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新動向:碧水源「惠民水站」走進斯里蘭卡

2018年9月19日,由碧水源聯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發的全自動納濾飲用水站在斯里蘭卡西北部村落Rajanganaya正式投入使用。Rajanganaya村164戶居民自此喝上了“健康水”、“放心水”。

“一帶一路”新動向:碧水源“惠民水站”走進斯里蘭卡

水站正式投入使用

Rajanganaya是南亞島國斯里蘭卡的一個村落,位於斯里蘭卡西北部,飲用水源主要是地下水。這裡旱季較長,蒸發量大,地下水含鹽量較高,入口有一種淡鹽水的味道,水溫常年保持在30度左右,藻類和微生物生長迅速,水中氟離子超標,到了旱季一些地區的居民只能間斷供水,生活一度受到影響。

“一帶一路”新動向:碧水源“惠民水站”走進斯里蘭卡

村民自家的水井

另外,不明原因慢性腎病(CKDu)是斯里蘭卡乾旱地區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斯里蘭卡的一個嚴重公共衛生問題”,病因至今不明,但地下水源飲用水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因此,提供安全潔淨的飲用水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個降低CKDu發生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帶一路”新動向:碧水源“惠民水站”走進斯里蘭卡

當地政府為村民建的取水點

為解決CKDu病區的飲用水安全保障,目前當地政府主要採用反滲透等來解決居民的飲水問題,但存在一些問題,諸如運行壓力高,膜容易汙染、結垢,水回收率低,運行費用高等等,安全飲水代價昂貴。為此,斯里蘭卡政府尋求其他高效低耗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如何能切實幫助當地居民解決這一困擾他們多年的飲水問題,保障飲用水的供給和安全,並有效降低運行費用,是當地政府的一大難題。自2014年以來,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一直致力於斯裡蘭卡CKDu病區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其中基於納濾膜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研發與應用是斯里蘭卡籍博士研究生Titus(中文名:泰天)的研究課題。

“一帶一路”新動向:碧水源“惠民水站”走進斯里蘭卡

泰天與碧水源工程師溫官

飲水安全無國界。高科技環保企業碧水源受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委託,積極組建項目組,聯合研發生產出針對當地地下水硬度高和氟超標水質特徵的全自動納濾飲用水站,可為當地飲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一條新途徑。

水站採用碧水源研發的納濾膜(DF)作為淨化水處理的核心處理技術,同時設置了軟水器和阻垢劑兩套膜結垢預防系統,用戶可以根據當地情況自行選擇適合本地區水質,成本低廉,操作簡便的預處理系統,確保在旱季來臨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

今年7月底,這套專為當地環境量身定製的水站設備越過千山萬水,運抵斯里蘭卡。經過緊張的調試,克服諸多困難,終於為村民們送上了期盼已久的“健康水”。經檢測,設備出水水質優於斯里蘭卡當地飲用水水質標準(SLS 614-2013)。

“一帶一路”新動向:碧水源“惠民水站”走進斯里蘭卡

左圖:水站前合影留念 右圖:水站設備內部構造圖

碧水源工程師溫官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泰天因水結緣。在斯里蘭卡安裝考察的這些天,泰天成了最好的嚮導,他們相繼考察了多個地方的水質,並一一做記錄分析彙總。

“一帶一路”新動向:碧水源“惠民水站”走進斯里蘭卡

水質抽樣檢測

“我們在當地很受歡迎,村民特別熱情,水站出水的時候附近的村民都過來參觀了,由於當地離城市很遠,午餐我們是在村長家吃的,鄰居們也都過來幫忙,一起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飯菜。”碧水源工程師溫官說。“臨走時,相處多日的村民還專門過來送了番石榴等當地的水果……”

“一帶一路”新動向:碧水源“惠民水站”走進斯里蘭卡

“一帶一路”新動向:碧水源“惠民水站”走進斯里蘭卡

水系民生,水,正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得益於中國近年來對生態文明的重視,中國的水企業發展迅速。碧水源作為行業標杆企業,目前已發展為全球最大、產業鏈最全的膜技術企業之一。憑藉先進的膜技術,碧水源的小型飲用水站相繼進入尼日利亞等地,在北京奧運龍形水系、國家大劇院等地,碧水源也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技術。在“一帶一路”的倡導下,碧水源積累的經驗正和越來越多的國家分享,造福各國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