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都吃什麼?

三農全書


作為一枚返鄉的山東新農人,就簡單聊下我們這邊家鄉的一些習俗吧!一般來說,立春和立秋感覺氣氛濃一些,或許是春天是一年的開始,秋收收穫的季節吧!下面就簡單聊一下關於這方面的話題,僅供參考:

一、“立春”會咬一口生蘿蔔、會吃春捲

立春是辭舊迎新、萬物復甦的時候,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習俗方面,民間在立春也有“咬春”的傳統。

例如像我們德州這邊,過去就會有老人會在“立春”這天習慣性的咬一口生蘿蔔,寓意著咬出希望和平安。而在我們山東還有做春捲吃的習俗,其實也是咬春的習俗表現。

春餅做法很簡單,就是擀麵皮,然後包火腿肉、雞肉等食材。像我們寧津這邊,吃春餅會有蔥、蒜、姜、椒、芥等調配這吃,也被稱為“五辛盤”。

二、“立夏”時的傳統美食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就是孟夏的正式開始。其實,這裡的立夏中的“夏”是大的意思,就是說農作物開始長大成熟了!像我們這邊主要是夏收小麥。由於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所以過去農民是非常重視立夏的習俗。

對於立夏的美食,自古主要體現有煮囫圇蛋、孩童來鬥蛋、南方的七家粥、北方的狀元餅、過去朝廷吃冰塊,民間喝冷飲,以及摘野菜嚐鮮保平安等習俗。

而像我們這邊主要是麵食,像鹹或甜的麵餅、麻餅、花捲、帶餡的火燒等等。

三、“立秋”的傳統美食

立秋,也有貼秋膘的意思,一般也是人們在夏收後需要犒勞自己的時候了,而秋天也正是胃口大開的時候。所以說,一般會喜歡燉肉吃,或者是包肉餡餃子吃。另外,俗話“立夏栽茄,立秋吃茄子”,而以前人們認為多吃茄子可以長胖,所以也有吃茄菜包子的!

還有就是,立秋也被稱為“啃秋”,而全家人一起啃西瓜吃,就是這層意思,據說可以祛除秋燥的!

四、“立冬”的傳統美食

立冬,在過去主要是吃餃子為主,另外,也會祭祖、農民也會祭祀地神等習俗,希望來年會五穀豐登。

立冬吃餃子還是有淵源的,要知道,餃子就是交子的時候,而立冬是秋冬季節更換之交。另外,餃子的形狀很像耳朵,而吃餃子也可以驅寒防止凍耳朵凍手。在古代,神醫張仲景就為了防治貧窮人們的凍傷,就在冬至施捨“祛寒嬌耳湯”免費讓貧窮人喝,後來也就漸漸變成了今天的餃子。

以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繼續補充觀點看法,共同探討!


龍百曉生



打工客


在農村"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都吃什麼?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一年四季中的4個主要的節氣,所謂"立"就是它們分別代表四個進入四個季節的開始,也就是它們分別代表春夏秋冬。

立春

老話說"一年四季在於春",所謂立春就是預示著一年四季的開始,立春預示著萬物復甦,生機勃勃,農村農民把一年的希望都寄託在春天,春天農耕播種忙。

在七星老農家鄉,立春當時不僅人要過節吃東西,連耕牛的主人也必須要用甜酒煮蛋,吃石飯好好招待於它,預示著自己的耕牛在一年中牛壯馬肥,為春耕生產出大力呢。

而我們當地人又吃什麼來慶祝立春呢?在七星老家鄉,立春當時人們家家戶戶有吃"光陀子"的習慣,也就是用粘米粉加水在鍋中加點油鹽,把米粉攪熟,然後再把米粉撮起來冷卻,用手抓一陀米粉在手心拍平,加點兒韭菜肉餡,象做小籠包子一樣搓成小團,然後再燒開點兒水,把做好的光陀子下到鍋中去煮熱,再每人碗底中加一個荷包蛋,吃了一年中一家人健健康康,圓圓滿滿。

立夏

立夏在七星老農家鄉,大家都吃地米菜煮雞蛋,就是把地米菜挖回來洗乾淨濾幹,然後放到鍋里加點水,每個人煮一個雞蛋作為單方,地米菜熟雞蛋熟了以後,家中每人盛一碗地米菜水,把雞蛋扒了殼,加點兒紅糖趁熱喝下,聽老人們講"立夏吃了地米菜煮,一年中石頭都踩爛",說明全家人身體健健康康,做起事來,腰不疼腿不酸酸的,幹勁十足的。

立秋

大家經歷過了一個炎熱而又辛苦的夏天以後,身上的汗出得太多了,需要很好的調整,所以,在七星老農家鄉,大家在立秋當天有吃叫雞公炒辣椒,黑雞婆加枸杞,黨參,紅棗煲湯的習慣,意思就是讓家人在炎熱的夏天流失的身體養分給補償回來。

立冬

立冬是一年四個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日,也是農村農民通過一年辛勤勞動,進入冬天休息的時候,立冬以後一家人男的去鄰近打工賺錢過年,女人在家上山砍柴火,烤臘肉,做臘八豆等菜準備好過年了。

在七星老農家鄉,立冬當時大家家家戶戶燉羊肉,狗肉',視為大補,小孩吃了狗肉睌上不尿床,中年人吃了羊肉,狗肉補補腎,老年人吃了羊肉狗肉過冬,身上會暖和一些,所以呀,立冬吃羊肉和狗肉在七星老農家鄉,邊遠小山村已經是一種風俗習慣了。

所以,七星老農認為,在農村"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當日,大家家鄉人吃什麼都是一種風俗習慣了,更多是顯示出了農村農民,對一年四季的嚮往與紀念意義!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在農村“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都吃什麼?

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節可以吃頓好的,雖然現在生活條件提高了,但是每逢過節還是會按照來傳統做節日美食。

立春:

立春象徵著春天的到來,北方有吃春餅的說法。立春吃春餅俗稱咬春,春餅又薄又軟,再捲上時令蔬菜,比如韭菜、菠菜、酸菜,還可以捲上肉絲、土豆絲,將所有的菜都卷在一起,從頭吃到尾,叫做有頭有尾。記得今年立春的時候,去春餅店吃春餅過立春,平時沒多少人的飯店擠得滿滿的,連站的地方都沒有。

立夏:

我們這裡立夏有吃麵條的習慣。立夏後天氣會變得越來越熱,過不了多久就到了小麥收穫的季節,很多人到了夏天食慾會大減,所以在夏至這一天會做一頓過水麵來吃,一是為了增強體魄,二是為了紀念不久後到來的麥收。



立秋:

立秋貼秋膘,北方人喜歡在這一天包一頓餃子來慶祝。立秋以後天氣會越來越涼快,人們會食慾大增,吃一頓餃子可以彌補整個夏天出的汗,也可以為不久後到來的寒冬積累過多的脂肪。除了吃餃子以外,有的地區還喜歡燉一鍋滋陰補腎的羊肉來吃。


立冬:

立冬後就預示著寒冷冬天的到來,立冬有北吃餃子南吃鴨的風俗習慣。天氣慢慢變冷,人們要多補充熱量和能量,因為肉類中含有的蛋白質最高,所以冬天吃肉是最好的選擇。在北方溫度低,常常會凍傷耳朵,餃子和耳朵的形狀很相似,所以有立冬吃餃子,冬天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農人馬小妞


歡迎閱讀,可點擊上方關注,瞭解更多農村知識,農村故事!

春季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代表著新一年的四季從這裡開始了。晝長夜短,農村地裡的綠慢慢的爬滿田野,春和日麗,鳥語花香,萬物復甦,被漫長嚴寒凍著的心也開心明媚起來。立春那天要吃春捲,吃春餅,大地回春,各種新鮮的時令素菜長出嫩芽,就用麵皮卷著蔬菜或者蒸或炸嚐嚐鮮,希望也是五穀豐登的一年,喜迎春天。

立夏作為二十四節氣的第七節氣,夏季氣溫攀升,雷雨天氣增多,夏季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時節。習俗煮蛋,雞蛋鴨蛋鵝蛋都煮點,俗語有“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立夏吃了蛋,石頭能踩爛”。相傳因為夏季來了,天氣開始炎熱,會引起人食慾不振,四肢無力,吃雞蛋就有力氣了。記得小時候學校老師會在立夏那天讓我們帶鵝蛋,比比看誰家的蛋最大,吃了就最有勁。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秋字由谷與禾組成,寓意糧食成熟了。立秋後雖然還是很熱,但過不了多久就開始早晚涼了,晝夜溫差大。本人這邊立秋習俗是吃瓜,因為立秋後早晚涼了,吃冷的會對腸胃有影響,所以那天一定要吃夠本。

立冬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十九,今天距離立冬還有85天,進入冬季前後雨水就少了,嚴寒正式來臨,大幅度降溫,北方農作物開始了越冬期,南方則搶種冬麥,移栽油菜。有些地方冬至是吃餃子,我這是吃紅豆南瓜湯,甜甜的非常喜歡,冬至那天煮很多,溫熱補氣,抵禦嚴寒。

閱讀後歡迎點贊關注本人,留言討論,帶您瞭解更多農村的人,農村的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