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六西格瑪起步:價值流分析!

簡介

價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VE)與價值分析(Value Analysis VA)兩種活動都是對商品的價值、功能與成本進一步做思考與探索,以小組活動方式,集思廣益朝各方向尋求最佳方案,再運用體系分工的方式達成價值提升或降低成本的目標。

價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是在產品開發設計階段即進行的價值與成本革新活動,因為仍在工程設計階段,故稱為價值工程;

而一旦開始量產後,往往為了成本或利潤壓力,非進行詳盡的價值分析難以發掘可以降低成本或提高價值的改善點。此階段以後持續的分析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法,就稱為價值分析(Value Analysis)。所以請注意價值工程與價值分析的細微差別。經常有人把兩者混為一談是不嚴謹的。

價值工程法簡介

價值工程法40年代起源於美國,麥爾斯(L· D· Miles)是價值工程的創始人。1961年美國價值工程協會成立時他當選為該協會第一任會長。在二戰之後,由於原材料供應短缺,採購工作常常碰到難題。經過實際工作中孜孜不倦地探索,麥爾斯發現有一些相對不太短缺的材料可以很好地替代短缺材料的功能。後來,麥爾斯逐漸總結出一套解決採購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並且把這種方法的思想及應用推廣到其他領域,例如,將技術與經濟價值結合起來研究生產和管理的其他問題,這就是早期的價值工程。1955年這一方法傳入日本後與全面質量管理相結合,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成為一套更加成熟的價值分析方法。麥爾斯發表的專著《價值分析的方法》使價值工程很快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巨大影響。

定義

所謂價值工程,指的都是通過集體智慧和有組織的活動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功能分析,使目標以最低的總成本(壽命週期成本),可靠地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必要功能,從而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價值工程主要思想是通過對選定研究對象的功能及費用分析,提高對象的價值。這裡的價值,指的是反映費用支出與獲得之間的比例,用數學比例式表達如下:價值=功能/成本。

基本途徑

(1)提高功能,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價值;

(2)功能不變,降低成本,提高價值;

(3)功能有所提高,成本不變,提高價值;

(4)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價值;

(5)提高功能,適當提高成本,大幅度提高功能,從而提高價值。

工作原則

麥爾斯在長期實踐過程中,總結了一套開展價值工作的原則,用於指導價值工程活動的各步驟的工作。這些原則是

(l)分析問題要避免一般化,概念化,要作具體分析。

(2)收集一切可用的成本資料。

(3)使用最好、最可靠的情報。

(4)打破現有框框,進行創新和提高。

(5)發揮真正的獨創性。

(6)找出障礙,克服障礙。

(7)充分利用有關專家,擴大專業知識面。

(8)對於重要的公差,要換算成加工費用來認真考慮。

(9)儘量採用專業化工廠的現成產品。

(l0)利用和購買專業化工廠的生產技術。

(11)採用專門生產工藝。

(l2)儘量採用標準。

(13)以“我是否這樣花自己的錢”作為判斷標準。

這13條原則中,第1條至第5條是屬於思想方法和精神狀態的要求,提出要實事求是,要有創新精神;第6條至第12條是組織方法和技術方法的要求,提出要重專家、重專業化、重標準化;第13條則提出了價值分析的判斷標準。

分析

進行一項價值分析,首先需要選定價值工程的對象。一般說來,價值工程的對象是要考慮社會生產經營的需要以及對象價值本身有被提高的潛力。例如,選擇佔成本比例大的原材料部分如果能夠通過價值分析降低費用提高價值,那麼這次價值分析對降低產品總成本的影響也會很大。當我們面臨一個緊迫的境地,例如生產經營中的產品功能、原材料成本都需要改進時,研究者一般採取經驗分析法、ABC分析法以及百分比分析法。選定分析對象後需要收集對象的相關情報,包括用戶需求、銷售市場、科技技術進步狀況、經濟分析以及本企業的實際能力等等。價值分析中能夠確定的方案的多少以及實施成果的大小與情報的準確程度、及時程度、全面程度緊密相關。有了較為全面的情報之後就可以進入價值工程的核心階段一功能分析。在這一階段要進行功能的定義、分類、整理、評價等步驟。經過分析和評價,分析人員可以提出多種方案,從中篩選出最優方案加以實施。在決定實施方案後應該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提出工作的內容、進度、質量、標準、責任等方面的內容,確保方案的實施質 量。為了掌握價值工程實施的成果,還要組織成果評價。成果的鑑定一般以實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為主。作為一項技術經濟的分析方法,價值工程做到了將技術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此外,價值工程的的獨到之處還在於它注重與提高產品的價值、注重研製階段開展工作,並且將功能分析作為自己獨特的分析方法。

實施程序

價值工程已發展成為一門比較完善的管理技術,在實踐中已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實施程序。這套實施程序實際上是發現矛盾、分析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通常是圍繞以下7個合乎邏輯程序的問題展開的:

(1)這是什麼?

(2)這是幹什麼用的?

(3)它的成本多少?

(4)它的價值多少?

(5)有其他方法能實現這個功能嗎?

(6)新的方案成本多少?功能如何?

(7)新的方案能滿足要求嗎?

順序口答和解決這七個問題的過程,就是價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和步驟。即:選定對象,收集情報資料,進行功能分析,提出改進方案,分析和評價方案,實施方案,評價活動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