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王子從50名士兵起家完成復國宏圖,卻爲何最終喪命山民之手?

之前談古論金撰寫發佈的

《成吉思汗佩服的勁敵和遭遇的另一場敗仗:札蘭丁王子和八魯灣之戰》中介紹了花剌子模札蘭丁王子在八魯灣取得的對蒙古軍隊的勝利,在上一個故事的最後,札蘭丁王子躍馬跳入印度河泅渡過江的英姿讓成吉思汗心折不已,認為自己的兒子都有所不如(一說對兒子們說你們可以學習他)。

上一篇在這裡沒有展開細說,有些含糊,按照志費尼(‘Alā’ al-Dīn Aṭā Malik Juwaynī, 1226–1283)在《世界征服者史》(Ta’rīkh-i Jahān-Gushā)中的說法,據說成吉思汗對眾子弟說的原話是“為父者須有子若此”(為父者應該有這樣的兒子!因逃脫水和火的雙漩渦,他將是無數偉績和無窮風波的創造者。一個俊傑焉能不重視他?在這個世界上除扎勒的賢明和偉大的兒子外,他沒有匹敵。論英勇他賽過天神,他不把自己看輕。),這句大有生子當如札蘭丁(套用生子當如孫仲謀)意思的話,是這一段膾炙人口的歷史事件中熠熠生輝的亮點。當然,成吉思汗不見得像在《世界征服者史》中這麼出口成章文采斐然,更何況是這種波斯風格的話語(上述括號中文辭),這且不表。

不僅如此,據說因為對札蘭丁的英勇十分讚賞,成吉思汗制止屬下追擊他,但是,札蘭丁留在印度河此岸的部下除了女性,基本都被蒙古軍隊屠戮殆盡。

換句話說,札蘭丁躍馬渡江的英姿固然酷帥勇武,但究其實質是把自己的殘餘部隊拋棄了。

這位王子從50名士兵起家完成復國宏圖,卻為何最終喪命山民之手?

蒙古汗國控制區域與印度西北的界線就是印度河

成吉思汗沒有追擊札蘭丁的原因也不見得是對札蘭丁的英勇十分讚賞,面對勁敵,成吉思汗不會這麼江湖義氣溫良恭儉,究其本質,可能是覺得札蘭丁光桿司令翻不起什麼大浪,而此時又有新的戰略重心(詳後);而蒙古大軍沒有進軍印度的原因,也不是因為有些學者認為的是因為印度的酷熱難耐和旁遮普(Panjab)地區缺乏遊牧所需的草場讓蒙古人望而卻步——事實上,後來蒙古人會習慣在印度過冬,這些其實都不是問題。

至於遇到一個神奇動物甪端而在耶律楚材的勸說下班師,本就虛實難考,即使存在,更不是根本原因。

在《世界征服者史》與《納昔兒史話》(Tabaqat-i Nasiri)中都認為,成吉思汗放棄南征印度的原因是當時契丹人與唐兀人(指西夏)等東方領地的百姓人心浮動,有反叛蒙古汗國之虞,為了保衛自己的根本重地,成吉思汗才班師回軍。這個判斷相比較而言或許更加合理一些。

這位王子從50名士兵起家完成復國宏圖,卻為何最終喪命山民之手?

成吉思汗班師的主要原因是後方不穩

沒有了蒙古大軍的壓力,札蘭丁又開始大展拳腳了。

話說他剛剛在印度河印度這邊上岸的時候,只是一個光桿司令。過了2天,有50個人聚在他身邊,再過了幾天,又要70個殘部找到了他,這樣一來札蘭丁總算當上了“連長”。

率領著120人的札蘭丁亟待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再圖復國大業。

話說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札蘭丁的“招兵買馬”是通過吃印度軍隊豆腐實現的,之所以說是“吃豆腐”,那是因為,無論是一兩千還是兩三千的印度士兵,遇上一批就給札蘭丁擊潰一批,不但如此,俘虜還紛紛變成了他的部下,沒多久,他的隊伍就擴張到三四千人。

這位王子從50名士兵起家完成復國宏圖,卻為何最終喪命山民之手?

當時統治北印度的是德里蘇丹國,其統治階級也都是來自中亞的伊斯蘭軍事封建貴族

成吉思汗得知札蘭丁開始死灰復燃,甚至在印度河北岸開始出沒以後,曾經派遣軍隊前去繼續追擊札蘭丁,札蘭丁此時實力還不強,採取的是打不過就跑的戰略,向德里一帶轉進,蒙古軍隊找不到札蘭丁主力決戰,又加上酷熱天氣和水土不服,劫掠了一番就撤走了。

蒙古軍撤走了,札蘭丁又氣定神閒起來,他給德里蘇丹國的蘇丹(國王)沙姆斯丁·伊勒圖特米什(也作伊勒杜迷失,Iltutmish, 1210-1236在位)寫了一封信,信中從以往花剌子模國和德里蘇丹國的傳統友誼談起,談到現在也應該互相幫助,套了一番近乎後,札蘭丁要求德里蘇丹國允許在印度北部給自己一塊地盤,以便有容身之處。

伊勒圖特米什也是會玩,他知道接納札蘭丁等於引狼入室、養虎為患,而拒絕他也無疑會惹禍上身,於是客客氣氣地“欣然同意”了札蘭丁的請求:

歐凱,木問題,我這裡有很多被強盜佔據的地盤,王子殿下您打下來全歸您。

札蘭丁雖然實際上是被拒絕了,但憑藉著這個“剿匪總司令”的合法身份,在印度北部(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地)盤踞下來,總算有了一個地瘠人少但是相對穩固的“根據地”,也豎起了大旗。

花剌子模的殘兵敗將和當地的各種部族武裝逐漸匯聚到札蘭丁身邊,他終於有了一支10000人左右的部隊,而隨著他打贏了幾個印度土王,他在北印度的霸主地位也確立了起來。

“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札蘭丁的目標是復國,不是當土皇帝。因此,當他得知自己的弟弟在伊拉克自立為國王,而花剌子模遺民都希望他去領導的時候,札蘭丁便啟程西行了。

經過作戰、陰謀、談判、聯姻等一系列動作,到了1223年時,札蘭丁擁有剌夷(今伊朗德黑蘭南)、伊斯法罕(今伊朗伊斯法罕)等名城大邑,法爾斯(大致相當於今伊朗法爾斯省)、起兒漫(克爾曼,大致相當於今伊朗克爾曼省)等地區的君王都對他稱臣納貢,可以這麼說,札蘭丁的地盤涵蓋了幾乎整個現代伊朗,阿姆河以西大片領土盡為其所有,可以說是重新崛起了。

從軍事力量角度,札蘭丁本有從印度帶出來的超過萬人嫡系部隊,加上收編的各路人馬,手下有數萬能征慣戰的士兵,除了蒙古軍隊,在中亞和西亞札蘭丁的部隊是能碾壓各方的。

根據地固若金湯,武力值大殺四方,一個新的花剌子模帝國如朝日之初升,札蘭丁的復國之志可以說實現了很大部分。

這位王子從50名士兵起家完成復國宏圖,卻為何最終喪命山民之手?

花剌子模的金幣,它曾經是富庶強盛的大國

但是,札蘭丁又犯了得意時有些忘乎所以的錯誤。一方面與哈里發納綏爾發生戰爭——這當然主要還是哈里發納綏爾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錯誤更大,但糾纏這個已無意義,札蘭丁把過多的精力花在了與本可合作的勢力撕逼上——一方面又出征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吞併其國土。

札蘭丁屢戰屢勝,開疆拓土,但這些勝利從戰略上對新花剌子模王國並沒有什麼好處。

這時,一支蒙古軍隊向剌夷進犯,札蘭丁遂率軍向東迎接蒙古人的挑戰。當札蘭丁抵達伊斯法罕時,蒙古軍已經攻佔剌夷,剌夷方面殘兵敗將匯攏到伊斯法罕,在戰前會議上,札蘭丁又發揮出自己極強的感染力,慷慨陳詞鼓舞畏敵如虎的部下,準備在伊斯法罕城下與蒙軍決一死戰。

1227年,伊斯法罕。

當兩支軍隊擺開作戰隊形之後,札蘭丁像八魯灣之戰那樣親自坐鎮中軍,他的二弟作為右翼軍的主帥,但是當札蘭丁命令全線出擊時,他的二弟居然帶領本部人馬逃離戰場,札蘭丁吃驚之餘還是指揮若定率軍衝擊前進,花剌子模的右翼主帥臨陣脫逃倒沒有影響其戰鬥力,反倒是左翼被蒙古軍擊退,蒙古軍進而繞到札蘭丁中路軍的後面,導致札蘭丁被圍。

這時,札蘭丁又表現出個人勇猛異常的一面,他殺開一條血路逃離戰場。

戰局結果相對而言蒙古軍是勝利了,但這個勝利也是慘勝,傷亡慘重的蒙古軍無力攻打伊斯法罕城,便退兵回剌夷,之後又退往尼沙普爾。

戰後札蘭丁為失敗問題追責,他命令把那些身居高位但在打仗時一矢不發的高級將領帶去見他,給他們頭上戴上婦女的面紗,並把他們拉去遊街,而那些身份較低,但在戰鬥中屹立不動和忠實地堅守陣地的人,他分別授予他們汗或者馬立克的稱號,並贈給錦袍和禮品,表彰他們的勇武忠貞。

這位王子從50名士兵起家完成復國宏圖,卻為何最終喪命山民之手?

今日伊斯法罕風景

伊斯法罕戰役是八魯灣戰役之後,蒙古軍和札蘭丁之間最大的會戰,因而分析其得失很有價值。

此時的蒙古軍隊只是一支帶有抄略性質的人數不多的偏師,主將既不是皇族也不是重要人物,比當初失吉忽禿忽的30000人馬有所不如,而札木合的部隊是經過外高加索等一系列戰役經驗值刷得很高的部隊,但與八魯灣之戰不同,蒙古軍算是取得了勝利,而即使蒙古軍為此勝利付出了慘重代價,勉強可說暫時勢均力敵”,花剌子模方面副將臨陣脫逃、主帥突圍一時生死不明、高級將領一矢不發等各種大BUG,都顯示出花剌子模軍隊已經存在更大的問題。

這位王子從50名士兵起家完成復國宏圖,卻為何最終喪命山民之手?

成吉思汗於1227年8曰25日去世

1231年,蒙古汗國度過成吉思汗去世的危機,重新西征。於是,札蘭丁又一次和蒙古大軍遭遇,蒙古軍奇襲他的大營,札蘭丁被部將所救,又一次逃亡而去。

札蘭丁的結局主流觀點認為是被庫爾德人殺死。話說他逃入迪亞兒別克兒山(今土耳其境內)山中,當地庫爾德山民見他衣著裝飾富貴華麗,見財起意,發起突襲,札蘭丁胸口中刀當場斃命,衣服、財寶、武器都被庫爾德人搶走。作案的庫爾德人不知道札蘭丁的身份,帶著戰利品進入附近城鎮招搖過市,被札蘭丁的手下認出,當地豪酋遂殺死兇手,並設法安葬了札蘭丁。

這位王子從50名士兵起家完成復國宏圖,卻為何最終喪命山民之手?

庫爾德人聚居地區示意圖

這是一個類似黃巢、李自成或者明智光秀的“陰溝裡翻窗”的故事。

另一種說法和黃巢、李自成或者明智光秀沒有死的傳說也相近。在這個版本中札蘭丁自覺復國無望,讓一個扈從穿上自己的衣服離開,他則穿上破爛衣服扮成了一名苦修僧,從此在各地周遊。

於是,若干年後,伊拉克傳說有人見到了札蘭丁,引起蒙古人的一番恐慌,但很快就證明這是謠言,不過這種謠言在蒙古統治中亞西亞期間時不時出現,令蒙古統治者十分頭痛。更有甚者,有許多人前赴後繼頂著札蘭丁的名號造反,那就更讓蒙古人頭痛了。

這恐怕是花剌子模遺民的美好願望了。但直到幾十年後,還有老者自稱是札蘭丁,被出賣給蒙古人後一口咬定自己的身份,即使被蒙古人處死也不肯改口,這樣用生命來“造謠”,也是牛逼極了。

有詩歌贊札蘭丁曰:

大地上真主影子的後裔

倘若他在算端們當中被提到

他們將喊:“好樣兒!”

當他身邊排列著少壯和青年時

國土的獵取者也卑怯地拜倒在他面前——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

是的,札蘭丁雖然是一個失敗者,無疑也是一代天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