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追尋革命印記 傳承紅色基因

“七一”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

走進紅色霍山

重走革命線路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推薦

安徽省紅色區域中心紀念園

一座城市如果沒有了歷史,那就缺失了記憶,沒有了歷史文化底蘊,沒有了文明的傳承!走進安徽省紅色區域中心紀念園,霍山的革命歷史赫然印目。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革命紀念園區分為山上和山下兩個部分。山下為安徽省紅色區域中心紀念園廣場,命名為“紅源廣場”。紅源廣場以花崗岩雕塑、浮雕等緬懷革命烈士,記錄革命歷史,正如魯迅先生名言:“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山上的霍山革命紀念館分為四個展廳,八部分內容,將霍山作為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皖西革命根據地的歷史作了系統的介紹。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紀念館展館圖文並茂,通過繪畫、雕塑、文獻資料、兵器、烈士遺物等實物詳細的展現了霍山革命歷史和英雄事蹟。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縣紅色區域中心紀念園是皖西革命歷史的永久性見證,是記載霍山革命鬥爭史的艱難歷程見證。

大別山主峰景區

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太陽鄉金竹坪村和安慶市嶽西縣的交界處,為國家地質公園和全國十大紅色旅遊基地之一。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主峰1777標誌猶如當年劉鄧手挽手、肩並肩,屹立山頂,用手中的拄杖指揮千軍萬馬,豪情萬丈。“千里大別山 主峰在霍山”,重走“千里躍進大別山“之路,重溫千里躍進的慷慨激昂,見證革命先烈的偉大壯舉,就不能不登大別山主峰。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部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成為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的轉折,這一創造性的戰略決策、獨特的戰略進攻樣式和豐富的作戰經驗,給毛澤東軍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登主峰,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當年千里躍進大別山,每座山、每片林都留下了英勇戰士的腳印,正是在這崇山峻嶺間發生了無數讓敵人膽寒的戰鬥,站在山巔,浩然之氣油然而生。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大別山主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館蔥鬱樹木掩映,寓意革命精神長青永駐。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廳展出了大量圖片和簡介,生動再現了“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偉大壯舉。

西鎮暴動紀念館

西鎮,是安徽省霍山縣西部山區的統稱,西鎮暴動是六霍起義的重要組成部分。1929年11月19日,西鎮人民在中共霍山縣委的領導下舉行了武裝暴動,推翻了國民黨的西鎮事務所,成立了皖西第一個紅色政權西鎮革命委員會,隨後西鎮游擊隊和六安、霍山等地革命武裝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33師。西鎮變成了皖西革命根據地中心地區,在安徽革命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西鎮暴動紀念館是漫水河老區最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全省8大紅色之旅精品線路之一,前來參觀展館、緬懷革命先烈、開展紅色教育的遊客絡繹不絕。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西鎮暴動紀念館坐落於漫水河鎮風景秀麗的羊角山巔,清水河畔,從山下到紀念館建有113級石階,紀念館為樓閣式建築,面積485平方米,高21米,木石結構,上下兩層,四面迴廊。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館內不僅展示了革命先烈的遺物、遺像、兵器、生平事蹟及暴動的文獻資料、歷史照片和繪畫等,還利用現代的聲、光、電學科技,設有先進的幻影成像,為你生動地再現了當年威武雄壯的暴動歷史畫面,電子獻花、電子簽名留言可以帶來不一樣的紀念體驗。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另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紀念霍山革命的題字、題詞等,實乃為全國獨有珍品。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西鎮暴動革命委員會舊址屬霍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現為霍山縣西山農民文化藝術協會臨時辦公場所,該舊址建有東西廂房,常年舉辦書法、繪畫、紅色攝影等展覽,大大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和紅色文化教育。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三)

霍山不僅有“四項安徽第一”的紅色革命史,還有“三個五萬多”的無私奉獻史。“犧牲奉獻、永跟黨走”是霍山乃至大別山精神的核心內涵。革命時期,5萬多霍山兒女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獻出寶貴生命;新中國成立後,為建設佛子嶺、磨子潭、白蓮崖三大水庫,5萬多霍山兒女成為庫區移民,5萬多畝耕地良田被淹沒,縣域三分之二以上面積成為庫區。新時期,作為合肥等城市的“大水缸”,霍山人民繼續為區域生態和飲水安全做著巨大貢獻。深入挖掘霍山紅色精神內涵、深度追溯霍山紅色精神根源、深刻凝練霍山紅色精神精髓,把霍山的紅色精神弘揚好,把霍山的紅色傳統繼承好,把霍山的紅色資源運用好,傳承紅色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是霍山人民的重大歷史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