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RII辦伴不止是聯合辦公空間!

“現在做的所謂聯合辦公、共享辦公,其實都是‘新辦公’的範疇,‘新’所對應詞是‘舊’,即舊有的空間與模式正在經歷升級與創新,而在這個過程中,科技是主要的推動因素。”

DISTRII辦伴再次強調了自己不止是聯合辦公。

9月12日,中關村悅萊大廈辦公空間,辦伴合夥創始人兼北方區CEO丁士洋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辦伴要做的是以辦公為入口的物聯網,最終實現的是線上線下一體化,只是目前線下的實體空間是以共享空間的形式出現而已。

DISTRII辦伴不止是聯合辦公空間!

辦伴合夥創始人兼北方區CEO 丁士洋

辦公升級成剛需

如同中國C端正處在消費升級時期,企業對辦公空間消費升級的需求也已經到來。從過去辦公空間追求性價比,和“租桌子”的實用導向型策略,逐漸轉化為追求舒適、健康、智慧甚至好玩的辦公空間。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聯合辦公品牌都是提供了更高層次的辦公需求,並追求一定的溢價空間。

丁士洋以辦伴中關村第一個項目天使大廈為例:2016年,創業大街的咖啡還熱著。那時候,中關村區域孵化器、眾創空間非常多,解決的很多是基本辦公需求,除了雷格斯以外基本上沒有2000元以上的工位的項目,天使大廈是該區域第一個。

“辦伴決定做天使大廈這個項目主要還是基於市場的需求,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辦公領域這種需求與發展之間不平衡的矛盾也是日漸凸顯。在中關村,很多企業希望能夠有更好的空間提供,能夠讓他們的員工有更好的環境辦公,提高效率。此外,也減輕他們除了主營業務以外其他的一些負擔和成本支出。而且,天使大廈項目推出後,市場反響非常好。”

在丁士洋的描述中,我們瞭解到目前有很多品牌也在中關村做辦公升級的事,“只不過辦伴是先行者,相對來說,區域佈局的體量可能會更大一點。”

據辦伴丁士洋介紹,目前共享辦公的市場(以北京、上海為例)份額僅佔整體辦公體量的3%-5%。所以丁士洋認為,現階段共享辦公最大的競爭對手並不是同行,而是傳統辦公,讓市場接受新型模式是辦公領域最大的挑戰。“本質上,這是一場新舊之爭,舊有的空間與模式正在經歷升級與創新。”

辦伴到底要做什麼?

辦伴到底要做什麼?辦伴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張辦公物聯網,具體分析,不同的時間週期又會湧現不同的形態。

目前除了共享辦公的版塊,DISTRII辦伴還整合聯動“全辦”空間一站式定製、“箏際”智慧辦公IT解決方案輸出、“福伴”企業增值服務輸出,“一體三翼”組織模式共同打造依託數據智能的、面向全生命週期企業客戶的智慧辦公解決方案。

據悉,DISTRII辦伴已成功拓展至包括國內和新加坡,共35+空間,吸引了500餘家入駐企業、3000家企業會員,覆蓋30000餘用戶。

丁士洋表示:“我們服務了成百上千家企業,在我們自己空間裡面所積累的這些經驗,其實完全可以複製給其他企業。”

這也是“全辦”業務的核心支撐,全辦製造就是辦公類的全屋定製,從選址、設計、裝修、設備採購到後期的運營服務,以及提供的線上服務,辦伴都能夠做到一體化。並且,據丁總介紹,這塊的業務需求十分龐大,基本上市場上80%左右的企業都希望定製自己的辦公空間。

“箏際”,是專門做智慧辦公研發輸出,這塊除了服務辦伴自己的空間以及入駐辦伴的這些企業以外,還做了智慧辦公和數字化功能的輸出,現在有很多辦伴空間外的企業他們也會採用辦伴的包括門鎖、考勤等很多智能化的系統。

“福伴”,專門做企業及社群服務,涵蓋B端和C端,服務人群呈數量級增長。目前在辦伴的空間裡面,可以實現為入駐企業及個人,提供包括行政、法務、人事、財務等諮詢服務,這些也是可以對外做服務輸出。

“一體三翼”是辦伴培育成熟的商業模式,彼此相輔相成。但從效益端與規模端來看,目前貢獻最大的是“一體”共享辦公版塊,另外三翼已經逐步顯示出強勁的市場前景。丁士洋還提到,在未來,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是“全辦”,最具有潛力的和想象力的是“箏際”,最有活力與溫度的應該是“福伴”。

關於規模與盈利

規模與盈利,這是共享辦公繞不開的兩道檻。

共享辦公是不是規模製勝?規模化是不是必須的?行業盈利模式單一、盈利難又作何解?

在丁士洋看來,線下空間不應該僅僅以規模論,也有很多線下只有一兩個空間,它仍然可以經營的非常好。而且在他看來,共享辦公領域很難出現“一家獨大,贏家通吃”現象,因為它帶有很強的不動產屬性,地段決定了產品的價值,相同產品在不同地段也不可能完全複製。

“辦伴做物聯網,未來一部分是按自己的產品發展,另一部分希望吸納眾多小而美的或者其他的品牌進來共建,這就是我們的方向。”

至於盈利模式,丁士洋提到,行業現在更多的還是用時間換空間,因為它獲取的是比較長時間的運營權,隨著整個市場的發展,租金等方面的提升,特別是前期的投入比較大,後期逐漸投入量會比較小,溢價的空間會逐步實現。但在初始階段,如果租金差不能形成,甚至有些租金差還是倒掛的,又或者出租率達不到一定的要求,規模越大其實盈利空間越小,所以說,效益的產生不在於規模,而在於每個空間精細的運營。

丁士洋也透露了辦伴具體的經營數據,他提到,辦伴線下空間平均入駐率能達到80%,而空間開業半年以上,現金流基本回正,收支能達到平衡。“辦伴每個線下空間其實就是一個樣板店,隨著線下空間的快速增加,線上數據的數量級積累,逐步實現我們打造物聯網的終極目標。”

DISTRII辦伴不止是聯合辦公空間!

9月19日,辦伴中關村悅萊大廈空間將正式開業,而這也是辦伴階段性的旗艦產品。

就像3年前叩開新世界的大門那般,如今的辦伴也用不斷創新升級的形式,印證著這樣一個道理:唯有不斷的“創新”才是創新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