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暗度陳倉

民間故事:暗度陳倉

明朝精銳部隊

1

清晨,曲折的桂北官道上,一支6000人的軍隊正往南開拔。軍旗獵獵,殺氣騰騰。

周遭石峰危兀欲搏人,遠處雲山霧繞。西南瘴癘地,不愧是歷代被貶官人的夢魘。

騎馬走在隊伍前頭的官員叫王陽明,50歲出頭,鬚髮蒼白,雙眼機警而堅毅。他不時咳嗽,震得脊背一拱一拱的。

“大人,您這次奉命南下平定亂民,有幾分勝算?”他身邊的一個親信說,“要知道,八寨、大騰峽農民起義經過歷代先皇剿殺,仍屢禁不絕。”

王陽明聽了,似乎受到刺激,劇烈地咳嗽起來,但他很快抑制住了,“大明朝對少數民族的政策是歧視的,剝削與壓迫是殘酷的,也難怪少數民族反抗激烈。平心而論,我也不忍心高舉屠刀,奈何我是大明朝臣,當以守護江山社稷為己任……”

王陽明話語間胸有成竹,似乎已有破敵妙計。

此次,皇上任命他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理巡撫兩廣地方,總督兩廣、江西、湖南四省軍務,使命就是平定廣西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八寨、大藤峽起義。

此前,朝廷幾經更換將帥,處罰一批剿匪不力的地方高級官吏,王陽明此行堪稱重擔壓肩。

“大人,您說就沒有徹底剷除亂民的計策嗎?”親信問。

“當然有,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我這次南來,除了殺人,就是誅心。”王陽明說。

“殺人誅心?”

王陽明點頭不語,策馬疾行。

民間故事:暗度陳倉

大藤峽風光

2

傍晚時分,隊伍來到桂林府,王陽明和身邊的隨從住進驛站。

吃過晚飯,洗漱完畢,親信和衛士們早早休息了,只有王陽明的房間還在亮著燈。他輾轉反側,因為他明白:殺人易,誅心難。

這世上最難的事有兩件,其一是從別人的口袋裡掏錢,其二是把自己的思想灌入別人的腦袋。如果說第一件事還可以通過偷、搶走捷徑,那麼第二件事別無他法,只有盡心訓導。

在王陽明看來,官逼民反是更古不變的道理。八寨起義和大藤峽起義,根源在土司和流官腐朽和統治不當,農民不堪剝削和壓迫才揭竿而起。

在他呈給朝廷的《處置平復地方以圖久安疏》中,把廣西少數民族當成禽獸麋鹿、把土司官當成苑囿牆墉,把流官看成監守牆的人。

王陽明想好了,此次平亂除了派兵剿殺,就是創辦書院,用孔孟之道對少數民族的上層人物進行“盡心訓導”,使之禮讓日新,風俗日美。

他為自己獨到的見解興奮不已。

次日一大早,王陽明在一陣咳嗽中醒過來,他有些擔心自己的身體。

近年,王家屢遭變故,先是自己官場失意,接著是父親去世,然後是原配夫人去世,續娶的妻子不久前剛生下一個兒子,他就奉命開赴廣西平叛。

好在他奉命平叛多年來,幾乎無敗績。

正德十三年(1518年),他恩威並施,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此次他啟程南下前,廣西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領盧蘇、王受造反。但當王陽明南下剿匪的消息傳到廣西后,盧蘇、王受彷彿驚弓之鳥,接連繳械投降。

3

王陽明率領的平叛隊伍,很快通過了柳州,抵達南寧。盧蘇、王受聞訊,連夜趕來南寧拜見。

他們向王陽明宣誓,手下2000名將士願意聽從調遣,攻村拔寨,爭取立功贖罪。

眼前,王陽明手下有將士8000多人,他們磨刀霍霍,殺氣騰騰,就等著他一聲令下。

不過,他似乎並不急於用兵,因為八寨起義和大藤峽起義屢剿不絕,延續百餘年,要連根拔起,勢必找到釜底抽薪之策。

連日來,他多次研究八寨起義和大藤峽起義的歷史文獻,

在廣西的上林、忻城兩縣之間,山高林密,地勢險要,少數民族多靠山而居,結寨稱戈,方圓250公里約散落大小村落百餘個,歷來有八寨或十寨之稱。1376年(明洪武九年),古憑農民起義,拉開了八寨起義的序幕。此後起義此起彼伏,兩百餘年從未間斷,參加人數由幾百、幾千甚至發展到數萬,嘉靖、萬曆年間發展到高潮,多次震驚明王朝統治者,並調集大軍鎮壓。八寨起義堪稱明代影響最大的少數民族農民起義。

大藤峽又名斷藤峽,位於黔江中下游的武宣至桂平之間,長約百餘里,兩岸崇山峻嶺,江水湍急。以其為中心,包括廣西東南部的潯州(今桂平)府、梧州府與平樂府西部及柳州府南部的方圓約六百餘里地方,稱為大藤峽地區,這裡聚居著瑤、壯等少數民族和部分漢人,尤以瑤族為多。明朝政府較早地在這一地區實行改土歸流政策,用武裝奪取瑤、壯族居民土地,又利用食鹽壟斷和專賣,對當地居民進行苛重剝削,終於激起大藤峽地區各族人民的激烈反抗。大藤峽起義,是大藤峽地區瑤族、壯族人民反對明朝統治的起義。

八寨起義與大藤峽起義相呼應,一度沉重打擊了明朝的統治。

“破敵之計靠出奇制勝!”王陽明捋了捋鬍鬚,確定好了平叛計策。

民間故事:暗度陳倉

大藤峽風光

4

這天醒來,當王陽明把創辦敷文書院的想法告訴給幕僚時,他們都以為自己聽錯了。

“大人,您的任務是來剿匪,並非教書。”身邊的親信們紛紛勸說。

“我當然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王陽明說。

他對廣西布按二司請建敷文書院的講堂呈文批:“……況境接諸蠻之界,最宜用夏變夷,而當梗化之餘,尤當敷文來遠,雖亦殂豆之事,實關軍旅之機,準如所議,動用軍餉銀兩,即為起蓋。”

根據《粵西叢載》記載:“王建新(即王陽明)督四省兵駐南寧,因創辦敷文書院,日聚幕僚諸生講學,更不談兵,三司莫測其意,謂公假此縱敵,將密有指授也。”

這就是說,敷文書院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院,而是“假此縱敵,密有指授。”而且講學對象也僅限於他的幕僚諸生。由於沒有經費,他可以動用軍餉蓋建講堂號舍。

說白了,王陽明創辦敷文書院,用軍事術語來說,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麻痺八寨、大藤峽各族起義人民而放的煙幕彈。

敷文書院建蓋完畢,王陽明當然不能閒著,隨後他一邊假裝講學,一邊假裝把驍勇善戰的6000名永順(湖廣)將士撤走。

與此同時,他下令嚴密封鎖一切軍事行動的消息。

八寨、大藤峽的起義農民看不見官軍來攻打,漸漸放鬆了警惕。

暗地裡,王陽明則下令盧蘇、王受等挑選精壯人馬,乘夜突然發動軍事進攻,於嘉靖七年四月三日偷襲大藤峽,四月二十二日偷襲八寨。

身心懈怠的起義農民突然遭到官軍四方圍攻,倉皇應戰,一潰千里。

對此,王陽明在嚮明王朝報功的《八寨斷藤峽捷音疏》中供認不諱:“賊首胡緣二等訪知本院駐南寧,寂無征剿消息,又不見調兵集糧,而湖兵之歸,又皆偃旗息鼓,略無警備,遂皆怠弛,不以為意,至是突然官兵四方圍攻,各賊倉惶失惜……皆以為兵從天降,我兵乘勝追斬……”

據記載,在大藤峽,王陽明督師鎮壓胡緣二、黃公豹起義,被殺的民眾達15000餘人。1528年,王陽明督6000名官軍攻取八寨,屠殺義軍4000餘人。

平亂後,王陽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不等朝廷的批覆就回去了。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王陽明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省大餘縣境內)舟中,終年57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