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中聰明而又有點二的小動物——蜜獾

熱帶雨林中聰明而又有點二的小動物——蜜獾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種聽起來可愛又可憨的小動物——蜜獾。這種主要分佈在非洲和亞洲的熱帶雨林中的小動物有哪些特點呢?您慢慢往下看。

蜜獾是鼬科蜜獾屬下唯一一種動物,主要分佈於非洲、西亞及南亞的熱帶雨林和開闊草原地區,它之所以得名蜜獾,並不是因為它有蜜腺能分泌蜜液或者長相甜美惹人愛,而是因為它們特喜歡掏蜜蜂窩,最喜歡的主食便是蜂蜜。蜜獾一般獨居,一個雌蜜獾常常帶領一隻幼崽生活,交配也會成對生活,但是屬於一夫多妻制的交配系統,即一隻雄性獾可以和多個雌性交配。雄雌間的體型差異甚大,雄性的體重有時是雌性的二倍,雄性平均體長98釐米,體重9~14千克。雌性平均體長91釐米,體重5~10千克,背部為灰色下部黑色。它的皮毛鬆弛而且非常粗糙,皮膚堅厚,身體厚實,頭部寬闊,眼睛小,外觀看不出耳朵,有個外觀平鈍的鼻子。體型和獾的體型相當,其壽命可達24歲。

蜜獾多為晝伏夜出型動物,即它們多在黃昏和夜間活動,白天在地洞中休息。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蜜獾白天也出去覓食,這種小可愛是雜食性動物,以小型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為食,也可捕食劇毒蛇,蜜獾對蛇毒有很強的抵抗力,是世界上少有的對蛇毒有抵抗力的三類動物之一。它們見到毒蛇稍微對峙下就會撲上去一頓狂咬,它只需要15分鐘就可以吃掉1.7米的蛇。吃到蛇的毒液它們也會中毒,但睡一覺後蜜獾就又能完好如初了。

蜜獾喜食蜜蜂幼蟲和蛹,尤其喜食蜂蜜。它常跟隨善於發現蜂巢但不能搗毀蜂巢的響蜜鴷後,在響蜜鴷引導下見到蜂巢它們會不顧自身的安危直接衝進蜂箱。蜜獾身體粗壯,爪子和牙齒鋒利,可以很爽利地搗毀蜂巢,與響蜜鴷共享蜂蜜,所以二者是典型的互惠行為。破壞蜂巢蜜蜂對它會毫不客氣,群湧而來,猛蟄入侵者,但蜜獾堅厚的皮膚和粗糙的毛卻總能化險為夷。如果蜂巢過大、蜜蜂過多也有倒黴的蜜獾可能被群蜂蟄死。

蜜獾是有名的傻大膽,是“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這位非洲平頭哥表面看起來萌態可鞠,實際上它幾乎敢攻擊所有東西,除了毒蛇、蜜蜂外,面對大於自己數倍甚至十幾倍的大型猛獸比如獅子等它也會先嚇唬對方,甚至自不量力地去和這些猛獸大打出手,一決高下,雖然蜜獾有一系列和猛獸決鬥的本錢,比如它的皮膚堅硬光滑,猛獸的尖牙利爪很難傷到蜜獾體內而造成致命傷;頸部的皮毛比自身的其它部位更厚實使大型貓科動物難以咬住它的喉部;還有蜜獾皮糙肉厚的表皮和肌肉並不相連,使它能做出後頸被咬仍能回咬一口來個絕地求生的動作。但是最終也往往只是這些猛獸口中的一頓午餐而已。一般一隻獅子要想單獨殺死一隻蜜獾需要二個小時左右,而獵豹需要三個小時,也就是說,這些猛獸捕獲蜜獾也是頗費一番功夫的。

蜜獾雖然有點二,但也十分聰明,它十分清楚敵方的弱點,並能採取有效的針對性措施。例如,當面對的是一個男人它會攻擊他的睪丸。它也是為數不多的使用工具的一種動物,例如用原木作為梯子。飼養這種動物對人類來說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因為這種動物逃跑的技術絕對是一流的,曾經有一家動物園試著養過兩隻蜜獾,之後的日子開始了蜜獾的逃亡之旅,最開始他們的門是鐵門。它們開門逃跑的技術可能連人類也自嘆不如,後來動物園把他們關進了鐵皮屋子裡,但過不多久在這裡蜜獾又挖洞跑了。園方為了能關住它把牆換成了混凝土的,結果它們又利用樹枝逃之夭夭……,最後園方徹底放棄,把它們放走了事。母蜜獾在撫育幼小蜜獾時,它每三五天就要叼著自己兩個月大的孩子,疾奔1英里多去尋找新的洞穴。一旦幼獸能夠自己行走,母蜜獾和孩子就會分開在不同洞穴居住,以此來降低被捕食者發現的幾率和尋找更多的食物。種種跡象表明,蜜獾的聰明程度不是一般動物可及的。

蜜獾再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性格極為殘暴,憑藉有力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在棲息地無時無處不展現它的兇猛,對異類,只要自己能解決的,那是見佛殺佛,遇神殺神,從不留活口的,捕獵效率很高;就是對同類也是毫不留情面,很多幼崽往往不是被其他食肉動物捕食,而是淪為了它同類的爪下之鬼,有人統計,大約只有50%的幼崽能長到成年。可見蜜獾的殘忍是多麼可怕。

講了蜜獾這麼多可愛或者可恨的特性,網友們,你們對蜜獾這種動物瞭解多少呢?是不是有要豢養一隻的衝動,我勸你別費心了。我們剛才說了,這種小傢伙很聰明,我們是留不住它的,再一個,它破壞力極強,打洞、捕殺其他寵物,關鍵它還是狂犬病毒的主要攜帶者。說到這兒你還敢想去侍候這位大爺嗎?

熱帶雨林中聰明而又有點二的小動物——蜜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