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緝令那麼丑,爲何還能捉到犯人,官府:因爲電視劇在騙你

看過古代電視劇的人都會熟悉裡面的一個情節,比方說有一個主角人物犯了罪了,這個時候就會有官府的人來捉拿他,那麼這些官府的人是怎麼捉拿這主角的呢?很簡單,要不拿一張畫好的人物畫像捉拿,要不就是在城門或者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方上,張貼一張告示,底下寫上這個人的年齡和樣貌特徵,最後就靠這個拿犯人,其實你要是仔細觀察畫的那幅畫,你會發現,那張圖真的是抽象的再不能抽象了。很多人懷疑說,就靠這個真的能捉到犯人?

古代通緝令那麼醜,為何還能捉到犯人,官府:因為電視劇在騙你

其實大可不必懷疑古人的智慧,因為要是這招不靈驗的話,古人早就淘汰了,根本不可能流傳下來。最有力的一個證據就是,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頭,當時楚國到處是捉拿伍子胥的人,凡是交通要道上,全是伍子胥的頭像畫。由於太過逼真,伍子胥嚇得說這可怎麼辦,那個時候也沒有韓國整容技術,最後伍子胥一夜間就把頭髮全愁白了。所以那個時候畫畫技術還是很高超的。之所以會出現像電視劇中那樣,巨醜無比的畫,完全是因為導演想省錢,道具過於簡陋,直接找的街邊一塊錢畫五張的業餘選手。

古代通緝令那麼醜,為何還能捉到犯人,官府:因為電視劇在騙你

另外,古人也不靠這一種手段捉拿犯人,因為古人還有種更好的方法,那就是保甲制度。這是個什麼制度呢?簡單的說來就是古代為了好管理,就把一個地方劃分為好幾塊,每一塊的人就是1個保甲,好了,既然劃分為一保甲之後,就好辦了,那個時候人口密度沒有現在的大,所以一保甲也沒有多少人,當官府發出通緝令之後,只要這個犯人逃到這裡來,一保甲的人都沒有人站出來揭發,最後被搜出來。這一保甲人全得坐牢,這就是後來的“保甲連坐制度”。

古代通緝令那麼醜,為何還能捉到犯人,官府:因為電視劇在騙你

由於平時保甲裡的人少,所以陌生人來到這裡就很容易被村子裡的人認出來的,然後就會被揭發,舉報。所以那個時候你要藏匿還是不容易的。

古代通緝令那麼醜,為何還能捉到犯人,官府:因為電視劇在騙你

再一個就是路引,如果你不清楚這是個啥,那你看看你手裡有沒有身份證,其實路引就是身份證的前身。這個東西在秦朝時候就有了,那時候商鞅為了好管理,就給秦國每個人定製了一個路引,上面寫上年齡,樣貌特徵,然後屬於哪個保甲。拿著這個就可以住店或者出城門了。如果犯人拿著這個住店就就會很快被發現,然後店員就會報告官府。至於說造假,那也是不容易的,因為路引上面有官府的印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