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8年秋季將實施「新高考」課程改革

2014年12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兩項政策,明確未來高考將實施“3+3”模式,除了語數外之外,考生自主選擇三科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加入總成績中.新高考改革,將進一步推動高中生選其所愛,考其所長。

推行生涯規劃背景

1.學生可以根據報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的特長,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門學業考試當中選擇三個科目計入總成績。

2.《實施意見》倡導的“探索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把單一評價方式擴展為綜合評價方式.改變一考定終身,引入多元錄取機制。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勢在必行.指導和幫助高中生做生涯規劃,就是要幫助學生在不斷認識自我的性格特質、興趣愛好、能力傾向的基礎上,協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生涯發展方向,並教會學生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人生生涯。

什麼是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亦稱“人生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生涯規劃勢在必行

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高中生涯教育相對落後,在中國只有33%的高中生接受過職業與畢業的指導,總體上遠遠低於美國和日本。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八成高考生填報專業目標不明確.學生們填報志願表現得很迷茫,急需專業的指導.由此可見,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亟待改變,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勢在必行。

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就是要讓學生釋放自我,尋找自己的興趣志向,要求學生和家長提前計劃未來學習和職業的發展方向.學校開設生涯規劃課程,將教育從“升學主義”轉向關注學生個人的未來發展,引導學生將學習與社會及未來職業選擇連接起來,更多地認識和探索自身、關注並瞭解社會,不斷思考和明晰自身發展的道路,理智地尋找自己的學業指向。

如何引領高中生做好生涯規劃

指導和幫助高中生做職業規劃,就是要幫助學生在不斷認識自我的興趣愛好、性格特質、能力傾向的基礎上,協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並教會學生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在具體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五個“相統一”。

1.“我想”與“我能”

中學生要初步瞭解自身潛能和職業要求,在設計職業生涯規劃時,不再單純地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會考慮到自己是否有適合某種工作的能力。

這就需要職業生涯規劃師一方面幫助學生總結個人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傾向,樹立適合自己的職業的理想.另一方面,通過專業的性格、興趣、能力等測試,並參照家長、老師、朋友對本人的評價,幫助學生全面地認識自我,找到“想從事的職業”和“能從事的職業”兩者的最佳結合點。

2.“小我”與“大我”

以往,高中生在進行學科選擇和填報志願時受家庭和社會的實用主義影響,考慮最多的往往是薪酬、升職等,所以傾向選擇一些熱門職業,但很快,還沒畢業呢,熱門就變冷門,導致學生不能順利就業。

學生在職業選擇要符合自身特質,更要符合社會長遠發展需要和人民利益.在職業選擇和發展中,學生應跳出“小我”的圈子,把自身能力和社會需要相統一,把“小我”和“大我”相統一。

3.短期明確性與長期方向性

高中生具有可塑性,發展空間大.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明確三年的具體學習計劃和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學生在不同年級所面臨的規劃重點不同,比如高一學生主要是學會規劃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明晰各階段的目標;高二學生主要面臨分科或選科問題,對其輔導主要是幫助他們認清自己的興趣、能力,綜合考慮後自主選擇學科;高三的輔導則與志願填報、選擇大學、專業等升學指導緊密結合。

高中生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動機也會隨之加強.同時學生通過測試瞭解自己的職業傾向,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進入大學後學習將更加主動學習,減少就業時的迷茫感.但高中階段畢竟沒有面臨真正的工作選擇,自身就有可塑性,再加上未來可能會出現不可抗拒情形.所以高中階段的職業規劃要做到明確短期規劃,選擇一個長期職業方向、職業目標和確立職業道德.對於未來發展、晉升等,可以有一個大致方向,此階段稍作模糊處理。

4.職業理想與社會現實

理想和現實的統一,就是把學生自己的主觀願望同社會實踐活動相統一、把對社會的主觀判斷同社會實際情況相統一。

職業規劃,一方面是讓學生認識社會實際,瞭解社會需求.另一個方面讓學生認識自我,包括性格、興趣、能力傾向等特質。

這些認識可以通過專業測試獲得,更主要的還是在實踐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例如,學校可以開設社會實踐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組成不同的集體,利用課餘或寒暑假空餘時間到不同的崗位實習.一方面,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社會,瞭解自己想要從事的職業特點,瞭解這個職業的要求,認清社會發展和行業前景,及時修正理想.另一方面,在社會實踐中瞭解自己的不足,明確提升能力的方向。

5.規劃職業與人格完善

目前的高中學生問題較突出,缺乏人際交往的能力,缺乏對社會的認識.再加上,學校教育又較功利化,智育和德育嚴重脫節,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嚴重脫節,難於正確認識社會和正確認識自己。

由此可見,高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更具有德育和完善人格的意義.它迫使學生在高中階段就思考現在與未來、自我與社會的關係,參與社會實踐,扮演社會角色,承擔社會責任,體會社會艱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充滿著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認識自我、規劃未來.高中生未雨綢繆,做好未來職業生涯規劃,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的來引領高中學習,一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川2018年秋季將實施“新高考”課程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