”、“苗年”和“鼓藏節”。“鼓藏節”是苗族最隆重、最古老的傳統祭祀祖先的節日,又稱為“祭祖節”、“祭鼓節”、“鼓社節”,每十三年過一次。節日裡,苗家人跳“蘆笙舞”、“古瓢舞”、“木鼓舞”、“銅鼓舞”這些至今還流傳下來的傳統民間舞蹈時,都穿著節日盛裝,沿襲古老的“行歌坐夜、火塘對歌”、“木葉傳情”的戀愛習俗風情。擺貝苗族不僅有保存完好的原始古樸的民族風情,而且還傳承著精美的剌繡和蠟染工藝,有罕見的苗王古墓(苗族自古未建墓)以及長廊幹欄式吊腳木樓,寨子座落在四面青山環繞,古樹林立的半山腰上,寨邊有“鼓藏場”、“鬥牛場”、“蘆笙坪”、“苗王古墓”等人文和自然景觀。因此,這裡被許多專家和學者稱為“露天的苗族民俗博物館”。

盤點貴州黔東南那些值得一去的原生態村落(2)

擺貝苗寨

盤點貴州黔東南那些值得一去的原生態村落(2)

擺貝苗寨

施洞苗寨

施洞又名施洞口,位於清水江畔、臺江與施秉兩縣交界處。施洞古來便是苗家人煙鼎盛的福地,沿江蜿蜒密佈著數不清的苗族吊腳木樓。當地人稱施洞為“展響”,意思是貿易集市,由此不難想象這裡商業的發達。舊時清水江航運是湘黔水運的重要組成部分,施洞則是清水江上游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最繁榮的時候這裡百舸爭流、過盡千帆。鎮上至今完好保留著建於清朝初年的大碼頭。此外,建於清朝末年的兩湖會館也值得一遊。

施洞鎮是苗族刺繡藝術之鄉,是貴州東部旅遊線上的一顆明珠,境內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族旅遊資源豐富,有舉世獨一無二的獨木龍舟,有被譽為“東方情人節”的貴州苗族姊妹節,有蜚聲中外的苗族古歌酒歌飛歌,有獨具風格的木鼓舞蘆笙舞,有純樸原始、情調迷人的民族風情,有工藝精湛、精彩紛呈的刺繡品和銀飾品,有“寫在身上的歷史”之稱、記載苗族歷史文化、精美絕侖的苗族服飾,有清朝和民國時期所建“八大窨子屋”、“兩湖會館”、“蘇元春公館”和“一品夫人墓”等文化古蹟,集中體現了清水江苗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是活的苗族歷史博物館。近年來,民族文化旅遊正在開發之中,逐步成該鎮的支柱產業之一。

施洞從外表看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苗寨,論民居建築藝術,不及雷山縣的上朗德;論村寨的規模,也不及雷山西江苗寨。但是對許多人來說,她卻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施洞鎮政府所在地為塘龍,依次順河而下還有偏寨,楊家寨等苗寨。這條河屬清水江中游,彎彎曲曲從寨前流過,河水清亮,河面上時有三兩漁船和運輸船劃過,鸕鷀漁船靜立河中。河岸邊,時有洗菜、洗衣、挑水的苗家女往來上下,水中的鴨群、鵝群在自由自在地嬉戲覓食,一幅上好的田園水墨畫。

順河上坎,進得寨子,那鵝卵石和塊石鋪就的寨中小道,寧靜、安謐。村口屋宇前放著一架耕田用的犁和一架耙,屋前的板壁用桐油漆得金黃金黃。施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苗族的母親是清江水,她養育了苗家人”。施洞後倚高山,面臨清江水,有水必有船,有船的施洞有一個傳統的節目——龍船節。施洞的龍船節是來自一個古代英雄殺死惡龍,為民除害的傳說。每年五月二十五這一天,“群龍”雲集施洞,沿河兩岸萬頭攢動,人聲鼎沸,當鐵炮響起,江面上鑼鼓喧天,銀浪飛濺,舟似箭發,千萬觀眾歡聲雷動,十分壯觀。今天,龍船節仍是施洞苗族男性,特別是青年男性表現自己勇武和智慧必不可缺的儀式。

施洞民風淳樸,仍保持著遠古的遺風,施洞民族文化歷史悠久,豐富多彩,這裡的銀飾手工製作工藝精湛,堪稱一絕。從古至今,施洞人的故事演繹了一代又一代。

盤點貴州黔東南那些值得一去的原生態村落(2)

施洞苗寨

黔東南州民族旅遊今天介紹到這裡了,小編明天繼續給大家分享黔東南州的那些原生態旅遊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