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豐收·城鄉共享:2018年度京郊農業好把式(20名)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2018年9月23日將迎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向全社會傳遞了重農崇農的價值取向。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作為全國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的成員單位,將在全力服務保障好全國主會場活動的同時,以首善標準、緊密結合傳統節日文化,精心策劃並組織開展好一系列慶祝活動。

“北京農業好品牌”和“京郊農業好把式”遴選推介工作,市農委牽頭,市農業局、園林綠化局等以及各區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共同參與。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2018年度京郊農業好把式(20名)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陳軍峰(順義區)

促使合作社在生態農業種植等方面有了很大改進;協助萬畝示範方、水肥一體化試驗、微噴滴灌試驗、北斗衛星定位系統、農機與農藝融合新技術推廣試驗研究,承擔了玉米寬窄行試驗研究,654拖拉機壽命研究等項目的完成。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李廣(昌平區)

堅持“養樹先養地”的理念,即使用有機肥,數量控制在一斤果二斤肥;堅持多年不鋤草,等草長到一定高度用機器打平;堅持施菌肥和酵素,提高土地的菌群數量;堅持不用高毒農藥;堅持合理修剪,合理負載,要精品水果。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齊春輝(昌平區)

堅持傳統種植、有機生產,採用PGS參與式保障體系進行嚴格管理。運用先進的測土配方溶解土壤樣本,通過測量土壤指標,從而有針對性地施肥。積極學習用自然的調節力,平衡和培育土壤,形成健康的生物循環系統,提高果蔬作物的品質和營養價值。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鄭秋伶(懷柔區)

2014年合作社在寶山鎮寶山寺村設立了辦公場所,及時為寶山鎮的會員服務。2015年赴玉樹進行手工技藝援建活動。2016年赴內蒙烏蘭察布交流。2017年到新彊和田進行手工技藝援彊活動。2018年在寶山鎮養魚池村設立廠房和倉庫,增加種植面積50畝。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劉全保(懷柔區)

1997年至2017年先後與中央電視臺“科技苑”、“致富經”欄目合作錄製了7部科教片;2013年編著《果樹高產高效現代化栽培創新技術》;2014年編寫了果農培訓教材《北京高效節水現代化果園簡明技術手冊》;2017年編著《林地果桑辨證管理栽培技術》。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劉學超(密雲區)

通過雲夢園平臺,為區域傳統企業、新型職業農民及職業學校學生提供電商實訓服務,成功孵化出多個優秀農產品電商品牌。承擔密雲區大城子鎮精準幫扶集體企業“張泉達康”品牌運營工作,截止目前,“張泉達康”已累計完成190餘萬元營業收入。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翟紹華(大興區)

趙家場春華合作社自成立以來,共引進蔬菜瓜果新品種200多種、推廣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病蟲害、蜜蜂熊蜂授粉技術、雙層膜覆蓋、測土施肥、線蟲病防治等20多項新技術,同時制定了綠色防控技術及全程標準化農產品的生產規程等。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王克全(大興區)

多年為市區農業技術推廣站和農業部門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連續3年被大興區蔬菜技術推廣站評為“大興區優秀蔬菜農民技術員”,2014年至2018年被大興區蔬菜技術推廣站聘為北京市大興區蔬菜技術推廣站農民輔導員,2014年被聘為全科農技員。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袁曉松(大興區)

從事種植工作23年,她勤奮,實幹,一心為公,她以身作則,帶動了更多農戶及低收入戶對學習種植新知識、新技能的興趣與熱情。她是一位樂於溝通且善於溝通並且具有較強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的人。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丁新民(房山區)

2018年被評為“北京市就業創業先進個人”。2016年,在市農業局植保站的支持下,丁新民牽頭成立了南河菜緣生態農業專防隊,合作社的6名技術員經過植保站專家的培訓,獲得了植物醫生資格證書,同時兼任專防隊員。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李文霞(房山區)

合作社一直將傳統種植與現代農業技術相結合,生產中嚴格按照無公害標準種植。2011年在北京設施蔬菜提質增效“300”工程中被評為西甜瓜“種植能手”,2018年獲得了北京市草莓評比的最高獎五星獎、並註冊了“思沅沁怡”的商標。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王雷(房山區)

現任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周莊村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 。在王雷的帶領下合作社先後獲得國家級示範社、市綠色防控基地、全國巾幗示範基地 、市農業產業化先進單位、區級設施蔬菜生產示範基地、農業部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等榮譽。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胡殿文(平谷區)

在果樹生產上,我採用套袋、倒拉枝、糖醋誘蟲、頻振殺蟲等生物防治技術,更不使用高毒農藥和除草劑, 在果品銷售中, 用責任感和良心樹起了“誠信”的金字招牌。用誠信的人品,種出了厚德的果品,靠誠信走上了致富路。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王慶林(平谷區)

創辦了北京桃花苑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依靠土壤改良、誠信種植、誠信經營帶領更多的低收入戶和農戶增收致富。2017年精準產業幫扶低收入戶36戶,戶均增收1.9萬元,並且常年安置3名有輕勞動能力殘疾人在合作社就業。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王漢生(平谷區)

從事農業生產、銷售、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等工作20餘年,在北張岱村任兩委3屆,有較強的管理經驗和實踐經驗。參與北京市低收入戶脫低工作,為27戶低收入戶提供免費物資、種料、技術指導,並簽訂收購協議,讓周邊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耿鐵煥(延慶區)

率先引進智能擠奶機械、TMR飼餵技術,使用後產量大增,每頭牛日單產35公斤奶,年單產超過11噸,且生鮮乳品質優良。五年來,共舉辦專業技術培訓班40餘期,培訓社員300餘名,提供就業崗位近400人,人均增收約8000元/年。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任志懷(延慶區)

2013年至今開展培訓36次,培訓人數1720餘人,發放科普宣傳冊4300餘冊,引進新品種4種。助殘基地帶動殘疾戶創新豬苓種植的發展模式,帶動殘疾戶增收。2017年帶動四海鎮前山村、王順溝村、樓梁村、等7個村(3個低收入村)種植茶菊400畝。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宋廣起(延慶區)

建立種植、採收、加工及銷售的全程標準化管理體系,以天敵集成應用來防治蟲害,實現了化學農藥0投入。以全程標準化管理為核心,“三七開”分配機制,建立長效的以銷定產的產業運營模式,帶動更多農民實現致富夢想。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吳建軍(延慶區)

2009年帶領全村村民,建立了北京金粟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溫室葡萄種植,品種32個,建設日光溫室 71 棟,年產鮮食葡萄約20萬斤,帶動本社社員年增收約2萬餘元。唐家堡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村”,延慶區設施農業重點開發村。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辛建芬(延慶區)

自1992年起,就紮根於果樹栽培領域,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一是拒絕農藥,發展農家肥;二是聯合水務局,發展節水農業;三是推動水肥一體化,發展有機產業。通過努力,合作社果品產量連年遞增,果園提質增效。

农民丰收·城乡共享:2018年度京郊农业好把式(20名)

市農委官網nw.beijing.gov.cn

北京美麗鄉村網www.bjmlxc.cn

北京美麗鄉村

鄉慧

北京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