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種植小麥,爲什麼要深耕?怎樣深耕?

淨水居主人


在作物種植上,有“七分種,三分管”的說法,由此可見播種對於作物後期生長和保產的重要性。下面說下小麥播種深翻耕的一些要點和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對於土壤耕作比較好的地塊,小麥的根系最深可以紮根到地表以下50公分深的土層內,對於土壤普通耕作的地塊,小麥的根系也能紮根到地表以下20-30公分深的土層中。因此,為了實現小麥根系更好的發育,確保小麥苗期以後更好的生長,土壤就必須進行深耕,土地深翻耕的深度以25-30公分最合適。

根據小麥種植實驗結果,深翻耕的小麥,根系更發達,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更強,植株更健壯、後期倒伏現象更少,葉片發育的更好,後期的產量和品質也比常年淺耕的地塊多增產15-25%左右。而長期淺耕的地塊,土層板結嚴重,小麥的長勢和產量都比較差。

但是對於小麥種植地的深翻耕來說,除了要掌握好翻耕深度以外,還特別需要以下六點:

第一點:不必要連年深翻耕,對於普通地塊,一般連續淺耕或者旋耕2-3年後(10-20公分深),便需要進行深翻耕1次(25-30公分),一次深翻耕可以保持2-3年的土地效果。

第二點:土地深翻耕以後,要及時的粑透、整細、整平、整實、整均勻,使土層上虛下實,不留任何的明暗坷垃、暗道架空,對於墒情不好的地塊和進行秸稈還田的地塊,還要及時澆灌塌墒水或鎮壓,以使小麥根系更好的和土壤、肥料接觸,以防跑墒、跑風、苗不齊、苗弱苗黃、越冬凍害等。

第三點:需要進行深翻耕的地塊,應當在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進行早翻耕,這樣既可以吧地下的好土和活性土翻到上面來,又可以在小麥播種前能夠有一定的曬墒殺菌時間。

第四點:注意小麥播種深度,一般以3-4公分為佳,既不可播種過深,也不可播種過淺。播種過深,小麥出苗慢,也會使小麥因土壤中的莖過長而導致分櫱節的第1-2節過度伸長,在長時間的出苗過程中大量消耗種子的營養,容易造成幼苗弱黃、分櫱減少、不耐凍害,在越冬時或者在早春較冷時發生大量死苗死棵問題;播種過淺,既容易造成出苗過程中種子乾旱落墒,出現苗不齊或斷壟現象,而且過淺播種的小麥幼苗抗寒能力差,越冬時容易發生凍害死苗。對於肥力不足或者墒情較差的地塊,可以適當深播,把深度加大到4-5公分,以提高保苗率和越冬抗凍能力。

第五點:對於秸稈還田的深耕地塊,應當先在把碎杆粑平撒均地表後,同時每畝撒入20公斤左右的尿素,再翻耕入地,以防秸稈在土壤中腐爛分解過程中,出現微生物和幼苗爭肥爭水的現象,可以避免小麥出苗後黃弱問題。

第六點:在深翻耕前,最好能用甲拌磷、辛硫磷、毒死蜱等藥物撒施地表翻耕入地,播種時對種子進行拌種或包衣處理,可以起到滅殺土壤中金針蟲、地老虎、蠐螬、螻蛄等蟲害及蟲卵的效果,以防這些害蟲侵害種子和幼苗。

點擊上方“關注”瞭解更多農業種植知識


農技小揹簍


我作為山東小麥主產區的農民,對種植小麥要深耕的重要性還是很有認識的,種植小麥為什麼要深耕,怎樣深耕?下面來談談深耕與不深耕的區別,與深耕的方法。

現在玉米收穫後,大多數農民都是採用秸稈粉碎還田,然後用旋耕機進行旋耕,旋耕機旋耕的土地其實深度也只有15公分左右這樣達不到深耕的條件。如果年年如此淺耕,就會造成土地板結,土壤吸水性差,透氣性差還容易乾旱不保墒。

施入的化肥不能完全進入土層下面,大部分都附在地表層,因此,肥力養分不能讓小麥得到充分利用與吸收,秸稈在淺表層腐爛慢,也無法被小麥吸收其有機成份。所以說深耕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深耕能把地表的活性土壤翻到下面, 並將下面的板結土層翻到上面, 這樣一來,即保了肥力,又把帶有病菌的土層翻到了下方,既改良了土壤,還能將玉米秸稈翻入深土層有效腐爛,減少了病菌滋生,並能被小麥充分的利用與吸收,達到小麥高產的作用。



因此小麥種植土地旋耕兩三年後,就應該深耕一次,改良土壤。深耕的方法可以改旋耕為犁地,用大犁頭進行深翻,或者用開槽機械進行深翻,這樣一來對土壤改良都有很好的作用。


農大知事


關於小麥播種前是否要深耕的問題,一直是大家所爭論的話題,一部分種植戶認為,必須要深耕,不僅有利於小麥的生長,還有利於另一茬作物的生長;而另一部分種植戶則認為,深耕對於小麥的生長,並沒有好處,再加上近些年來,一些專家提出的免耕播種,在一些地區開始實施,更是讓這個問題爭論變得白熱化。

先從實際種植的情況分析,給大家說一個常見的現象,在一年種植2季的區域,比如小麥一季,玉米或大豆等作物一季,在夏季播種大豆或玉米時,一般都不會進行深耕,也就是說小麥收穫後,田間墒情可以的話,就直接播種玉米或大豆了,而到了玉米或大豆收穫後,該播種小麥時,都會進行深耕處理,這也是大多人的做法,夏播不深耕,秋播深耕,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播種小麥前,要進行深耕呢?

一、小麥播種前為什麼要進行深耕

1、避免土壤板結、不吸水、不保墒的情況,如果多年對土地不深耕的話,土壤出現“僵硬”狀態,僅靠上面幾釐米的土層,作物不能正常生長,而下面的土層,由於常年不深耕,作用已很小。

2、肥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多年不深耕的土地,當田間施入化肥以後,也只是在地表5cm左右的地方揮發,再往下,化肥吸收能力差,不能供給作物正常生長所需的營養,影響生長。

3、秸稈問題,以玉米距離,當玉米收穫後,玉米秸稈覆蓋在土壤上(有些打碎,有些沒打碎),不翻入地下的話,其一,很難腐爛,或者是時間很慢;其二,小麥直接播種的話,由於受到秸稈的影響,生長緩慢,根系不發達,容易出現弱苗、黃苗,甚至死苗的情況;其三,病蟲害會加重。

以上3種情況告訴我們,這就是為什麼小麥要進行深耕的原因,瞭解了原因,再來說說深耕的好處,俗話說,“秋季深耕一寸,頂上施茬大糞”,一起來看。

二、小麥播種前深耕的好處

1、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深耕土地使土壤的活性提高,土壤中所含的有機質得到分解,土壤板結情況得到好轉,這種情況下,保水保肥能力得到大大提高,為小麥生長(特別是根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2、加快秸稈腐爛

還是以玉米秸稈來說,當玉米收穫後,秸稈覆蓋在土壤表面,進行深耕的話,秸稈會被翻到土壤下面,腐爛的速度加快,秸稈中所含的氮磷鉀以及中微量元素,得到快速釋放,為小麥的正常生長提供了一定的養分。

3、增加土壤通氣性

土壤經過深耕後,等於給原本“僵硬”的土壤鬆鬆土,從原本的壓實狀態,到現在的疏鬆狀態,土壤的通氣性,肯定會得到提升,而小麥在這樣的情況下生長,根系得已快速生長,為小麥高產打下基礎。

4、減少病蟲害

土地經過深耕後,地表殘留的病蟲害(病菌或者蟲卵),一部分被翻到土壤下面,有些得不到充足的氧氣,窒息死亡,起到了減少病蟲害的目的。

以上4點是小麥播種前深耕的好處,不過,在深耕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事項,這樣的話,能提高深耕的作用,一起來看。

三、小麥播種前深耕的注意事項

1、宜早不宜遲

一般建議土壤深耕,在上茬作物收穫後抓緊進行,特別是秸稈還田的地塊,另外根據土壤墒情,決定晾墒時間的長短,因為要保墒播種小麥。

2、耕耙相結合

建議採用耕地和耙地相結合的策略,這邊深耕後,隨後進行耙地,其一是保證田間不會有大土塊,其二也利於農田保墒。

3、旋耕土地要壓實

旋耕的地塊往往會出現深播弱苗、缺苗斷壟的現象,所以旋耕後,進行耙實,利於小麥的生長。

4、秸稈還田地塊可澆水或施氮肥

為了促進秸稈快速腐爛,秸稈還田的地塊,深耕後,可澆一遍水,或者施用一些氮肥,一方面是促進腐爛,一方面是補充所消耗的養分。

關於小麥種植前,為什麼要深耕?怎麼深耕?深耕的好處有哪些等問題,小幫手給大家作了詳細的講解,希望能給朋友們帶來一些幫助。

關於此,如果你還有什麼問題或者其他不同的觀點看法,歡迎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最後問下大家,你往年種植小麥前,會深耕土地嗎?為什麼?


農民的小幫手


農戶種植小麥,為什麼要深耕?怎樣深耕?

農村有句老話說的就是秋冬小麥,“三分管,七分種”。很有道理,農民們都知道土壤深耕的好處,不然在以前牛耕社會,也不會費那麼大力氣去耕地了,直接在土壤表層免耕直播多好?

因為小麥的前茬是花生玉米棉花大豆芝麻紅薯等農作物,前期的土壤養分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然後土壤板結的很厲害。大家知道,夏秋季節多雨乾旱,土壤經過雨水沖刷和風吹日曬,夏秋作物秸稈堆積,還有夏秋季作物的根鬚在土壤裡,這樣的土壤環境是不適宜小麥播種和正常生長髮育的。

看前面的同學說有秋冬小麥免耕直播的,我認為這個不可取,夏秋作物已經讓土壤表層成為板結層,再不翻耕真的不利於小麥生長。記得有一味位農技專家說過,秋冬小麥奪取高產1000斤的關鍵就是深耕土壤然後耙細土壤,然後施足底肥,再個選用良種,並種子拌藥包衣,最後就是按時播種,合理密植。其實農技專家的套路不錯,道理是這樣的。

秋冬小麥要土壤深耕,就是要破除板結,然後把深部底層的生土層翻上來,這樣就有幾個好處,施入的底肥氮磷鉀可以很好的進入土壤中部土層,小麥根部就在這個上面,有利於吸收不浪費。再個深耕的意義,前茬作物的秸稈和根鬚可以很好的進入土壤底層,有利於腐化腐熟,轉變為有機質肥料,最後一個意義就是翻出土壤越冬害蟲的幼蟲和老蟲,凍死或者曬死,還可以用毒土拌藥殺死這些害蟲。

每年農民對於秋冬小麥進行深耕或者旋耕,比直播免耕要高產很多,抗病抗倒伏能力也加強了。現在的耕作模式,基本上就是秋冬深耕,種小麥,小麥收割後免耕種玉米花生等,然後再深耕或者旋耕,基本上就是這樣的一個循環。秋冬作物很多都是高杆,杆莖粗大的作物,不深耕的話殘留秸稈和根鬚沒辦法解決,小麥種沒辦法播種。

深耕是有好處的的,起碼活土層厚實了多了,小麥根鬚可達深土層,抗旱蓄水能力也比較強,能夠有效抵禦乾旱天氣。深耕旋耙以後更容易耕播,小麥種子土壤分佈均勻,出苗整齊劃一。

深耕唯一的壞處就是,小麥種植人為增加了投入成本,不過高產的話是可以彌補回來的,然後下茬作物就不用深耕,可以直接免耕直播了。


農民妹子一枝花


農戶種植小麥,為什麼要深耕?怎樣深耕?



時間過得真快,農村一句俗叫:“月怕十五,年怕中秋”,再過幾個月就是秋收冬種了。在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冬種作物一般以大小麥、油菜為主。像北方一般播種小麥,而南方一般都種植油菜。



這兩個冬種作物,從目前來看都是免耕播種的,像北方農戶土地多面積大,一般都是先將化肥撒在田板上後,再將小麥種子撒在田板上,爾後用機械化開溝機開溝就可以了,只要把溝裡的土用鐵鍬搞乾淨方便出水,把種子用細土覆蓋。而後噴施封閉式除草劑,就算小麥播種完成了,根本無需深耕土地。



那為什麼要說播種小麥是不需要深耕的呢?因為麥茬的根系小,而且又是生長在土表層,不像蘿蔔那樣深入太深的土壤。所以,播種小麥一般都採用免耕播種法播種,只要開溝分壠就可以了。



像現在我們南方的油菜種植也一樣,只要用牛開溝,將溝裡的土塊弄到壠上用鋤頭打碎整平就可以種植油菜,根本不需要再深耕。

你們農村老家現在播種小麥還深耕嗎?是不是都免耕播種的?歡迎大家一起都來說說看。

[更多三農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看樣子你不是種地人,是種地人為啥就不知道農戶種麥為啥要深耕?好啦!真不知道請跟著學一學。

小麥要豐產深耕不能淺。你說的農戶種麥為啥要深耕,深耕的原理一來能使土層倒位,二來能使上層表肥下沉。有利於小麥根鬚吸收更多營養。另外,由於最近幾年旋耕機械淺耕淺作的出現,使大部分土地逐年形成了肥料不能下沉,土壤淺薄容易板結,不利於農物的根系伸展吸收。因此這就是農戶種麥要深耕的主要原因。那麼土壤深耕厚度達到以後對小麥生長又有什麼好處呢?

有點農業基礎知識的人都知道,之因小麥的生長髮育全靠根鬚伸展深扎來吸收營養,如果土層硬度大,必會影響根鬚伸展吸收效果。所以在種植小麥之前要儘量深耕深耙,才能使小麥生長旺盛豐產豐收。那麼如何做到土層深耕深耙呢?辦法只有以下三點。

一、用牲口犁耙田地。在過去集體年代。生產隊為做好小麥備播工作,常年利用牲口犁耙田地,強調實行三犁九耙。一來能對土壤進行深翻滅茬,二來能把土壤耙細耙平,有利於下一步小麥種植的順利進行。

二、機耕。機耕是在最近年內,有不少農戶嫌耕牛犁地深度淺薄,從而掏錢僱傭大型拖拉機耕作,一機掛四犁,寬幅在2米之間,深層可達50公分,這樣以來既梳鬆了土壤深層厚度,也為小麥根鬚的伸展掃清了障礙。



三、人工深翻。人工深翻土地就是利用鐵鍁角鎬對土地進行深翻,其操作方法是挖槽倒土,實行客土就近遷移,梳松下層死土。深翻之後的土壤厚度最少不低於70公分,可保持下茬作物年年儲墒養苗,有利於小麥發達根鬚的伸展吸收。好啦!這就是種植小麥深耕的幾點方法,如果誰有更先進的經驗,也可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農村土秀才


大家好:農作物的高產離不開土壤的熟化,小麥的種植也是如此。那麼什麼是土壤的熟化呢?熟化是指土壤表面以下一定厚度的士壤要達到土質疏鬆,有機質含量高,具有一定的水分含量,便於農作物的根鬚生長,發育的達標土壤層叫土壤熟化。

近年來,由於農村外出打工人數的增加,每年秋種時勞動力嚴重不足,小麥秋播就由厡來的翻耕變成現在的旋耕了。長時間的旋耕,使得土壤的熟化土層逐年變淺,由25公分變成了現在的10公分。

由於旋耕旋來旋去就那麼一點點深度,使得雜草的種子,蟲卵,作物的秸稈,不能象翻耕那樣得到深埋,病蟲害越來越多,雜草越來越旺,農作物很難深深紮根,造成了小麥減產嚴重。表面看旋耕方便,節約成本。而實際上旋耕造成的土壤板結,水肥的流失,病蟲害的增加,收成的減少,這些損失加起來要遠遠大於翻耕的成本。

我國北方地區離秋收秋種的時間已經很近了,在秋熟作物收割後,對種植小麥的田塊應抓緊時間進行耕翻,耕翻後有農家肥的要抓緊佈施,根據田塊墒情,實時旋耕 佈施基肥,下種,除草劑封閉,確保冬前田塊小麥苗情的長勢良好。

莊稼一枝花,全靠田當家,良好的土地是農作物的豐收之本。多年的旋耕使農田土壤嚴重惡化,病蟲害,雜草越來越多。土地的耕翻應該引起政府部門和農民的注意,要想種好田,要想農作物的豐產豐收,農作物收割後對茬口進行耕翻是必不可少的!





百花爭春我為先


在很多年前,春小麥收穫後,我們這家家都犁地,要麼使用二牛抬槓,要麼使用三輪車,家庭好一些的使用四輪車。隨著生產的發展,人們逐漸習慣了免耕,田間很難再見到原來繁忙的犁地景象,都是澆水後用旋耕機旋耕後就種植。最近兩年總見到公路上有很多大拖拉機帶著犁頭駛過或者在田間偶爾可以看到有幾臺車在犁地,地裡面有人還在挖著看犁頭下下去的深度。我明白,這是在為種植冬小麥而準備,也在為下一年種植而準備。那麼,人們為什麼不熱衷犁地呢?犁地不好嗎?

犁地是對土壤進行深耕的一種方式,其實好處很多,既可以通過深翻消除土壤板結、破壞雜草生長環境,破壞根系,又可以破壞害蟲蟲卵,還有利於通過陽光對土壤殺菌,還可以增加保水保肥性能。深翻后土壤活性提高,土壤礦質營養利用率提高,有利土壤中有機質的分解,同時改善了土壤供肥性能,可以有效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有經驗的老農都說,犁地後下一茬的莊稼長得好。對於小麥來說,在深耕細作的情況下,小麥根系會分佈在50釐米土層內;在淺耕情況下,小麥根系則分佈在20釐米土層內。建議種植小麥的土地要2-3年深耕一次,根深才能葉茂,所以,深耕細作的田地,種植小麥增產潛力大、產量才會高。

既然有這麼多好處,那麼現在的人為什麼不犁地對土壤進行深耕了呢?關鍵在於成本。犁地一次一畝地40元,並且犁地后土壤用水量也會增加,而種植小麥後收益不大,秋後算賬,沒有掙頭。所以農戶不願意。


鄉村新天地


種植小麥要比種玉米麻煩一些,一般來說,夏收小麥後就可以直接播種玉米的,然而秋收玉米後並不會馬上播種小麥!而是先通過淺耕或深耕方式把地裡的土壤翻騰一下,然後就是播種小麥,最後是把畦壟劃好了!

下面就簡單聊一下關於這方面的話題,僅供參考:

深耕相比淺耕會更有優勢,利於小麥生長

其實以前大多是淺耕方式,就是用旋耕耙旋的,大概深度只有15cm左右,一般來說,這樣淺耕方式連續多年的話,就會造成土地板結,也就會土壤不吸水、不吸氣、不吸熱,也會容易乾旱、不能保墒!而且施肥只能進入土壤深度10cm左右,因不能深達,肥力就會大大降低了!因此,現如今深耕方式越來越成為主要方式了,其優點表現為:

可以將地表的活血土壤翻到地下,這樣就可以把有肥力的土壤翻到地下,也可以把病菌土壤翻到地下,就會起到殺菌作用!

另外,也可以減少土壤板結,提高水肥氣熱等方面的能力,對於週期比較長的小麥來說,可以提高肥力供應、冬季保墒減少乾旱,讓小麥可以有更好的生長環境,以便確保來年夏收的小麥大豐收!

土地深耕的具體方式

深耕主要是通過現代犁具將地下的土壤翻過來,可以將不能土層的資源充分置換,讓地表秸稈翻到地下腐爛,同時病菌翻到地下殺死。由於深耕方式一般翻土深度為25cm~60cm,所以說會對拖拉機動力有很高要求。所以說,現在一般是大馬力拖拉機牽引深耕機來完成的!一般對於深耕,並不是每年都需要翻很深的,需要根據當地的地力情況而定!


龍百曉生


深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品質,增加產量。由於用機器耕田都是採用旋耕,深度10~20cm左右,連續三年淺耕就會使土地板結,不吸水、所施化肥根本不能進入土層下面。

耕深一寸,如上一層糞。深耕能將地表好土、活性土壤翻下面,即保肥力,又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能改善土壤結構。現在提倡秸稈還田,淺耕秸稈都在淺層,起不到肥田的作用,而土壤深耕後,秸稈會被深埋20cm以下,腐熟快。 深耕有利於小麥根系下扎,擴大小麥根系,提高小麥抗旱,抗倒伏。還可以減輕病蟲害,深耕後的小麥地,小麥長勢好,抗病蟲害能力強。 深耕使土壤活性顯著提高,礦質物得到充分利用。作物有個良好的生長環境,確保小麥高產豐收。

要注意的是,土壤深耕不能一次犁地過深,第一年犁深25cm,以後慢慢增加。可以旋耕2年深耕1年,深耕和使用有機肥結合進行,發揮土壤的增產潛力和持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