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造假小心思,就是「智慧」

古代文人的造假小心思,就是“智慧”

在古代“文藝界”裡,假貨一般是這樣的形象:

1.以次充好(贗品或仿品)

2.掛羊頭賣狗肉(假得瞠目結舌)

從國之重器到案頭清物,無不如此。

雖然它們的目標一致,以假亂真,但獲益人群截然相反:

掛羊頭賣狗肉為販夫走卒,街頭術士的看家本領,他們用泥做墨,以銅充金。清朝文佬紀曉嵐先生在京城“淘寶”到“羅小華墨”,如獲至寶,沒成想,墨竟是泥摶的,直呼“便宜沒好貨”。

以次充好屬文人墨客的慣用伎倆,遊刃有餘的兼各家所長,惟妙惟肖的仿各家之格是他們的制勝法寶。他們的“作品”,上至皇室宗親王公大臣,下至達官顯貴富商巨賈,多有“著道兒”的主兒,收藏者們很難想象,自認為的“稀世珍寶”竟然是五星A貨。

今天,暢讀文研院就帶各位探一探,古代文人“造假”時的小心思。

古代文人的造假小心思,就是“智慧”

只要仿的好,真假分不了

如今在各個博物館裡,經常會有撞臉的古畫。比如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和上海博物館,有撞臉古畫:元朝吳鎮的《漁父圖》。

古代文人的造假小心思,就是“智慧”

圖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的部分吳鎮《漁父圖》

古代文人的造假小心思,就是“智慧”

圖注:上海博物館藏的部分吳鎮《漁父圖》

有傳言,上海博物館藏的吳鎮《漁父圖》為贗品,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的吳鎮《漁父圖》才為真跡。無論是贗品也好,真跡也罷,吳鎮創作的多幅《漁父圖》中,其中以仿五代畫家荊浩的《漁父圖》最為出名。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大收藏家乾隆爺的身上。乾隆爺愛不釋手的《富春山居圖》,沒成想竟是“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仿的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為了為牟利,將原作者題款去掉,偽造黃公望題款,甚至還偽造了明朝畫家鄒之麟等人的題跋,做到以假亂真。

這一切乾隆爺自然是沒有發現,他把“子明卷”的《富春山居圖》放在身邊,時常把玩。一年後,有人獻上“無用師卷”的《富春山居圖》,經鑑定,此為黃公望原跡,但乾隆爺礙於面子,一邊說“無用師卷”為贗品,一邊花高價買下。

古代文人的造假小心思,就是“智慧”

這裡說的仿造,便是古畫的“摹”方式。其實,“子明卷”的《富春山居圖》很好辨認,雖然明末文人摹技術之高超,足以以假亂真,但他把作者題款放在了不符合元朝書畫特點的位置。

由此,暢讀文研院認為,如果沒有很好的文化素養,面對如此精細的摹技巧,勢必無從下眼,更別提遇到的是真跡還是贗品。此外,摹只是低等的仿造,更有錯綜複雜的改款、添款、挖了舊款加新款,題跋改成本款等等,文人墨客們對古畫的修復挖補神功,足以讓如今的修圖達人們自嘆不如。

古代文人的造假小心思,就是“智慧”

穿越自古就有

晉朝書法家衛夫人,因為她是王羲之的啟蒙老師,所以各朝各代關於她的帖子層出不窮。宋朝有幅著名的《出師帖》,帖子寫道:“但衛隨世所學,規模鍾繇,遂歷多載。年二十,著詩論草隸。”說的是衛夫人師從鍾繇。

沒想到,這幅帖子被人指出是南北朝時期,梁朝大家蕭子云寫給梁武帝的信,和衛夫人沒有任何關係,直接從晉朝穿越到南北朝。

古代文人的造假小心思,就是“智慧”

關於《水滸傳》的作者是誰,曾存在爭議。有說是明朝劇評家葉晝,也有人說是施耐庵、羅貫中,甚至還有人說是宋朝人所寫。

對此,金聖嘆先斷言《水滸傳》七十回後,是羅貫中續的,然後又偽造一篇施耐庵寫的“自序”,這書,就成施耐庵的了,就此,《水滸傳》作者之爭蓋棺定論,而葉晝等個別版本,無人問及。

暢讀文研院發現,古代“文藝界”裡造假的還包括不少古蹟,有時候假是因為學問不夠,正如上述所說;有時候假,是因為穿鑿附會。

古蹟造假最經典的莫過於赤壁。蘇軾在黃州赤鼻磯寫下了《赤壁賦》與《赤壁懷古》,因此後人大多把蘇軾筆下的赤壁,當做是古戰場赤壁,其實真實的赤壁在湖北嘉魚縣。

古代文人的造假小心思,就是“智慧”

作者無心,仿者有心。齊白石晚年盛名時,被造假攪的不勝其煩,又是特製印泥,又是打鋼印,但這些防偽手段依舊阻擋不了造假者的腳步,他生氣的寫詩說:一日能買三擔假!

如果拋開仿者的牟利之心,對古畫古字的仿造似乎又不失為一種保存的手段。在過去沒有拍攝工具的條件下,名家的大作很難得到保存,正是由於眾多的仿者存在,他們通過精湛的技藝,為後人還原了那些堪稱傳世之作的原貌。正如王羲之的真跡早已軼亡,現存都是摹本,如果沒有這些摹本的存在,估計後人只能在想象裡追尋王羲之的書法了。

古代文人的造假小心思,就是“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