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精益生產的四大誤區

現在很多企業在實施精益生產,但是我們看到不少的企業在實施過程中,進入了誤區。究竟在推行精益生產過程中,典型的誤區有哪些呢?

實施精益生產的四大誤區

第一,“One Flow”一個流誤區

什麼是“一個流”?就是生產各個工序只有一個工件在流動,使工序從毛坯到成品加工的生產過程始終處於不停滯、不堆積、不超越的流動狀態,使一種工序間在製品(Work-In-Process)向零挑戰的生產管理方式。通過追求“一個流”,使生產的各種問題、浪費和矛盾明顯化,迫使人們主動解決現場存在的各種問題,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時盡其效,同時達到在製品存量少,有利於保證產品品質和節約成本的目的。

但是“一個流”有明顯的限制因素:

1、 佈局限制:生產線按照產品對象原則佈局,並最好形成U形佈局,很多企業沒有合適的場地,將使“一個流”生產效率大打折扣。

2、 節拍限制:“一個流”按節拍生產,如果設備生產節拍過長,需相應增加對應設備數量,實際會增加設備投資。

3、 產量限制:如果某類產品批量大,反而會降低效率。精益生產對多品種小批量更有魅力。

4、 員工限制:真正實現了“一個流”生產, 很多員工會因為持續作業,產生疲勞和厭倦情緒。

實施精益生產的四大誤區

第二、零庫存誤區

“零庫存”不是真正貯存熟練為零,而是通過實施庫存控制策略,實現庫存量的最小化。實現零庫存的目的是減少資金佔用和提高物流效率。

實施精益生產的四大誤區

第三、精益管理流於形式

精益生產方式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是系統工程。很多企業實施精益生產採取全面鋪開的策略。但是精益生產是一場生產方式、思維方式和企業文化的深刻變革,是需要實際積累才能實現的:

1、 長期的現場管理:通過長期的現場管理來改變員工習慣化的不正確的意識和行為,進而推進生產製造的平衡性,養成自我管理、持續改善的習慣。

2、 優化物流管理:利用IE工業工程優化瓶頸單元作業,進一步延展到廠內外的物流優化管理。

實施精益生產的四大誤區

第四、人的誤區

精益生產核心是班組團隊建設,其實質是打造能實現自我管理、不斷追求精益的班組管理團隊。強調員工的智慧和創造力為企業的寶貴財富和未來的發展動力。所以精益生產的企業員工被賦予了極大的權利,體現了員工是企業的主人,企業的組織架構趨於扁平化。所以精益管理不僅僅是生產管理方式,更是一種全新的企業文化,它作為一種理念滲透在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是企業的血液。

實施精益生產的四大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