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悠悠西古堡

古韵悠悠西古堡

古韵悠悠西古堡
古韵悠悠西古堡

配樂:西門落日

河北省張家口市暖泉鎮域內不僅有北官堡、中小堡,更有聞名遐邇的西古堡。古堡俗稱寨堡,據說由薊昌總兵張邦奇於嘉靖年間所建。另有一說,漢民族經常受到北方遊牧民族騎兵騷擾,百姓築土為堡以自保。蔚州號稱八百莊堡,唯有三四百歲西古堡的堡門堡牆完整如初,堡內民居、寺院、街巷、戲樓還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猶如鳳毛麟角。

古韵悠悠西古堡

西古堡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360米,東西寬240米,南北堡門砌磚到頂,高十三四米。兩座堡門外各有甕城,為避免敵軍從正面衝撞堡門,一律拐個彎朝東開門,形制為“虎抱頭”。堡門樓為磚券仿木結構建築,東券門頂部嵌一石匾,陰刻楷書“西古堡 永盛門”,落款“歲康熙十九年”。以此推算,西古堡已經356週歲了。堡門洞內鋪設的條石被歲月磨得溜光,被時光刻出兩道深深的車轍。內外堡門之間50米見方,磨磚對縫的殿堂、樓閣環繞在並不寬敞的堡牆內。南北堡門間的堡牆及馬面高八九米不等,通體為黃土夯築,比磚砌門樓更顯得樸實無華。

古韵悠悠西古堡

民居院落遍佈在西古堡內。一條227米長的大街橫貫南北,各有三條小街穿插在大街東西。堡內遍佈四合院,約有180座明清風貌民居,尤以清初董汝翠創建的院落最大,號稱九連環院。民居為磚木結構,青石起底上砌磚牆,頂覆筒瓦脊嵌吻獸。在街巷裡仰觀俯瞰,精美絕倫的磚雕、石雕、木雕比比皆是。高大寬敞的廣亮門樓接二連三,與京城民居的雙數門簪截然不同,只有三個門簪。於是向當地人請教,未獲理想答案。一些院落開放,任憑遊客自由欣賞;一些危房搖搖欲墜,亟待翻修重建。幾次發現部分臨街房屋前坡頎長,後坡極窄,後房牆即為院牆,與山西喬家大院、常家大院相似。細一打聽,此地距晉界僅有3公里,難怪民俗民風如出一轍。

古韵悠悠西古堡

順著古色古香、商鋪林立的大街前行,拐進西邊的一條巷子,便來到“董家義學”的大門口了。房子還是原來的房子,古色古香;“董家義學”的牌子也還在,只不過現在換了一家主人,孩子們也不再來此求學了。新主人叫郭淑珍,她和老伴在這裡開了一家農家樂,做生意的同時也在義務維護著這座幾百年的老房子。西古堡人做生意都講究誠信,他們覺得這是做人的本分。西古堡是個雜姓村落,他們的祖先來自四面八方。但西古堡人從來沒有宗族理念,大家都是父老鄉親、兄弟姐妹。誰家有困難,大夥一起幫。在西古堡,從來沒出現過捱餓的乞丐、看不起病的老人和上不起學的孩子。

古韵悠悠西古堡

寺廟無處不在,西古堡亦不例外。堡內面積有限,不像自然村落那般可以向四外延伸。需要供奉的神靈又多,百姓只好把地藏殿、觀音殿、馬王廟、三義殿、真王廟、梓童廟、鐘鼓樓等“請”到南北堡樓之上。廟庵觀殿的間量都不大,多數為“一居室”,只能請神靈們屈尊。好在逢年過節或初一、十五,香客們摩肩接踵往來穿梭於殿堂之間,燃香擺供請願還願,倒也熱鬧。

古韵悠悠西古堡

舊時,蔚縣城鎮農村大多有戲樓或戲臺,卻罕見西古堡的雙耳戲樓。雙耳戲樓即是在戲樓兩側各有一間耳房,無疑增加了演員們化妝候場的使用面積。其坐落在南堡門甕城內,坐南朝北,西側緊臨地藏寺。戲樓為捲棚頂,梁檁雕樑畫棟,紅柱紅窗紅燈籠;戲臺寬13米,進深8.5米。逢年過節,臺上演員唱唸做打顯身手,臺下百姓注目聆聽盡享受。

古韵悠悠西古堡

西古堡的吃食極具西北特色。黃米麵炸糕外焦裡嫩,苦蕎麵餄餎筋斗滷香,粉坨、豆腐乾、粽子別有風味。谷黍、蕎麥、黃豆、玉米、高粱為當地主要農作物,採用傳統的粗糧細作方法制作,滿足了廣大遊客的不同口味。

西古堡現存鐵匠爐、磨油坊、豆腐坊、扎燈籠、剪紙等多家手工作坊,延續著千百年來的工匠傳統。工匠精神在西古堡集中體現,代代相傳。作坊裡使用真材實料,注重信譽及口碑,三年前給佟陽銘買回來的紅燈籠,今年春節仍在懸掛。

古韵悠悠西古堡

旺火爐即是鑄鐵高火爐,雖鏽跡斑斑卻不卑不亢,兀自矗立在西古堡的十字街上,引得不少遊客駐足圍觀。其高約三米,分上中下三層。底層為六面體,六塊爐裙上鏤空雕花,爐內密排粗鐵棍爐條。中層為下粗上細的圓柱體狀鏤空爐身,從下往上均勻分佈著九圈圓孔以通風,上扣六面帶瓦壟的鐵簷。上層即是一個六面體鐵亭,六面券頂門洞上方分別鑄有“添薪、添旺、添財、添福、旺氣和通天”吉祥語;上覆亭頂,亭沿上為六隻口含鐵鏈的鐵獸,鏈懸鐵鈴;亭頂重疊著大小兩個鐵球及鐵剎。遊客們紛紛猜想著它的用途:烤紅薯?烤羊肉串?烤棒米花……當地人微笑著揭開謎底:每年的大年三十,旺火爐生起紅紅的炭火,堡民們雙手合十,虔誠地站在自己喜歡的吉祥語前;或者圍著旺火爐轉圈;一遍遍地默默祈禱。

古韵悠悠西古堡

打樹花是當地獨有的民間技藝,由來已久。據說,在舊時年節中,富人們燃放煙花爆竹,鐵匠們買不起煙花,便頭戴大草帽、反披羊皮襖,把熔爐裡的鐵水倒進盆中,用長把鐵勺崴出再潑向冰涼的高牆。鐵水遇冷瞬間炸成一簇簇金黃色火星,狀如樹木之花,故稱打樹花。多少年來,正月十五晚上必有打樹花表演,把年的喜慶氣氛推向新的高潮。打樹花已經躋身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祝願它老樹新花,世代流傳。

古韵悠悠西古堡

西古堡巍然矗立在蔚州大地上,古民居鱗次櫛比,老作坊世代相傳。她不愧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愧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若論功行賞,保護工作當推首功。

古韵悠悠西古堡

保護古村落,傳承優秀文化,各有各的高招。首先,暖泉鎮政府在通往西古堡的主要路口設置提示牌,把車輛指引到南堡門外大型停車場,嚴格限制汽車進入堡內。其次,村民遵守村規民約,自覺維護古堡風貌,蓋房壘牆絕不擠佔街道一絲一毫;不像某些古村落那樣街道越來越窄。其三,堡內店鋪民居儘管高低錯落,卻均為磚石木瓦結構的明清房屋樣式,絕無鋼筋水泥結構的蛛絲馬跡。

古韵悠悠西古堡

生活在古堡裡的人們,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挑水、打鐵、石磨香油、扎燈籠、貼窗花……漫步在明朝的石板路上,耳邊迴響著四百年前的鐘聲……總有一種回到從前的感覺。

本文刊登於《美麗鄉村》雜誌2018年第8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