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奪去其性命,這首詩卻成爲千古名篇,廣爲傳誦

劉希夷,唐代詩人。上元進士。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代悲白頭翁》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相傳其舅宋之問欲據為己有,希夷不允,之問竟遣人用土囊將他壓死。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後為人所害,死時年未三十。因一首詩被奪去性命,卻也少見!在唐詩選集中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宋之問名下也有一首《代悲白頭翁》,全詩和劉希夷的這首僅僅只有三個字的不同。不得不說這是詩詞裡面的奇葩!

《代悲白頭翁 》

唐 · 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一首詩奪去其性命,這首詩卻成為千古名篇,廣為傳誦

譯文

洛陽城東盛開著的桃花和李花,花瓣紛飛,會飄落在誰家庭院呢?洛陽城中的女兒愛惜容顏,路過見到凋零的落花不禁長嘆。今年花落紅顏褪,明年花開的時候還會有誰在呢?已經見過鬆柏被折斷做柴火,更是聽聞過桑田變成滄海。古人不復在洛陽城東了,今人卻還迎著吹落桃李花的春風。歲歲年年開的花都是相似的,年年歲歲的人卻不同了。勸告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應該憐憫接近半死的白頭老翁。這個老翁白髮蒼蒼真可憐,他當年也曾是翩翩美少年。公子王孫在芳香的樹下聚會,在落花前欣賞著情歌妙舞。顯赫的宅第裝飾得錦繡輝煌,將軍的樓閣上繪著神仙圖像。一朝臥病就再無人相識了,三春時節的行樂到了誰那邊?嬌美的容顏能有幾時,須臾之間就白髮亂糟糟了。看看古來的歌舞地,黃昏時分惟有鳥雀在悲鳴。

一首詩奪去其性命,這首詩卻成為千古名篇,廣為傳誦

註釋

這是一首擬古樂府,題又作《代白頭吟》。《白頭吟》是漢樂府相和歌楚調曲舊題,古辭寫女子毅然與負心男子決裂。劉希夷這首詩則從女子寫到老翁,詠歎青春易逝、富貴無常。構思獨創,抒情宛轉,語言優美,音韻和諧,藝術性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歷來傳為名篇。 此詩融會漢魏歌行、南朝近體及梁、陳宮體的藝術經驗,而自成一種清麗婉轉的風格。它還汲取樂府詩的敘事間發議論、古詩的以敘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織運用各種對比,發揮對偶、用典的長處,是這詩藝術上的突出成就。劉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後,孫季良編選《正聲集》,“以劉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大為時人所稱”(《大唐新語》)。可見他一生遭遇壓抑,是他產生消極感傷情緒的思想根源。這詩濃厚的感傷情緒,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縛戕害人才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