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青春不該如此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悲傷逆流成河》,反正我在上初中的時候看過,具體情節現在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就記得當時是……邊看邊哭。你要是問我為什麼哭,我其實也講不出來。

但看著看著,就是會覺得心都揪緊了。

昨天我去看了電影版的點映,突然就明白了,真正讓我難受的,是裡面的校園欺凌的部分。

平時講了太多情情愛愛,今天講講校園欺凌吧。

學生時代簡單嗎,簡單。但這種“簡單”也有兩面,對一個人的喜歡很簡單,對一個人的討厭也很簡單。成年過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惡,多數與利益黏在一起,縱然恨極了,也被各路考量纏身,很難撕破臉皮。

但年輕的時候吧,很多人都是——“我為什麼要管你怎麼想呢”?


今天,“中飛院學姐”上了熱搜。

校園欺凌:青春不該如此


我看了一圈,想起聽過的一件事。

朋友說,她初中班上有個女生,是個性格很好的普通女生,成績中等,會追一追新近的打扮,跟男生玩兒時大大咧咧,她人很善良,但因為長相——齙牙跟雀斑,被明裡暗裡地攻擊過無數次。

她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時,班裡一大幫子男生起鬨,喊著“大美女”這種故意刺激她的稱謂。有陣子男生們常玩真心話大冒險,而其中一項“大冒險”是,跟她表白。

女生們也對她議論紛紛,用盡最殘忍的形容,比如,“要是我長這麼醜,我真的不好意思見人”。

她對此也沒什麼反應。

朋友說,在十三四歲的年紀,她的後背已經會為這樣的事兒掠過一絲涼氣。

那個女生做錯了什麼?她什麼都沒做錯。

但人在很年輕的時候,對自己受到的嘲笑很難拒絕,我們會下意識地覺得:是我錯了,是我不好。

校園欺凌:青春不該如此


善良的人在跋扈面前很容易變得脆弱,因為善良的人總是隻拿自己開刀。別人笑我長得醜,我就真的怪自己長得醜。

我曾經就是這樣的。

我初中的時候真的不好看,皮膚黑,鼻子塌,還戴著牙套,初中的時候很多人都開始學打扮了,我沒有,我每天滿腦子都是拿高分,反正就是個如假包換的尖子生。

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張紙條,裡面畫了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是我們班上最漂亮的一個女生,我們倆被放在一起對比。

具體怎麼畫的我不想說了,反正意思就是,“你太醜了吧”。

我在後來那麼多年裡一直隱隱約約為自己的外貌自卑,跟這件事脫不了干係。但對畫那個紙條的人來說,ta可能會給自己一個極其輕鬆的“辯詞”——“我就隨手畫畫,你別介意呀”。

就像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裡,欺負女主角取樂的人,在看到她爆發後說了句“只是開玩笑的呀”——這句話一下子讓我想起了這段過往。

施害的人永遠會覺得“不過如此”,而受害的人像被一塊石頭砸中,被迫承受難以承受的痛苦。

《悲傷逆流成河》的女主角,易遙,因為不小心染上了性病,成為了全學校的欺凌對象。

而她又做錯了什麼呢,什麼都沒錯,在一個靠媽媽的按摩收入艱難維持的貧窮家庭裡,她的毛巾被有性病的客人用了,她被間接感染。

前因後果就是這樣。但在肆虐的流言裡,她彷彿成了一個怪物。

各種各樣的欺凌找上了她。

被潑水。

校園欺凌:青春不該如此


被倒剩菜。

校園欺凌:青春不該如此


被稱為“病原體”。

校園欺凌:青春不該如此


這也使她一直活在絕望之中,認為自己的人生“不會再好起來了”。

最後,她悲憤跳河。

校園欺凌:青春不該如此



我相信,《悲傷逆流成河》這種主題的電影,會打動每一個聽聞過、目睹過、經歷過校園欺凌的人。

而正因為親身體會過那些中傷和侮辱對一個人的影響會有多深、多遠,我才更想告訴你們,不要為降臨在自己身上的“無意義的痛苦”難受,它們是與你無關的。髒水是別人的,不是我們自己的。

那些見不得你活得平靜自足的人,是最狹隘的、最可笑的人,他們的人生可悲到以傷害他人取樂,因為他們得不到更好的東西了。

《公主日記》裡有句臺詞,“我會成長,而你永遠都是爛人”。

你不需要將那些惡意放在心上,因為它們本就不配出現在你的人生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