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金網:以智能化助推金融科技發展,解決金融遭遇困境

隨著金融服務需求不斷升級,風控風險、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互聯網金融發展遭遇困境等難題逐漸展現出來,為解決行業難題智能金融由此出現並被人們熟知,而“金融”與“人工智能”兩種元素的結合,似乎為人們打開了重新認識。以智能金融為切入點,以金融為落腳點,通過服務創新、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來繼續達成人工智能對於金融行業的改造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明顯的共識。

微金網:以智能化助推金融科技發展,解決金融遭遇困境

以人工智能為切入點,以金融為落腳點的發展方式正在演變成為智能金融。風控風險、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等,帶來的發展難題、金融行業本質痛點、尚未緩解造成的用戶詬病,都在讓智能金融的發展變得有些迫不及待。雖然很多人認為,智能金融的出現是金融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作為互聯網金融經過沉澱之後重新被認識的存在,智能金融的發展道路似乎變得更加篤定。

人工智能與金融融合解決傳統風控風險

基於龐大的大數據基礎和數字化的交易模式,金融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的天然應用場景,智能金融將可以構建體系化風控生態,打造一個事前預警、事中監控和事後分析三者聯動的信息閉環,採取主動預防,多維度場景監控,搭配立體化的技術工具和智能風險管理平臺,形成從線上實時決策分析、離線模型訓練部署、數據存儲管理到智能模型應用的全面配套支持,實現“端到雲”的智能風控及分析決策全流程解決方案。

微金網:以智能化助推金融科技發展,解決金融遭遇困境

智能金融助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日前,銀保監會官網發佈消息稱,要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優化小微金融服務監管考核辦法,加強貸款成本和貸款投放監測考核,落實“無還本續貸”、盡職免責等監管政策,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不良容忍度,有效發揮監管考核“指揮棒”的激勵作用。

儘管各家金融機構在政策的指引下紛紛發力小微金融業務,創新小微企業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但當前小微企業金融供給不充分難題仍較為突出。

工信部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末,我國33%的中型企業、38.8%的小型企業和40.7%的微型企業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

分析人士認為,造成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根源主要在於小微企業自身普遍存在抗風險能力弱、財務不透明、缺乏合格抵押品等問題,難以達到銀行放貸准入門檻;小微企業與銀行間信息嚴重不對稱,操作成本高,增加了風險評估難度,銀行對小微金融大多持慎重態度;國內擔保體系建設相對滯後,加上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客觀上加劇了小微融資困境。

微金網:以智能化助推金融科技發展,解決金融遭遇困境

但是智能金融通過新技術、新應用提高了金融業的服務效率與質量,降低了經營成本,改變了傳統金融行業的經營方式,成為了助力小微企業融資的“良藥”。

業內專家認為,智能金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主要以金融機構和小微企業兩大主體為切入點。金融科技一方面賦能金融機構,從系統上幫助其“打通筋脈”;另一方面智能金融通過多樣化的產品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對症下藥。

智能金融打破互聯網金融困境現狀

互聯網與金融的簡單相加所帶來的一個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許許多多金融產品的出現,這些金融產品很多都是傳統金融行業的產品進行了概念的包裝之後在互聯網上進行售賣的。這種方式雖然能夠減少用戶購買金融產品的麻煩,但是僅僅只是改變金融產品的名稱,而不去改變金融本身,難以真正破解用戶遭遇到的痛點和難題。再加上互聯網金融平臺缺少一套完整的風控體系,當互聯網金融平臺無法承載層出不窮的金融產品的概念時,用戶便會遭遇風險。

微金網:以智能化助推金融科技發展,解決金融遭遇困境

互聯網金融之所以遭遇發展困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僅僅只是把自己看作是一個撮合平臺,並不願意承擔太多深度運營的東西。這就導致了儘管互聯網金融平臺在短時間聚集了海量的用戶和項目,但是它無法對這些用戶和項目進行深度的影響和控制。

進入到智能金融時代,金融與人工智能兩種元素的融合不再僅僅只是盲目地去中間化,而是挖掘金融生活化的相關細節,通過潛移默化的科技推動來優化用戶的生活,真正將智能金融演變成為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存在。比如,現在流行的二維碼支付以及正在興起的刷臉支付、指紋支付等。這些都是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化向智能化融合的一個表現。隨著未來基於人們生活的科技元素的不斷出現,未來將會有更多金融與人工智能融合的產品將被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