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志爲何不見年輕時的「哥們兒」

李洪志青年時期的“哥們兒”王國慶、杜春林、王振久三人同時做客凱風網,回憶了青年時代與李洪志相處的日子,引起人們廣泛關注。一起扛過槍,一起同過窗,他們彼此都知根知底,提供的資料不僅直觀形象,而且充滿真情實感。“哥們兒”眼中的“李神仙”是個什麼樣的人,是訪談的主題,筆者聽完《“哥們兒”李洪志》後發現,哥們眼中的“李神仙”其實可以用一個“鬼”字來形容。

李洪志為何不見年輕時的“哥們兒”

一個鬼使神差的俗人

據“哥們兒”介紹,不抽菸的李洪志經常買菸,用於打撲克、生活中賭輸贏,每次都輸多贏少,買菸成為李洪志一筆不小的開支。有賭“撲克”的,“打撲克贏煙的,他不拿煙能行嗎?他輸多贏少”(杜春林語);有賭“知識”的,“有一次說印支三國,他說印支三國有印度……我說不對……輸我三盒光榮煙”(王國慶語);有賭“技能”的,“我(李洪志)這小箱子一鎖上,誰也開不開……結果我三天開開了,又輸我兩盒煙”(王國慶語)等等。知識是李洪志所短,技能也並非所長,但就喜歡賭一賭,做夢都想贏一回。家有三件事,先從緊處來。李洪志當時的家境並不寬裕,母親蘆淑珍一個人承擔家庭重任,還有三個弟弟妹妹在上學,誰都希望他能省下補貼緩解一家人的經濟壓力,讓生活過得更好一點。然而,李洪志置母親的辛勞不顧、弟妹的期盼不顧,貼補發了首先想到買幾盒煙,拿去賭一賭,尋找“贏一回”的心理體驗。作為娛樂而言,偶爾玩一玩也未嘗不可,經常出現類似的行為,不是鬼使神差的俗人嗎?

一個鬼話連篇的狂人

據“哥們兒”介紹,青年的李洪志“啥都敢說、啥都敢講”,為此他沒有少受吃虧,比如“有一次我們在(操場上)練功的沙灘那兒翻跟頭,他吃完飯,說:來看我老李的!一拍胸脯,一個跟頭,一個小翻沒翻過去,四仰八叉躺那了”(王國慶語),“不正常的地方——這小子能吹”成了“哥們兒”的共識。裝聰明要話說,裝富貴要錢用,裝牛人要拿出真功夫,拿出不真功夫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李洪志喜歡吹牛與他的成長經歷有關。李洪志八歲時父母離異,給他的心理蒙上陰影,使李洪志的自我認同感低,自卑心理難以克服。他吹牛是為擴大“知名度”,吸引人們關注,由此獲得自我心理認同,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事實上,李洪志鬼話連篇在傳播法輪功時表現更突出,稱擁有“神通功能”、“神仙”、“宇宙主佛”,說什麼“父母都是我造的”、“全人類都能管”、“一念即成”等,都是自欺欺人的鬼話。只是,從“哥們兒”口中得到證實,李洪志鬼話連篇的毛病從小都養成了,傳播法輪時得到充分發揮。

一個使鬼點子的壞人

“哥們兒”訪談時曝料,當時李洪志有一手好絕活,慣偷附近老百姓的雞,據王國慶回憶,“李洪志鬼點子多,在外邊撒點苞米,順著道撒到我們寢室,雞就跟過來了,然後把門一關就抓。這小子個字高,胳膊長,一抓一個準,抓完之後,把兩個雞膀子一別塞麻袋裡,最多有一次抓了11只雞……”身為保家衛國的軍人,拿公家的苞米去偷老百姓的雞,是一件理應受到批評的事情。但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誰沒有犯過錯誤呢?特別是那些年輕人,對此筆者用寬容的心態來看待,並不想在道義和法律上做過多的評論。筆者要說的是李洪志偷雞的方式,用苞米引誘雞入彀,來一個關門捉雞,所以一次能偷11只之多。李洪志的絕活,是建立在對雞的生活習慣準確把握上,充分利用了雞貪吃的特性,有針對性的下“餌”。李洪志後來傳播法輪功,鼓吹“圓滿說”、“消業說”、“法身說”等一系列歪理邪說,把弟子牢牢地控制在手中,何嘗不是對人性的深刻把握?“哥們兒”一句“鬼點子多”,把李洪志描述得入木三分,成了“神仙”抹不去的青年形象。

一個心裡有鬼的小人

青年時期是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經歷的事情影響人的一生,形成的友情讓人緬懷一生。人生境遇充滿了變化,李洪志後來致力傳播法輪功,把自己包裝成弟子心中的“神”,成為人們關注的“名人”,之後與當年同窗扛槍、打牌偷雞的“哥們兒”的關係悄然發生變化——“既是同學又是戰友,應該關係處的相當好了,為什麼他躲著不願意見你們呢?”(主持人語),其中原因“哥們兒”洞若觀火,一語道破其中玄機。王國慶分析:“我們瞭解嘛,我們知根知底啊,所以他不樂意跟我們走近,應該是這個感覺,跟咱同學也沒聯繫。”說大話、瞎吹牛的人最怕遇到知根知底的人,更何況李洪志編造歪理邪說為了騙錢騙名騙色,讓無數善良的群眾陷入悲劇人生,見到他的“哥們兒”該如何解釋呢?是懺悔還是炫耀,都是李洪志不想直面的問題,迴避“哥們兒”成了他唯一的選擇。事實上,這也表明李洪志知道自己做了不敢見“哥們兒”的事,如果他內心沒有鬼的話,幹嘛不去當著“哥們兒”繼續吹吹牛呢?

《“哥們兒”李洪志》在凱風網發佈,迅速引起人們熱議,想必有無數“法身”的李洪志已經知曉。把它當“良藥”還是“苦水”吞進去?就看李洪志怎麼選擇,選擇正確了,是他治療心病的一劑“良藥”;選擇出現錯誤,是他人生的一杯“苦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