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割韭菜」貌似在所難免?

被“割韭菜”貌似在所難免?

曾經我經歷過一件非常奇葩的受騙事件,受騙的低級程度實在是太令人驚訝了,以至於我在受騙之後的很長時間裡不敢跟任何人提及這件事。具體經過是這樣的:大學的時候學校放暑假,因為買不到直接回家的車票,於是只能買了從北京轉車的票。到了北京以後,我莫名其妙的走到了一個人非常少的地鐵站入口,剛從樓梯上走下去沒幾步,就碰到一個胖乎乎的路人A,A在樓梯上朝我走過來,告訴我說地鐵站停了,讓我找別的方式出行。我當時聽完之後懵了一下,然後跟他求證說為什麼停什麼時候停的,他跟我說地鐵2號線停運兩三天了,一直在檢修。

當時的我信以為真,轉身就領著大行李箱哼哧吭哧地爬上樓梯,出去之後打了個車。在出租車上問司機師傅這個事情,結果司機師傅說沒聽說過有這個事,我又懵逼了,到底誰說的是對的?當時我用的手機還是諾基亞的那種按鍵功能機上網非常慢(這兒暴露年齡了吧),根本沒想到去網上查一下這個事情。

後來在回去的火車上慢慢回憶這個事情的經過,出租車師傅是根本沒必要騙我的,唯一的可能就是地鐵上遇到的路人A在騙人。再仔細地回想了一下,路人A是一副呆傻的模樣,

我進站的時候很有可能是被智障給捉弄了!當時一想到這一點,氣就不打一處來,智障的路人A明顯是在玩遊戲似得捉弄人,而我竟然沒識別出來。被高明的手段騙了也就認了,竟然被一個智障給捉弄了,真是太傷面子了!儘管只是因為智障的捉弄沒做成地鐵,損失了幾十塊的打車錢,但是這件事情本身對當時的我來說打擊太大了,以至於在之後的兩三年時間裡我都敢跟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情。以後隨著社會經歷的逐漸豐富,見得騙術和騙子越來越多,對行騙這個行為又有了新的認識。

眼界和判斷系統是識別騙術的根本

當年被智障騙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因為剛從小城市出來讀書,見的世面著實太少,要是稍微有點常識就能斷定當時聽到的話不對勁。另外可能也是沒見過智障,一個眼歪嘴斜的人更我說胡話我還真就信以為真了。如果眼界足夠大,這些零敲碎打的小騙局根本沒機會施展。

被“割韭菜”貌似在所難免?

不過這幾年騙子行業的騙術似乎更高明瞭,“割韭菜”是新一代的騙局的代名詞,而且隨著技術的先進和財富的分化,割韭菜的工具越來越先進和隱蔽。無孔不入的傳銷、誘人的股市,以及最近全國人名都在唸叨的區塊鏈,這些都不知收割了多少韭菜。

面對騙術百出的世界,個人需要建立一套自身的評判系統,面對騙子們的新花樣時就用這套固化的評判系統去應對。不符合自身評判系統的立馬篩掉,符合評判系統然後又受騙了,那就繼續更新自己的評判系統。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會缺少騙子

不止中國有騙子,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騙子也多得是。前兩天在《經濟學人》中看到一則文章,寫了硅谷的一個知名女騙子Elizabeth Holmes,這個外表看上去非常可人的女CEO曾經被譽為“下一個喬布斯”,而且在34歲的時候就成了世界上最年輕的女性億萬富翁。殊不知她的這些榮譽和成就有一大部分是靠忽悠和行騙搞出來的。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說法,Holmes極度誇大了她的初創公司的能力,200項新技術中僅有12項通過了測試,當產品還在研發階段她就告知投資人她的產品已經用在軍隊戰鬥中。另外她還對財務報表造價,Holmes告訴投資人她的公司2014年的年利潤有一億八百萬美金,實際的利潤只有10萬美金。她的一個合夥人也遭到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指控,因為其涉嫌引入非法的投資。

這騙術多高明,很多硅谷裡聰明的投資人都被她忽悠得團團轉,騙的錢都是上億美金的量級。可見真要是騙子盯上門了,再防範也架不住他們精心編制的騙術。

被“割韭菜”貌似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