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羅縣60年變遷之神祕的「老西軸」


平羅縣60年變遷之神秘的“老西軸”

平羅縣60年變遷之神秘的“老西軸”



平羅縣60年變遷之神秘的“老西軸”


平羅縣60年變遷之神秘的“老西軸”

雨後的老西軸廠遺址,在綠色和白雲的映襯下盡顯清淨、悠遠,深藏在連綿不絕、巍峨雄偉的賀蘭山中,盡顯它的神秘。

沿著老西軸廠道路,由東向西行駛,遠遠地便看見坐臥在賀蘭山腳下的廢舊廠房,在雲霧繚繞中,隱隱約約,亦夢亦幻。紅牆磚瓦,古香古色;斷壁殘垣,遺風餘韻。滄桑厚重的歷史感,令人唏噓,更令人敬佩。老孫是原西軸廠的職工,廠子搬遷後,他自願申請留下看廠子,這一看就是15年。


平羅縣60年變遷之神秘的“老西軸”

老孫介紹說,西北軸承廠於1970年建成投產,下設14個分廠,產品遠銷全國及54個國家和地區。1988年搬遷至銀川,西北軸承廠在原大水溝鎮累計生產軸承1800萬套,實現產值5億元,服務了國家三線建設,也為平羅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平羅縣60年變遷之神秘的“老西軸”

西北軸承廠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平羅縣工業發展的排頭兵。說起美好的記憶,在此生活和工作過的人們是感慨萬千。原西軸廠職工周永宏回憶說:在七八十年代,軸承廠規模相當大,有職工六七千人,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對平羅縣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現在已經搬遷到了銀川。

平羅縣60年變遷之神秘的“老西軸”

歷史遠去,貢獻猶在。七十年代後,隨著西北軸承廠、西北煤機等中央、區屬企業和縣煤礦、水泥廠、造紙廠等國營企業相繼建成投產,我縣工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進入九十年代,全縣工業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壯大起來,逐漸形成了以煤炭、冶煉、化工、機械製品為骨幹的工業體系。2000年以後,實施興工強縣戰略,抓項目、建園區,重點培育興平冶化、寶馬化工、大地鐵合金等骨幹企業。一批非公企業落戶我縣,成為縣域經濟中最具活力的經濟主體。2017年,平羅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近170億元,位居全國中小城市投資潛力百強縣第74位,平羅已發展成為集電石化工、特色冶金、煤基碳材、生物製藥等為主的西部百強縣。

製作:平羅縣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