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一年读100本书?

怎样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一年读100本书?

1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谈谈与书有关都的话题吧!

说到读书这个话题,我其实是想聊聊,一年365天,你每天花多长时间读书?你对多少本书做过笔记?读过的书中,你写过多少本书的评论?

关于读书这个话题,我谈过很多次,比如在《一生能读多少书》中,我探讨了一个人一辈子到底能读多少书;在《怎样选书和读书》中,我谈了怎样选书的问题,在《职场书那么多,到底应该怎么读?》中,我谈了职场中人如何读职场书的问题。

在今天的这个话题中,我不再重复过去的话题,而是想谈谈,一年中,作为天天忙到脚不沾地的你,怎样才能每年读超过100本书?

2

关于这个话题,很多人其实曾经跟我探讨过,但话题进行不顺利的原因,是大多人跟我感慨:“我实在是没有时间读书啊!”

听多了,你会觉得这似乎是大家都面临的问题,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我有位同事,总是抱怨工资低,我问他:“你一年读多少书?”

他很诧异:“这跟工资高低有啥关系?”

我说:“你做着一份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工作,请问,你读过与专业相关的书籍、资料和论文吗?你尝试过通过阅读区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吗?”

一个只凭经验积累积累慢慢成长的人,如何跟得上日新月异的现代发展节奏?一个连自己的专业书籍都几乎不读的人,在其它领域的知识方面,又怎样拓宽和提升呢?

一个在专业方面不肯投资时间、金钱和精力,在相关联领域又不肯用功学习和提升自己素养的人,在工作能力上又不谋求突破的人,又凭什么跑赢同事和竞争对手呢?

有个哥们说:“我每天都读微信公众号、微博啊什么的,也是阅读嘛!”

是的,是阅读,但是,坦白而言,此阅读已经非彼阅读了。微信和微博更多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正在将我们割裂的更破碎,而并非让我们真正变得丰富。

3

说实话,就阅读而言,还是尽量多读些纸质的书,最好是做些深度的阅读。既然话题是怎样一年读100本书,就让我先回答一年能读多少本书。以我去年的实践经验,大概读了120多本书。

这算不算是多的?答案是:不算。

在我们的微信群里,读书超过一百本的比比皆是,很多人甚至超过了两百本。也就是说,我的读书量,远算不上多,在我的朋友群中,我甚至连及格线都没达到。

然而,即便是我这个还没有达及格线的读书人,去年的感觉,却与过去完全不一样。去年是我自有记忆以来,觉得生活的各方面和各个领域都比较富有创造性的一年。

我最大的的变化和感觉是:我正在从一个枯燥、无趣的人,变成一个有趣、好玩的人,而且,最大的变化是,我在写作上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居然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一年写了140多万字。

阅读量的增加,阅读速度的提升,在我身上好像发生了连锁反应,使得我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同时,也使得我的思维空前活跃,表达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4

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提升阅读量呢?我总结了一下过去的读书经验,以及自己这几年的实践,觉得下面8个方法值得推荐:

找块整块的读书时间

去年之前,我一般是抽出空闲来翻翻书,去年,我觉得读书量偏小,于是慢慢尝试改变成早睡早起,挤出一个整块的时间来读书,比如晚上10点半之前睡觉,早上5点起床,集中2-3个小时时间阅读和写作。

这样的好处是,这个时间段没有人骚扰,读书效率很高,写作效率也很高。我一年一百多篇文章,100多本书,基本都是这个时间段完成的。

公开自己的目标

只是心理定个目标,自己知道,并未明确,有时候往往因为缺乏监督而自我打折扣。有时候,向朋友们公布自己的目标,就多多少少会有人问及,或者关注达成进度,这或多或少是一种监督和激励。

而且,因为写下来,张贴出来,自己公布了目标,就相当于是一种承诺,就会在心理上给自己一种紧迫感。所谓挖坑要填,有时候还真是那么回事。

有个方向和书单

在中国,现在每年新出的书达20万种,每周各种书单推荐的值得读的书,多达1000本以上,你想都读,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个书单,或者读书的方向,见什么读什么,那就会变成纯粹的浪费时间。

因此,列一份靠谱的书单,或者给自己定个明确的读书方向,就变得尤为重要。比如,去年我重点想读读与职场和管理类有关的书,因此给自己定下了读30本此类书的目标。实际上我从各类别人推荐书单中挑选并形成了自己的书单,最终读完成了27本,加上之前几年读过的近百本类似的书籍,我写了一个自己的书单系列:

《 》,《 》,《 》、《 》。

实在看不下去就放弃

即便是列在书单上的书,实在看不下去,就放弃掉算了。我觉得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唯一非看不可的书,如果经过几番努力,还仍然没有兴趣和进展,那本书可能对你没有帮助,需要放弃,就放弃掉吧。

有时候,读到中途放弃一本书,未必就代表自己读书没有恒心和耐心,相较于读一本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书,或者与自己的口味兴趣不投的书,中途放弃,可能是另外一种坚持:对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书籍不妥协。

还是应该看一些经典

不管是专业需要,还是工作之余看看人文、历史、文学、哲学、美学之类的书来充实自己人生,丰富自己的精神时间的书,还是尽量看一些经典著作,少看口水书。

一本书放到书架上,5年、10年、20年之后,还有多少能留下来,能经得住自己乃至子女的反复阅读,也多多少少在衡量着你的读书品味。因此,在读一本书之前,你最好是问问自己:这本书我读过之后,还值得子女读吗?

如果答案是大多数是否定的,那么你的读书品味确实是需要提升提升了。

看过的书,能扔就扔掉吧

以前我看过的书,总是喜欢放在书架上,舍不得扔掉,走哪里,搬哪里,还美其名曰爱书。

后来我发现,其实很多书是一次性消费,看完就再也不会翻了,留在书架上,纯粹是垃圾。所以,从去年开始,我尝试每次在新添加书的同时,尽量减掉同等数量的旧书。

实际上去年我做得更彻底,在新读的近百本书中,我只留下了不到二十本书,其余的90多本干脆在读完几个小时至几天之后,直接在闲渔卖掉了(因为我做笔记和职场书的专题资料搜集,所以这类书做完专题之后,大部分都处理掉了)。

读书最好做做笔记,读完最好写上几句

以前我读书,不做笔记,不写评论和读后感,全凭记忆。结果是读的快,忘的也快。

现在,我读的时候会做笔记,把重要的部分划出来,有些甚至抄下来,观点相左或者我觉得有话要说的部分,我写在易事贴上贴在相应的书页上。

等书读完之后,我再尝试写写评论或读后感,谈谈我的感受和想法。总体上,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读书方法,一本书读过之后能吸收的比例比以前大幅度提高。

而且写评论的时候,我都喜欢直接在网页的编辑框里在线写,不太清楚的地方和需要引用的地方,马上翻书查,这样我在读完书之后,会来一次精神高度集中的消化和复习,总体上来说,我觉得这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琐碎的时间是珍珠

前面我虽然说了,要读书,要尽量营造阅读条件和环境,能拿出整块的时间来读。

但有时候,没有整块时间的时候,也要用好琐碎的时间。琐碎的时间就像珍珠,十分钟八分钟,散在那里,没有任何价值,但如果能充分利用起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斯蒂芬·金曾经建议人们,每天阅读五个小时,有位读者读了之后觉得斯蒂芬·金是胡扯。他认为:每天五小时,这怎么可能?就算是斯蒂芬·金也做不到。

结果有天他去看电影,在电影院碰到了斯蒂芬·金。他发现,在排队买票的时候,斯蒂芬·金一直在埋头读书,进到影院后,灯光变暗后,电影开始前,斯蒂芬·金依旧在读书。电影结束后,灯一亮起,斯蒂芬·又争分夺秒地读了起来。

因此,我出差或者周末周一做高铁回家或上班的时候,一般都会带一两本书,利用候车、坐车的空闲时间,读一读。这样,每天即使在路上我也能读完一本书。

阅读就是这样的,没有定法,也没有最好,或者最坏的方法,对于一个愿意读书的人来说,走哪里,什么时候,想读的时候,都可以读。

而对于一个不想读书的人而言,即便是给他一万年,他闲得蛋疼,依旧还是觉得没有时间读。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