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網貸,顯示被大數據風控拒貸,如何解決?

經常有朋友在申請網上借款時,因為“大數據風控審核不通過

”而被拒,非常苦惱,有圖為證,如下。


申請網貸,顯示被大數據風控拒貸,如何解決?

目前,除了人民銀行,即央行,建立的徵信系統外,還有很多民營的徵信公司,這類公司名稱一般不會含有“徵信”二字,一般會叫大數據風控公司,提供大數據智能風控產品。

央行徵信系統的接入機構主要是銀行,還包括少量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擔保公司、信託公司等,央行徵信系統只記錄這些機構上傳的信息。

但是,互聯網金融如此發達,越來越多的人在網貸公司借款。從風控的角度看,貸款公司除了要了解客戶在銀行等正規機構的貸款情況外,還想知悉客戶在其他不上央行徵信的網貸公司的負債記錄,這塊就是市場化的大數據風控公司在做。

下面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貸前大數據風控報告樣例。

申請網貸,顯示被大數據風控拒貸,如何解決?

申請網貸,顯示被大數據風控拒貸,如何解決?

申請網貸,顯示被大數據風控拒貸,如何解決?

申請網貸,顯示被大數據風控拒貸,如何解決?

申請網貸,顯示被大數據風控拒貸,如何解決?

這個樣例內容,主要是該客戶申請的網貸記錄以及採集的風險信息。顯然這份報告給出的風控建議是拒貸

實話實說,被大數據系統風控,沒有好的結決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等”。

1

為什麼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呢?

很多朋友,被大數據風控後,很想盡快解決、馬上解決掉,甚至不惜花點錢,請“內部人士”幫忙處理掉。事實上,只要上了大數據,很難徹底清除。

一是查詢無門。因為大數據風控系統一般都是對機構開放,不會對個人開放。這些大數據風控產品都是提供給放貸機構用做風險審核的,而且,要求放貸機構只能自己進行風控時看,不能提供給客戶。也就是說,本人想查自己的大數據風控報告,根本沒渠道查。

二是更改無路。即使拿到自己的大數據風控報告(有灰色渠道私下代查),即使報告有問題,也沒有渠道聯繫大數據公司進行更正,大數據公司沒有對信息主體個人的信息異議處理服務。

三是斬草難除根。再假如,某人神通廣大,通過“關係”刪除了一家大數據公司的數據,但是,因為大數據公司數據一般是開放的或者數據源採集渠道是開放的,很難保證信息不被其他大數據公司採集到,刪得了一家的數據,很難刪掉所有大數據系統存儲的數據。況且,現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計算這麼發達,只要被公開過的數據,就無法網上徹底根除。

申請網貸,顯示被大數據風控拒貸,如何解決?

例如,上面的樣例中,該客戶實際已經履行完法院判決,法院也將其失信信息從法院官網撤銷掉,雖然法院網站不再顯示,但是因為曾經被公開過,已經被記錄到很多大數據系統,所以,當該客戶申請借款時,曾經的失信記錄仍然影響其成功借款。

2

為什麼說,只能“等”?

因為大數據風控報告評分有一定的時間遠近規律,越久遠的風險信息,對客戶當前的信用分影響越小。

以央行徵信為例,不良信用記錄滿五年就被消除掉,不再顯示,很多銀行只看最近24個月的信用記錄,最24個月信用記錄良好,就可以放款。

大數據風控報告也一樣,考察客戶的風險行為,分為不同時間段,近7天、近半個月、近一個月,近三個月......近12個月、近24個月、近60個月等,越是近期出現的風險行為,影響越大。

比如,某客戶近一個月內頻繁申請網貸,大數據風控被拒,那麼,這個客戶如果再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最好3個月內,不申請任何網貸,那麼3個月後,該客戶的近3個月內風險行為就沒有,其信用評分就會明顯好轉。

當然,如果欠款一直不還,這樣的惡性記錄會一直影響,再等多久也沒有用。

因此,以申請網貸頻率來講,不宜短時間內頻繁申請網貸產品,這樣容易被大數據風控,一般一週就申請一次比較好,一週申請兩次就會被風控系統提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