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火爆的背后:影视股暴涨,进口药主动降价抢市场

电影火爆的背后:影视股暴涨,进口药主动降价抢市场

要说七月份最火爆的电影,无疑是最近刷爆朋友圈的《我不是药神》。

影片中,故事中的主人公程勇,面对父亲患病、妻子出走等挫折的打击之下,铤而走险从印度走私仿制药。在利益的诱惑下,程勇成为了一名“药贩子”,把印度的仿制药5000元一瓶卖给了很多白血病患者。

电影火爆的背后:影视股暴涨,进口药主动降价抢市场

相对于进口药“格列卫”4万一瓶价格,而仿制品的价格只是其8分之一,但这两种药的效果却差不多。于是,主人公成了病人眼中的救世主,成为了他们心中的“药神”。

可这毕竟是违法的生意,就算警察们对穷苦病患再同情,也得依法办事,秉持着“法大于情”的原则把程勇送进监狱。

电影上映5天,票房15亿,豆瓣评分9.3分,可能之前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导演主演们,都没想到这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竟然在票房与口碑达到双赢的效果。

“药神”火爆竟是意外之喜

在当下这个动辄就投入10亿制作费用的电影市场,《药神》只能称为小成本制作,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部电影。作为该电影的投资方之一,北京文化公司的有关人员曾表示,只要电影的票房达到3亿,所以投资方就差不多可以回本了。

然而,回本票房3亿在电影上映的第一天就被打破了,5天15亿的票房以及良好的口碑终将给电影的票房收入提供了持续性。

电影火爆的背后:影视股暴涨,进口药主动降价抢市场

显然《药神》给大家带来感动的同时,其火爆的票房带来的收入,更是给投资方带来了一场意外的资本盛宴,那究竟哪个公司终将分得一本羹呢?

据透露,《药神》整体制作成本不超过1亿元,电影的投资方所占比例前三位分别为宁浩旗下的坏猴子影业、欢喜传媒以及北京文化,投资比例分别为25%、20%、15%.

电影的火爆给投资方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给落寞的股市带来了一丝活力。虽然受之前“明星逃税”事件以及最近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最近整个影视大盘股市都表现的非常低迷。《我不是药神》的持续火爆,可谓是给整个电影行业板块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电影火爆的背后:影视股暴涨,进口药主动降价抢市场

在当下“打响A股市场保卫战”的呐喊声中,影视股逆市全线飘红数日。而《我不是药神》的投资方更是打出一波波涨停板。

影片主出品方以及发行方的北京文化,5天走出3个涨停板外加一个5.56%的大涨。截止9号,该股至6月22日以来,市值增加超过40亿。

《我不是药神》出品主控方的欢喜传媒,也在影视界内初露锋芒,接连4个交易日暴涨,最高涨幅达到34.08%。

阿里影业也在电影首映日大涨6.9%,唐德影视连续4个交易日蹭蹭上涨。

在华药企迎"主动降价潮"

随着电影的热播,“救命药”也引起广大群众的议论。在中国至少是在五月份之前,我国的类似“格列卫”的进口药价格十分昂贵,这给病人带来的经济压力是难以承受的。但随着我国对抗癌药实现零关税以及将大部分药品例如医保目录等措施,让更多的患者看到了希望。

电影火爆的背后:影视股暴涨,进口药主动降价抢市场

而在广大群众的呼声下,昔日高姿态的药企们开始屈服了,全球制药巨头辉瑞和西安杨森等药企已主动申请降低了部分药品供货价格,涉及21种药品。

此次在北京主动降价的名单包括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国生产的进口药,具体剂型涵盖了胶囊、片剂、注射液等多种类别。

近期湖北省也同时发布了《关于下调辉瑞公司进口产品挂网价格的公告》的公告,辉瑞公司主动降低多种进口产品官网价格,共涉及20种药品,下调幅度为3.4%~10.2%,并将在本月的15号完成调价。同样在本月,甘肃省发通告称,西安杨森也主动申请对产品挂网价进行调整。

进口药企由之前药品的自主定价、价格昂贵、不接受调整到现在主动提出降价,可谓是出现了180度的态度大转弯。

很多进口药的价格昂贵很大部分来源于之前研发费用的高昂,而且专利期一般只有20年,在这期间各大药企为了回本已经赚取一定的利润,势必把药品调到比较高的价格。而如今,进口药将面临专利到期的问题,因此这些药品在中国也将失去它特有的市场地位。

电影火爆的背后:影视股暴涨,进口药主动降价抢市场

另外,中国在这些年在医药行业发展比较迅速,使得不少平价替代产品涌现,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把控,使得外国药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业绩压力增加,因此,进口药的降价也是为了在国内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随着进口药的降价,相信以后“看病贵”等问题会得到相应的改善,从而避免再次发生“药神”式的悲剧发生。希望在不久的未来,人人都可以医得起病,买得起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