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江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之永修組團篇:從「一矽獨大」到「多點支撐」

赣江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永修组团篇:从“一硅独大”到“多点支撑”

點擊文字可直接跳轉閱讀↑↑↑

開篇語

這是一場華麗的轉身:在傳統的農業大縣裡,以“星火”為代表的有機硅新材料產業量質齊升;

這是一次鳳凰涅槃的轉型,在生態林業大縣裡,以“中車”為代表的新能源裝備產業強勁崛起;

這是一次脫胎換骨的升級,在“南昌後花園”裡,以“思科”為代表的創新孵化中心異軍突起;

這是一次從無到有的創新,在現代化的產業新城中,以“銀河表計”為代表的新型電子產業一枝獨秀……

現如今,永修組團 “3+1” 的產業格局日益成熟,產業結構由傳統的“一硅獨大” 向“多點支撐”轉型升級,產業集聚、集群效益凸顯,呈現高質量的發展態勢。

赣江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永修组团篇:从“一硅独大”到“多点支撑”
赣江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永修组团篇:从“一硅独大”到“多点支撑”赣江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永修组团篇:从“一硅独大”到“多点支撑”

多點支撐

八大產業齊頭並進

提到永修組團的工業,話題總繞不開“硅”。1968年,在“備戰”的特定背景下,中央決定在永修的深山峽谷裡建設一座保密的“三線廠”——星火化工廠。此後,這裡的硅產品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國防和軍工領域,星火也被譽為“中國有機硅的搖籃”。如今,有機硅單體的年產能達到50萬噸,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三。

延續了50年曆史的有機硅產業,也造就了永修“一硅獨大”的單一產業發展格局。這一切,隨著總投資50億元中車項目的落戶,掀開了產業格局嶄新的一幕。

據中城通達新能源裝備公司總經理惲益紅介紹:2017年2月底,江西省人民政府舉行“央企入贛”活動,世界500強——中車集團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就實施“華中區基地”的建設達成合作共識,由中車中城交通公司作為牽頭單位具體實施。永修組團的主要領導得知這個消息後,多次前往中城交通的總部推介自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半年多的接洽後雙方就正式簽約了。今年7月,首臺新能源物流車下線,批量訂單正在製作中;首批智軌列車下線並在縣城裡試運行,示範線路全長5.6公里,這是中國縣級城市中最長的一條智軌。未來還將延伸到海昏侯漢墓景區,全長15.6公里,成為中國最長的一條智軌旅遊專線,打造出一張亮麗的江西新名片。

在公司總經理辦公室的隔壁,門上還掛有一塊“中車辦”的牌子。原來,永修組團管委會考慮到中車人生地不熟,就特地從基層抽調4名工作人員駐紮到企業裡,協助中車辦理所有的落戶申報手續,由此加快了項目的早申報、早落地、早竣工、早投產。

據悉,中車產業園規劃用地3000畝,年產10萬套電動智能物流裝備、100列智軌列車等產品,年銷售250億元、利稅15億元、納稅5億元以上。隨著中車項目的落地,產業鏈上下游的一大批高端裝備企業也被吸引過來,通過集聚、集群,成為贛江新區六大主導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夜春風來,老樹發新枝。近三年來,永修組團的“3+1”產業結構不斷得到優化,且新興業態不斷湧現:新服務經濟、全域旅遊、現代農業、現代物流四大產業後來居上,與“3+1”產業形成互為呼應的態勢,形成八大產業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同時,建材、家居、汽配等產業也在加速聚集,永修組團的產業結構由“獨輪行駛”轉為“四輪驅動”。

赣江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永修组团篇:从“一硅独大”到“多点支撑”

裂變重組

“城市大發展、產業大發展以及旅遊和農業大發展,光靠財政那點錢,是遠遠不夠的。組團通過改革創新,積極探索資本運營的新模式,組建了投資集團公司,下設四個投資平臺,裡面的故事一整天都說不完……”永修組團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專職主任吳華豐如數家珍地談起資本運營的嘗試。

目前,投資集團公司的總資產達120多億元,業務涉及房地產、土地收儲、旅遊、電力等領域。城投公司已成功發行了首期14億元的債券,成立了國有資產公司,統一收儲老辦公樓和閒置企業,增加5億元的國有資產和3.7億元土地出讓金。除代建政府項目和PPP項目外,通過合資成立房地產公司,開發優質樓盤,不但平抑了房價,還使國有資產增值2億元。工投公司在馬口產業園投資1.5億元建設6萬多平方米的商住配套項目。農旅投公司還合作推進易家河特色小鎮、環雲居山全域旅遊以及龍源峽等景區的開發。金投公司在全省率先啟動供應鏈金融新業務,為組團的外貿出口企業鋪平了道路。通過設立產業引導等三大基金,幫企業解決融資的難題。

隨著國家金融和財政政策的變化,傳統的城投老路已經走不通了,必須脫虛向實,強化造血功能,以承接組團發展的需要。通過整合“市場+資源”,讓有限的政府資金去撬動和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由此實現了投資客商、政府、投資集團和及金融機構多贏的局面,為組團發展打造“新引擎”。

赣江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永修组团篇:从“一硅独大”到“多点支撑”

先行先試

“放管服”改革推向縱深

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最短的那塊木板說了算。同樣,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由營商軟環境說了算。目前,在雲山經開區等“一區五園”裡,處處是一派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火熱場景:今年1至7月,該組團新引進項目72個,合同資金280.6億元。

那麼,這片投資熱土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8月7日上午,永修組團行政審批局舉行一次八家“聯合圖審”,審批人員對江西凱旋城房地產公司的材料進行聯合審批。該公司負責人介紹:房地產項目的報建手續涉及規劃、建設等八個環節,這八個部門又分散在縣城不同的地方。以前自己是一家一家地跑,短則半年,長則要一年。現在縣行政審批局把八家單位邀來集中審批,一上午就基本完成了初審,最多一週之內完成修改,就可以通過審查了,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我們對永修的投資環境和審批效率介紹非常滿意……”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永修組團新成立了行政審批局,利用贛江新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圍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 該局創新地開展投資類審批和商事類審批改革的“雙線”改革,在頂層設計上一次推進到位:29個縣直部門的230項審批事項及審批職能,全部一次性地劃轉到行政審批局。還將組團所有審批窗口全部集中進駐審批大廳,對消防、環保等條管單位的審批事項,併入整個審批流程。由此,審批服務“變多頭為綜合、變分散為集中、變審管一體為審管聯動”,達到“一個機構管審批、一枚印章發證照、一個大廳辦成事”的效果。同時,該局還將所有行政權力事項在政府網站和大廳的大屏幕上公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在審批窗口,工作人員正在用特快專遞往福建、廣東等地郵寄電子營業執照。原來,該局為方便外地的客商,推出了“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出了“不見面”的審批。企業足不出戶,通過網絡遞交材料,進行“網報、網審”,這樣也讓外地投資客商免去來回奔波的辛苦,真正實現了“一次不跑”。

目前,組團一般工業投資項目總審批服務時限從原來的87個工作日減少到31個工作日,一般政府投資項目總審批服務時限從原來的123個工作日減少到45個工作日,房產類項目審批時限從原來87個工作日減少到38個工作日,企業到永修辦理註冊開辦只需5個工作日,有58項審批實現了“一次不跑”。

永修組團行政審批局局長杜劍雲介紹說:行政審批無小事,這事關組團的營商軟環境,事關招商引資項目能否順利落地。上級要求到2020年實現審批在50天之內,我們已經提前2年實現了這個目標。目前,除進一步精簡權力事項外,還要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間。通過建立聯合圖審、聯合踏勘等“多聯合”審批制度,打出精簡行政審批前置要件、推行“並聯審批”“容缺後補”機制等組合拳,進一步提升行政審批效能,為永修組團的大發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政務服務和投資營商軟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