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從講師到教授,兼任多個國際期刊的執行主編,看80後「奶爸」如何實現人生蝶變

“南有嘉魚,丞然汕汕”。 汕字,說文解字為群魚游水的樣子。人如其名,劉汕,這位獲得2017年度西安交通大學“十大學術新人”稱號的年輕教授,在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領域正如魚得水般遊得盡興自如。

除了是西安交大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之外,劉汕還擁有多重身份:他是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計算機模擬分會副秘書長、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理事,同時兼任7個國際期刊的執行主編、副編輯、客座主編和編委。科研工作之外,他還是一位溫柔奶爸、運動達人…多樣的身份,豐富的經歷,不變的是一顆做科研的赤子初心。

從企業到高校 始終不變是初心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去企業闖蕩。”劉汕解釋道,九年的學習讓我對科研產生懷疑,我們所做研究是否如空中樓閣不接地氣?這些研究應用於現實生活能不能發揮作用、產生成效?不去現實社會中親自接觸、體驗,怎能做好深度研究?

隨後三年時間裡,充實的工作經歷讓劉汕尋得科研的現實意義所在。滿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重新迴歸高校,從零開始。2012年,劉汕前往武漢大學任教,2015年入選“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又是三年,劉汕從講師到教授,從武漢一路向西,紮根交大,劉汕實現了完美的人生蝶變。

“為什麼選擇來到西安交大?”劉汕回答,“交大管理學研究水平高,科研氛圍好。更重要的是,我能夠感受學校及學院對個人發展的關注,他們為我提供了廣大的平臺,讓我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3年從講師到教授,兼任多個國際期刊的執行主編,看80後“奶爸”如何實現人生蝶變

研究核心在於變“風險”為“價值”

劉汕主要從事信息系統與管理方面的研究,研究包括IT項目風險管理、企業IT能力構建以及數據驅動IT管理決策等。提到自己的研究領域,劉汕瞬間打開了話匣子,“我深深熱愛著自己的研究,它發展變化之快速、轉變思路之迅猛,都促使我不斷挖掘新的研究內容,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變風險為機會,再用機會創造價值,這是我不同於別人的研究視角。”劉汕說道。IT項目是有風險的,近十年的數據表明,IT領域項目的成功率僅為30%,其餘的70%都面臨失敗。風險是負面的,一般來說,大家都會思考如何將風險降到最低。但劉汕卻創造性地提出,“風險並不一定都是負面、需要對抗的,通過疏導利用,風險可能轉化為價值”。他進一步闡釋,拿企業外部競爭風險來說,“對抗”是無用的,應該多采取“非正式控制”的方法,激勵員工更好地完成項目,而不是一味規避風險。

科研讓他“竭盡全力、嘗試創新”

劉汕深耕於科學研究領域,同時也收穫了赫赫成果。近年來,他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4項,在國內外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SSCI期刊論文40餘篇,入選ESI熱點論文2篇和高被引論文10篇。這些論文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劉汕以獨立作者身份在運營管理和管理科學領域的頂級期刊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發表的高水平論文,該論文引用次數達50餘次,是ESI引用前千分之一的熱點論文。

那次頂級期刊論文的投稿經歷讓劉汕記憶猶新。他遇到科研歷程中最大的一個挑戰——審稿人提出的研究方法“從未見過”。那時的劉汕內心充滿矛盾與煎熬,面對自己的空白領域到底該如何突破?要不要放棄?要不要加入其他的合作者幫忙?這些問題在頭腦中一遍遍滑過。

“拼一把吧!”劉汕對自己說,他開始嘗試獨立解決這些難題。去學習、請教、查找、想盡辦法,竭盡全力,15天時間,劉汕重新理清思路,學習新的研究方法。國內找不到,就將範圍擴大到全球尋找,歷經千辛萬苦,他聯繫到一位掌握研究方法的英國科學家。發送郵件、誠心請教、反覆嘗試、攻堅克難,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2015年3月10日,承載了汗水與壓力的文章被正式發表,就在那天,他的孩子也剛好出生,沉浸在雙重喜悅中的劉汕臉上滿是幸福。經過那次改稿後,劉汕笑稱,再也沒有改不出的論文了。

3年從講師到教授,兼任多個國際期刊的執行主編,看80後“奶爸”如何實現人生蝶變

做得“最好的”一定是“堅持最久的”

“在短時間內獲得這樣的成果,您有什麼秘訣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劉汕回答,非要說秘訣,大概就是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並且持之以恆,做得最好的人不是現在成果最多的人,而是堅持最久的人。

劉汕認為做科研最重要的是學會時間管理,想把科研做好,除了勤奮沒有捷徑。“我要感謝家庭給予我的全力支持,感謝學校學院給我足夠的空間與時間,更要感謝學院那一批甘為人梯,不求回報的老教授們。”劉汕感動於交大的西遷精神,那些老一輩們的奉獻精神成為了他不斷堅持努力過程中,最為珍貴的精神財富。

目前,劉汕還在積極組建自己的研究團隊。團隊由校外合作導師、校內老師以及碩博研究生共同組成。以大數據與商務智能研究為中心,包括與經管、電商、醫療、能源、旅遊、金融等其他領域的學科做交叉研究。“團隊間的精誠合作,能夠將所有力量凝聚在一起,發揮更大的效益和作用。”劉汕說。

對青年學子,劉汕對他們寄予厚望:未來社會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每個年輕人都需要對世界發展規律有敏銳的洞察力,把握正確時機,及時轉變思路。做科研從來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每個人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重要的就是永葆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決心!

3年從講師到教授,兼任多個國際期刊的執行主編,看80後“奶爸”如何實現人生蝶變

做得“最好的”一定是“堅持最久的”

“在短時間內獲得這樣的成果,您有什麼秘訣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劉汕回答,非要說秘訣,大概就是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並且持之以恆,做得最好的人不是現在成果最多的人,而是堅持最久的人。

劉汕認為做科研最重要的是學會時間管理,想把科研做好,除了勤奮沒有捷徑。“我要感謝家庭給予我的全力支持,感謝學校學院給我足夠的空間與時間,更要感謝學院那一批甘為人梯,不求回報的老教授們。”劉汕感動於交大的西遷精神,那些老一輩們的奉獻精神成為了他不斷堅持努力過程中,最為珍貴的精神財富。

目前,劉汕還在積極組建自己的研究團隊。團隊由校外合作導師、校內老師以及碩博研究生共同組成。以大數據與商務智能研究為中心,包括與經管、電商、醫療、能源、旅遊、金融等其他領域的學科做交叉研究。“團隊間的精誠合作,能夠將所有力量凝聚在一起,發揮更大的效益和作用。”劉汕說。

對青年學子,劉汕對他們寄予厚望:未來社會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每個年輕人都需要對世界發展規律有敏銳的洞察力,把握正確時機,及時轉變思路。做科研從來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每個人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重要的就是永葆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決心!

歡迎選擇西安交通大學深造,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安交通大學研招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