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七位抗日戰爭中立下戰功卻沒有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國軍名將

盤點七位抗日戰爭中立下戰功卻沒有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國軍名將

文/王國棟(生活中他是法律專業畢業的高材生,業餘時間埋頭故紙堆裡,把歷史的細枝末節翻出來讓你清迷霧裡的精彩。)

青天白日勳章民國時期頒發的軍職勳章,頒授的對象是在保家衛國、抵禦外侮戰役中立有功勳的軍人。獲得青天白日勳章,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但是,也並非所有在抗日戰爭立下功勳的人都能獲得。在此小編為大家盤點七位在抗日戰爭中立下戰功卻沒有獲得該勳章的將軍。

盤點七位抗日戰爭中立下戰功卻沒有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國軍名將

一、邱清泉

1902年出生,浙江溫州人,黃埔軍校二期工兵科畢業。歷任200師副師長、22師師長、第5軍軍長、第2兵團司令員。1939年12月在崑崙關戰役擊斃日軍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邱清泉不能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原因很簡單:蘭封會戰打了敗戰,擊斃中村正雄是戴罪立功(違抗軍令放日軍進入友軍後翼,沒有擊斃中村正雄早被槍斃了)。

盤點七位抗日戰爭中立下戰功卻沒有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國軍名將

二、張靈甫

1903年出生,陝西省長安縣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歷任74軍51師153旅團長、153旅旅長、58師副師長、師長、74軍軍長(即內戰時的整編74師)。張靈甫雖然參加了多次抗日戰役,也與日軍進行了殊死搏鬥,為此還被打瘸一條腿。但是其始終沒有獲得拿得出手的戰功,而且在1941年的第二次長沙會戰中以58師副師長身份率部與日軍作戰,敗於日軍之手,全師傷亡超過百分之四十,導致請假回家結婚的師長廖奇齡被槍斃。

盤點七位抗日戰爭中立下戰功卻沒有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國軍名將

三、黃維

1904年出生,江西貴溪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歷任第18軍67師師長、第18軍軍長、第54軍軍長、第12兵團司令官。黃維是一名參加過多次抗日戰役的國軍名將,但是其指揮呆板,喜歡和日軍面對面硬拼,故而其戰功和損失往往不成正比,功不抵過,被時人稱之為“書呆子”。

盤點七位抗日戰爭中立下戰功卻沒有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國軍名將

四、陳長捷

1892年出生,福建閩侯人,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步兵科、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七期畢業。歷任東北邊防軍少將旅長、72師師長、預備第11軍軍長、第61軍軍長、天津警備總司令部司令官。陳長捷與日軍交鋒的戰役不可謂不多,但基本上都處於下風,故而雖被稱為“抗日常勝將軍”,卻沒有拿得出手的戰功。最揚眉吐氣的一戰——南口戰役,作為預備隊馳援友軍,在鷂子溝和團城口與日軍血戰12個晝夜,取得勝利。但這點戰功不足以獲得青天白日勳章(戰功與自身損失掛鉤)。

盤點七位抗日戰爭中立下戰功卻沒有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國軍名將

五、桂永清

1900年出生,江西貴溪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歷任北伐軍上校團長、31旅旅長、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總隊長、78師師長、第27軍軍長、海軍總司令。桂永清雖然參加的抗日戰役頗多,但基本上都是敗戰,其能在蘭封戰役被撤職的情況下,短短數年就升為海軍總司令,和何應欽的親戚關係(何應欽侄女婿)和復興社的身份有關。但其雖身為海軍總司令,卻沒有獲得青天白日勳章,也是一大奇事了。

盤點七位抗日戰爭中立下戰功卻沒有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國軍名將

六、李默庵

1904年出生,湖南長沙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歷任北伐軍上校團長、第11師31旅旅長、第10師師長、第14軍軍長、第33軍團軍團長、第32集團軍司令官、第17綏靖區司令官。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李默庵以第14軍軍長的身份率部參戰,兵敗中條山。後來率部轉戰江浙一帶,立有不少戰功,但還不足以獲得青天白日勳章。能自己編出那句著名的:“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是李默庵”,也真不好說他什麼不是了!

盤點七位抗日戰爭中立下戰功卻沒有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國軍名將

七、張淦

1897年出生,廣西桂林人,廣西陸軍速成學校畢業。歷任第7軍軍長(廣西精銳)、第21集團軍副總司令、第3兵團司令官。張淦率第7軍參加了諸多抗日戰役,戰果平平,完全沒有打出廣西第一精銳的氣勢。相比較那些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雜牌將領,比如龐炳勳、池峰城等人,真是浪費了一手好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