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品質因爲他們,你竟然不知道?

紅茶品質因為他們,你竟然不知道?

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是形成紅茶品質最重要的物質,其在鮮葉中的含量以及加工過程中量與質的變化,是紅茶製造中品質形成的關鍵。

多酚類物質在紅茶製作過程中複雜的變化(尤其是發酵工序),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1、未被氧化的多酚類物質,主要是殘留兒茶素,並以酯型兒茶素為主;2、非水溶性轉化產物;3、水溶性氧化產物,主要是茶黃素(TF)、茶紅素(TR)、茶褐素(TB)。

紅茶品質因為他們,你竟然不知道?

▲紅茶多酚類物質在製作過程中的變化

紅茶“三素”的特徵及功用

紅茶的品質,主要由多酚類物質的氧化產物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俗稱“三素”)的組成比例決定的。

茶黃素,是紅茶中的重要成分,對紅茶的色、香、味及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具有辛辣和強烈收斂性,是紅茶湯色“亮”的主要成分,也是湯味強度和鮮度的重要成分,同時還是形成茶湯“金圈”的最主要物質。

茶黃素與紅茶湯色密切相關,其含量越低,湯色亮度越差,反之則越好,呈金黃色。

茶紅素,是紅茶中含量最多的多酚類氧化產物,約佔紅茶幹物質總量的5%~27%。它色澤棕紅,是紅茶湯色“紅”的主要成分,也是湯味濃度和強度的重要物質,但其刺激性不如茶黃素,收斂性較強,滋味甜醇。

茶褐素,

是一類十分複雜的化合物,可分為透析性和非透析性兩部分,除含多酚類氧化聚合產物外,還含有氨基酸、糖類等結合物。其色澤暗褐,滋味平淡,稍甜,量多,茶湯味淡發暗,是紅茶湯“暗”的主因,含量一般佔紅茶幹物質重的4%~9%。

冷後渾

此外,紅茶茶湯冷卻以後(約40℃以下)常產生乳凝狀渾濁,這種現象俗稱為“冷後渾”,這也是茶黃素、茶紅素與咖啡鹼的絡合產物。

是否產生“冷後渾”,以及冷後渾的顏色如何,主要決定於茶黃素含量的高低。只有當茶黃素含量較高時,才容易產生冷後渾,而且渾後呈亮黃漿色至橘黃漿色。

茶黃素含量過低,不容易產生冷後渾,即使產生,顏色也常常成暗黃漿色。

紅茶品質因為他們,你竟然不知道?

▲熱時茶湯清澈,杯底圖案可見;冷後茶湯混濁,杯底圖案已模糊

再來一個小竅門

如何鑑別茶湯中茶黃素、茶紅素的多少?有一招很有效:往茶湯中加入牛奶,一看便知。

如果茶湯中茶黃素多,茶紅素少,加入牛奶後乳色一般呈薑黃色,反之則會使乳色黃中帶灰。如果茶黃素、茶紅素含量都很高,乳色就較為紅豔;反之乳色就顯得褐黃,甚至灰暗。

這主要是由於牛奶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它們能與茶紅素結合形成茶紅素-蛋白質鹽類,是紅色轉淡。如果茶黃素過低,便反映不出紅茶鮮豔明亮的湯色。茶黃素遇牛奶後,只有一般的稀釋作用。

紅茶品質因為他們,你竟然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