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火花燦爛的古村

在距離北京2個小時車程的河北,

有一座古老的村莊,

它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時光,

它就是張家口蔚縣暖泉古鎮。

一座火花燦爛的古村

雖然現在這裡看上去就是個村莊,

但這裡有著輝煌的過去,

是一座遠近聞名的鎮。

明清時期是山西商人到張家口

及以北地區經商的必經之地。

暖泉古鎮元朝建鎮,

明清時發展為“三堡、六巷、十八莊”,

從此暖泉古鎮成為蔚縣西部的交通樞紐和商貿中心

一座火花燦爛的古村

暖泉之稱

據說古鎮從元代開始形成,

到了明清時已是周圍地區經濟貿易的集聚地帶。

“暖泉”二字是源於村中的一股泉水,

那時一年四季都始終溫熱,

這裡便稱為暖泉了。

一座火花燦爛的古村

《蔚州志·渠道圖》中記載:“出城西三十里暖泉堡中,泉之源以石甕分東西流”,又說“其水澄清如鑑,三冬不凍,故云。”“暖泉”之名正源於此。兩泉最有名者為逢源池水,泉水經東西兩龍口相向而出,環村緩流。逢源池南為涼亭書院,書院中主體建築是座涼亭,泉水從地下穿亭而過,亭前有一過流水井,石砌八角形,故稱八角井。“水過涼亭八角井”是蔚縣“八大勝景”之一。泉水沿環村明渠澆灌著鎮區南的數百畝菜園和稻田,最後流入鎮區東南的壺流河水庫,數九寒天暖泉水流出1.5公里內不結冰。

一座火花燦爛的古村

百年打樹花

雖然有打樹花的地方不止一處,

但暖泉古鎮的打樹花卻是最獨特的,

因為暖泉古鎮是正宗打樹花的發源地。

“暖泉古鎮打樹花 ”

是蔚縣暖泉鎮別具特色的古老節日社火,

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

是用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城牆上,

迸濺形成萬朵火花,

因猶如枝繁葉茂的樹冠而稱之為“樹花”,

其壯觀程度絕不亞於燃放煙花。

一座火花燦爛的古村

幾百年來,

打樹花一直在室外進行,

這常常造成白天打樹花時,

人們欣賞不到絢麗的樹花,

很多遊人感到遺憾。

2015年,

古鎮景區投資1.5億 ,

建造了河北唯一的室內實景演出劇場,

這個劇場可以實現在室內打樹花 ,

而且還融入了舞臺劇為遊客展示,

震撼的程度絲毫不比室外的遜色。

打樹花也作為一項古老技藝,

成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座火花燦爛的古村

剪紙的藝術

剪紙是我國是中國傳統民間非常普及的一種工藝,

在國內眾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區都有“剪窗花”的習俗。

但是在這眾多的剪紙藝術中,

河北蔚縣剪紙則自成一派,

堪稱剪紙藝術中的瑰寶。

一座火花燦爛的古村

是全國唯一一種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彩剪紙,

點彩剪紙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它是用薄薄的白紙,

拿小巧銳利的雕刀刻下來,

再點染上鮮豔的顏色,

形成空靈、豔麗的藝術品,

被譽為“中華民族一種美麗的象徵性符號”。

一座火花燦爛的古村

每一個古村都是歷史的財富,

古村也是傳統文化的載體。

讓古村不再被歷史長河埋沒,

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