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是根本,心正則身正!

修心是根本,心正則身正!

佛教講“心淨則國土淨”,這個“淨”既是指“乾淨”,也指“清靜”,即是說,每個人若能內心潔淨、內心清靜,那麼他所處的環境也就潔淨和清靜了。由此可以看出,“修心”是佛教修行的根本。

“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嗔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六祖壇經》機緣品第七)

這是中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中對弟子的開示。即是說,世俗之人心術不正,愚蠢糊塗,造下罪孽,嘴上說好話,心裡卻懷惡念,貪婪兇狠,嫉妒心強,阿諛逢迎,花言巧語,怠慢他人,損害他人的利益,這是自己導致了愚痴和妄見。如果能端正本性,就能常生智慧,揚善止惡,自然能開啟認識真理的智慧。

修心是根本,心正則身正!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七佛通戒偈》)

這即是說,什麼惡事都不要做,只要是好事就去辦,自己清除內心的雜念,讓內心清淨,這就是佛教。由此可見,佛教的目的之一就是“修心”,讓眾生的心更加清淨。

“如蓋屋不密,必為雨露浸;如是不修心,貪慾必露入。如善密蓋屋,不為雨露浸,如是善修心,貪慾不露入。”(《南傳法句經》)

這即是說,如果房子蓋得不嚴實,必定要遭到雨水的侵害;如果不修心的話,貪慾必定進入心中。如果房子蓋得嚴實,就不會遭到雨水的侵害;如果善於修養身心,貪慾就無法進入心中。顯然,這實在告誡眾生,要時時處處注意修養身心,唯有此,才不會讓貪慾征服我們,進入到我們的心中。

修心是根本,心正則身正!

“善惡之源,皆從心起;邪念因緣,能生萬惡;正觀因緣,能生萬善。”(《禪宗永嘉集》)

這是說,善惡的根源都在於心。邪惡的念頭能產生各種各樣的罪惡,(反之)符合佛理的觀念,能產生無窮無盡的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