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從內陸「變身」開放前沿:千年「錦官城」重現絲路榮光

新華社成都9月21日電(記者楊迪、李倩薇、張超群)當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記錄下成都府貨船川流不息的景象時,他可能沒想到,700多年後,他的祖國與中國的四川結為重要經貿夥伴。 意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四川與意大利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6.5億美元,同比增長16.83%;截至2017年底,意大利在川投資設立企業41家。 雙方的合作正進一步擴大。20日,在成都開幕的第十七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上,意大利擔任主賓國,舉辦了一系列高規格活動,開展經貿、文化等多層面的推介交流。 “意大利和四川還有更為廣闊的合作空間。”出席西博會的意大利副總理兼經濟發展、社會與勞動政策部部長迪馬約表示,意大利有意願通過“一帶一路”與成都加強合作。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逐步從藍圖變為現實,深居內陸的成都變身開放前沿,不斷拉近與歐洲的時空距離,正在建設中西部對歐開放的“門戶城市”。 位於城市主幹道的“中國—歐洲中心”去年5月啟動以來,已吸引48家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辦事機構入駐,成為中西部地區對歐交往合作的一扇窗口。 “這裡有一套國際化的服務體系。這是成都在多年對歐開放中形成的經驗。”歐盟項目創新中心主任代伊伶表示,“一帶一路”為成都帶來廣闊機遇,中歐企業、園區間的交流將日益頻繁。 正在成都舉行的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上,環保節能、綠色經濟、新能源新材料、信息與通信技術、智能製造等新經濟領域成為中歐企業展開合作洽談的重點。 這些領域並非西部省份傳統的優勢產業,但如今方興未艾。科技創新與新興商業模式成為西部省份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也為中外企業創造更多的合作空間。 今年的歐洽會還首次設立中歐會展合作圓桌會。成都新東方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蔣丹帶來了三個項目,已與俄羅斯企業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在蔣丹看來,會展業直接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活力與對外交往程度,“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外合作交流也將愈發頻繁,我們希望通過會展業的發展,帶動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引進來’。” 中歐班列正不斷拉近成都與歐洲的距離。 2013年,一列火車將貨物從成都運到9800公里外的波蘭羅茲市,羅茲便與成都結下了緣分。截至目前,成都已累計開行中歐班列超過2300列,其中有近一半班列往返於成都與羅茲之間。 “成都至羅茲的中歐班列開通以來,全世界都知道了羅茲的重要性,羅茲也成為歐洲重要的交通物流樞紐。”今年西博會,羅茲省省長斯特皮恩再次來到成都,商談進一步加強鐵路通道合作,提升羅茲的樞紐功能。 喜鵲生活是一家在成都成立不足3年的本土家裝企業,依託中歐班列,它更便捷地將歐洲優質家裝建材帶入中國市場。公司總裁王瑩說,相比傳統的海運方式,中歐班列將物流週期降至原來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大幅降低了採購成本,減輕了企業的庫存壓力。目前,公司銷售的裝修主材超過9成通過中歐班列直接從意大利進口。 記者瞭解,今年前7個月,歐盟主要國家在成都市投資企業的數量同比增加40%。目前,在成都落戶的歐洲企業已達53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達76家。 “一帶一路”,讓千年“錦官城”重現榮光。(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