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厚田沙漠,被譽爲江南第一沙漠,是美稱還是一快「疤」

南昌厚田沙漠,被譽為江南第一沙漠,是美稱還是一快“疤”

厚田沙漠的沙雕

江南地區降水量豐沛,植被茂盛,江流眾多,湖泊密佈,估計這是大多數人對於江南地區的第一印象,很難相信江南怎麼會有沙漠。但是江南第一沙漠確實存在,不是奇談異錄。


江南第一沙漠名位於江西省境內,地處南昌市新建區厚田鄉南部,涵蓋南昌縣崗上鎮富山鄉部分地區,因為其中主要是在厚田鄉,因此被叫作厚田沙漠。厚田沙漠形成的原因是,由於地殼變遷,河流改道,在這些地區形成帶狀分佈的風化地帶。厚田沙漠是亞熱帶最大的風沙化土地,沙漠化土地達到13萬畝之多,其中新建區有6.6萬畝。

厚田沙漠地處江南水鄉,不出江南就能領略異域沙漠風情,作為旅遊資源被開發,也可以說是因地制宜的一件事情,收穫了成功。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當地人民的經濟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當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開始越來越來關注自身生活的生態環境,追求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厚田沙漠風沙化土地的存在,產生生態環境的問題,確實不能忽略,對當地人民的生活和生產造成不小的困擾。

厚田沙漠東臨贛江,西臨錦江,相比西北地區的沙漠和戈壁灘的水資源缺失,他所處的江南地區水資源豐富。厚田沙漠的治沙工作相比較施行起來應該較為容易。

事實上,治沙工作在上世界八十年代開始到1996年,5000多畝沙漠化的土地得到治理,到了2001年造林2萬多畝,形成了一條有效控制流動沙丘的溼地松林帶。可以說,通過十幾年的治沙工作取得顯著的成果,沙進人退的現象得到控制,而且也全面阻止了沙漠化土地對南昌市區的蔓延和侵襲。

厚田沙漠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區別於周圍環境的獨特的地表風貌,被一部分人看到了商機,讓它成為旅遊資源加以開發。

曾今是南昌市重點治理的環境問題,變廢為寶搖身一變,成為南昌市文化明樓滕王閣和紅色文化八一廣場外的又一大旅遊景點。

厚田沙漠每年吸引不少的遊客,拉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提高當了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嚐到了甜頭,旅遊開發力度越來越大。治沙工作似乎放鬆或者停止了。在旅遊開發的同時沒有重視沙漠化治理,沙漠化土地有擴大的趨勢。

人類社會科技文明越來越發達,人類似乎已經失去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認為已經可以凌駕於自然之上。其實,人類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渺小的。

厚田沙漠開發成為旅遊資源,因地制宜,變廢為寶,這種創舉是非常好的,為市民提供休閒娛樂的去處,也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但是,在將厚田沙漠開發成旅遊景區的同時,也更加應該重視環境保護和治沙工作。

厚田沙漠風沙化土地據說仍有擴大之勢。據資料顯示,厚田沙漠旅遊開發以來,沙漠化土地面積至少比原來的基礎上擴大了兩千多畝。

在最熱的酷夏時節,厚田沙漠的沙土表面溫度甚至可以達到六七十度,比城市裡水泥路面的溫度可能要高到十度左右。南風吹過厚田沙漠,沙土表面的高溫熱死團被吹到南昌市區,直接拉高南昌市區1~2度的溫度,火爐南昌名不虛傳。

在冬季刮西北風時,厚田沙漠附近的村莊風沙飛揚,隆冬時北風強勁颳起的風沙侵襲農田,庭院。厚田沙漠的生態環境給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不小的影響。

厚田沙漠旅遊項目屬於南昌市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不認同旅遊開發加劇了土地沙漠化。該公司曾經表示,在進行旅遊開發的同時也注意到環境保護和造林。公司不斷投入資金建設觀光植物、綠化帶,並且種植草皮,這些都起到了防止沙化土地蔓延的作用。

厚田沙漠被稱為“江南第一沙漠”,是美其名曰。還是綠色水鄉的一塊“黃蘚”,江南地區的地理病變。

厚田沙漠是自然原因形成的。但是在面對它時,我們應該徹底治理,還是繼續當作旅遊開發創造經濟。相信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值得注意的問題是,人類在對自然的改造行動中獲得不少勝利的戰役,也付出巨大的代價。

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當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遭遇時,我們是應該在其中尋求平衡點還作出取捨。

南昌厚田沙漠,被譽為江南第一沙漠,是美稱還是一快“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