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衣怒馬少年郎,你可曾實現當初的夢想?

鮮衣怒馬少年郎,你可曾實現當初的夢想?

年輕的時候,很豔羨年少得志者、事業有成者,覺得那才叫活著,也很想成為那樣的人,去風光一把。這也許是不少人的夢想,但能實現的終究寥寥,而不能者則最終只能淪為大多數,碌碌無為,活在算命先生“宿命論”下苟且了。

鮮衣怒馬少年郎(未必有鮮豔的衣服穿,但心是紅的、血是熱的),你為何沒能實現當初的夢想,活成想要的樣子?

僅僅是因為“人各不同”的出身侷限嗎?

夢想是虛幻的,要想實現就得錨定它,讓它實體化,而實體化是要有資源的。少年郎此時分類了。一類少年郎,家有千金;一類少年郎,家有權勢;一類少年郎,既無大把金銀,也無滔天權勢,惟有吃穿;當然還有一類少年郎,家徒四壁。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前兩類少年郎,在家中資源幫襯下,只要遵紀守法、聽從家庭安排,一般是很容易“年少得志”的;後面兩類,同等條件下,就要晚一些了,而如果晚的夠久,事業有成時就已不再是鮮衣怒馬少年郎。

先天擁有資源的迥異,用現實之刀無情砍向作著同樣美夢的少年郎,導致“人各不同”。對於先天資源不足的少年郎而言,除了私下抱怨自己投胎技術,還能如何?

不過,彆氣餒,人生馬拉松跑道上,先天資源只是一個起點資源,並不能伴隨擁有者一生,每個人遲早都要自己一個人奔跑的。與先天資源相比,伴隨你一生的個人能力素養更重要。先天資源好的前兩類少年郎遲早有一天也得靠個人能力素養的,而非其它外力。

對於後兩類少年郎而言,既然沒有先天資源,那就只能在提高個人素養上下功夫了。對於此,古人講得很是淺顯易懂,那就是要依靠自己的“大腦和雙手”,開發智慧,奮鬥不息。

所以,很大程度上,上天是公平的,前兩類少年郎的先天資源可能會讓其忽視個人素養能力這個人生馬拉松中最重要的因素,後兩類少年郎則因為先天不足只能注重個人能力開發。假若如此的話,後兩類少年郎算是沾光了,因為上天直接抹除了他們依賴外力的可能性,讓其直接進入人生最重要的歷練階段,給他們開了小灶。

不過,後兩類少年郎別高興太早。因為並非所有權力、富裕家庭的少年郎,都不重視個人能力素養建設。如果他們的家長懂得這個道理,而少年郎又恰好十分乖巧,決意走一條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道路,他們的個人能力素養在強大資源支持下將會得到更全面系統的發展。這可不是窮小子可以媲美的。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一定有那麼一些少年郎,不僅先天資源比你好,而且比你更努力,你一定要牢記這個殘酷的事實和真相,才能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始終保持必要的競爭壓力,不驕不躁、幹勁十足地去追逐夢想。所以,後兩類少年郎要加油,無論處於哪個能力階段、哪個社會位置都不能鬆懈、不能有過度的優越感。

因為前面永遠有更優秀的人比你們更努力地拼搏奮鬥著。

要想實現當初的夢想,在有去無回的一次性人生馬拉松賽事中取得好成績,排名靠前,乃至事業有成、建功立業,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比如,日省三身,知不足而補之。

大家都知道“木桶原理”,最短的那塊木板是制約能力提升的關鍵,不補不行,補上了才能進步,提高綜合能力。

比如,終身學習,不斷完善知識體系。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體系越是完善,我們認知世界的能力就越高強。在“知”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擁有改造世界的能力,才能知道什麼時候去改造、在哪個位置去改造並對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前作出預判、應對。這種認知能力,一來可以防止信息不對稱情況下被他人忽悠,二來可以讓我們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避開一些障礙,少走彎路,減少麻煩,節省力量,儘量跑得穩一些、快一些。

……

篤定、有序推進這些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才會不斷成長,才可能實現當初的夢想。

嗨,那個曾經的“鮮衣怒馬少年郎”,你實現當初的夢想了嗎?

你用好先天資源了嗎?

你的個人能力素養處於哪個段位呢?

你還有哪些不足?

你的知識體系到了哪個層次了?

有過夢想的、胸懷夢想的“鮮衣怒馬少年郎”,不妨自問一下,相信答案會浮現於你腦海中的。

若沒有實現當初的夢想?該怎麼辦呢?除卻走邪門歪道,也許答案各有千秋,但卻是離不開下苦笨功夫、提高能力水平這條主線路的。

少年有夢,則國有夢;少年強,則國強。對有夢的“鮮衣怒馬少年郎”,不妨大喝一聲、猛推一把,促其警醒、督其奮進,為其鼓勁吶喊,讓其“苦心人終不負”,實現初夢,為國家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我雖不再鮮衣怒馬少年郎,也願共勉、共奮進。

(完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