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甲醛門」:折射家居消費甲醛超標維權三大難題

(記者/雷玄)當自如的甲醛超標事件在媒體上蔓延開來,9月第一天,週六,家住北京昌平區天通苑的喻先生預約了室內空氣檢測專業機構上門,“媒體這麼多天都在報道自如的甲醛問題,我也擔心自家的空氣質量問題”。

90後喻先生2017年8月從自如App上下單,花費3130元租下了三室中的一居室,通過網上季付的方式支付了房租和服務費後,每兩週都會有自如管家打掃他們租住房子的公共區域,也算得上盡心盡責。今年8月中旬,當北京市各區的房租紛紛漲價時,喻先生一度慶幸自如平臺給自己每月漲價170元,“幸虧租約在大面積漲價之前,不然這一年的房租就又要漲價,這也算一筆不小的支出。”

自如“甲醛門”:折射家居消費甲醛超標維權三大難題

不曾想,甲醛超標又成為了他在住房方面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剛搬進這個房間時,雖然每天開窗,喻先生與妻子還是覺得房間有很重的味道;搬進房間一小段時間內,喻先生的妻子常常流鼻血;今年1月初,喻先生的妻子因為慢性鼻竇炎手術,並住院一週;8月初,喻先生的妻子體檢報告發現,血液裡的白細胞數量偏低,醫生囑咐需要做進一步複查……聯想起入住後的經歷,為了求得心安,喻先生花費了600元選擇了具有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全屋檢測。

9月9日,喻先生拿到檢測報告,報告顯示,除了TVOC出現了不合格以外,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含量均顯示數值正常,其中,甲醛含量為0.1mg/m3,剛好為標準值。“各項數值都是勉強合格,TVOC說多通通風就可能降下來。”

類似喻先生這樣的案例,算得上結果相對比較好的結果,這類維權也常常發生在家居家裝消費維權中。在家居裝修中,甲醛可謂是裝修汙染中的頭號殺手,而新房中的地板、傢俱等常常被認為是甲醛主要的汙染源。近些年,因甲醛超標而導致疾病的消息更是層出不窮。或許是法制還不夠健全,或許是受檢測技術限制,即便所有消費者都能明顯感知到氣味異常,但想要據此維權卻非常艱難。

甲醛,被公認為家居建材業致癌的“隱形殺手”,除了喻先生檢測的空氣質量檢測以外,也存在於家居建材中。根據我國環保標準,地板板材的甲醛限量等級分成三個級別,即E2,5.0mg/L,E1,1.5mg/L,E0,0.5mg/L,這成為消費者選購家居產品的重要參數。

自如“甲醛門”:折射家居消費甲醛超標維權三大難題

難題一:究竟誰是甲醛釋放源?

在過去的甲醛超標消費維權案例中,中國質量萬里行發現,消費者反映的氣味大,提供的自測數據或者一般檢測公司的數據,都不能作為商家提供的房屋裝修,或採購的傢俱,或租住房屋等甲醛超標的有效依據。

有兩類情境下的甲醛含量檢測極易混淆。對房屋的空氣質量的檢測來說,消費者要聘請專業的檢測機構依據《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檢測;對具體板材是否存在甲醛超標來說,測試傢俱甲醛是否超標,不是把傢俱門一關就可以測,而是將傢俱的相關建構分別送檢。

調查發現,環保檢測治理機構雖然數量很多,所有機構均能檢測家居環境甲醛,但卻不能專門做地板或者傢俱的甲醛檢測。

第一類空氣質量的檢測,在相對封閉的檢測規範的要求下,非常容易採樣並檢測出具體的數值,由此判斷空氣質量合格與否;而對第二類檢測來說,常常因為無法判斷是否為家居產品本身釋放所導致。在日常消費維權中,消費者常常被“空氣中氣體來源較多”而拒絕承認甲醛超標的客觀事實。

難題二:檢測甲醛釋放量成本有多少?

對空氣質量的檢測來說,電話預約檢測機構採樣後,只需要支付一筆幾百元的檢測費用。

對家居產品的檢測機構來說,單一檢測某一種板材的甲醛含量,確實是目前檢測傢俱甲醛情況的普遍方法,這樣做的目的是排除其他甲醛來源的干擾。

然而,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在沒有十足把握證明甲醛超標的情況下,一個嶄新的傢俱誰會捨得大卸八塊,在甲醛超標與否的探尋過程中,不少消費者常常出現“打退堂鼓”的情況,檢測成本高也是維權難的一項主要原因。據質檢所工作人員介紹,做一次板材取樣檢測,費用也要上千元,這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顯然負擔較重。

由此,要檢測房屋甲醛含量,是否進行板材檢測的決定過程中,消費者需要綜合權衡的因素多,消費維權的時間成本和價格成本並不低。

難題三:檢測出了甲醛超標就能維權成功嗎?

從目前市面上來說,甲醛檢測權威檢測機構少,檢測費用高也是傢俱維權不容忽視的問題。

況且,即使有些檢測機構可以檢測也可出具報告,但報告能否被採納也無法保證。

值得注意的是,檢測機構需要通過國家CMA認證,且具備傢俱檢測資質,其所出具的檢測結果才可以當做消費維權證據使用。

另一方面,家居家裝消費維權要尋求法律幫助,需要提供正規合同文本,沒有合同的情況下,猶如“隔山打牛”“瞎子摸象”。這要求消費者選擇並保存好正規商場購買正規廠家產品,並簽署正規合同。往往很多消費者一個不小心,就拿不出有效的依據了,這中間極易伴隨著老闆跑路、店家不承認是自家產品等情況。

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消費者,第一,選擇家居建材產品時,一定購買品牌產品,重視甲醛含量的相關出廠報告;第二,切莫不要貪便宜就購買含有刺激性味道、無法提供甲醛含量檢測報告的家居建材產品;第三,儘可能長時間空置並保持通風,並通過放置活性炭包、擺放綠植等方式促進甲醛的釋放,入住新居後,一定重視甲醛含量的全方位檢測,當出現甲醛超標,一定拿起法律的武器,向房屋中介、家居建材銷售商爭取自身的權益。

當消費者發現房屋甲醛超標時,首先,消費者可先行聘請專業的檢測機構檢測,得到檢測報告,確實證明房屋內甲醛超標。這種檢測,分為空氣質量檢測或家居建材成分的檢測。其次,消費者若是感覺身體不適,應該馬上到醫院進行檢查,同時要保存好相應的掛號憑證、和檢查費用等憑證。再次,消費者可以隨後和傢俱提供商、裝修公司或房屋中介溝通,告知房屋內甲醛超標,且因為甲醛對自己身體造成的不適,要求給予解決方案。最好,能保存和對方溝通的證據,若情況允許,最好可以以書面形式進行溝通。最後,若是溝通無果,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其中檢測部分在合議庭上會爭取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一旦甲醛超標,消費者可主張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