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不止是看品牌銷量,試駕朗逸、帝豪GL暴露兩款汽車優缺點

近期有了買車計劃,預算落地15w以內。人生第一臺車,有三點考慮:

1、 開起來要舒服;

2、 油耗不能太高,不能喝油;

3、 日後保養不能是無底洞。

泡論壇是買車的第一步。從品牌和銷量上選擇了神車朗逸,從論壇熱度和口碑上選擇了18款帝豪GL。

買車不止是看品牌銷量,試駕朗逸、帝豪GL暴露兩款汽車優缺點

買車不止是看品牌銷量,試駕朗逸、帝豪GL暴露兩款汽車優缺點

試車體驗是買車的第二步。車型的選定是帝豪GL 2018款1.4T自動精英智聯型和朗逸 2017款1.6L,兩車在外形上都採用了各自的家族式設計,朗逸線條較為硬朗,帝豪GL則柔和一些。兩車都採用了鹵素光源,相比之下,帝豪GL搭載了LED行車燈,視覺效果更加突出。

買車不止是看品牌銷量,試駕朗逸、帝豪GL暴露兩款汽車優缺點

買車不止是看品牌銷量,試駕朗逸、帝豪GL暴露兩款汽車優缺點

車身縫隙最能反映車的製造工藝,相比較來說,朗逸和帝豪GL的車身間隙都很均勻,不過帝豪GL車身的間隙明顯比朗逸小一些。這說明帝豪GL車身鈑金件的設計、製造精度比較高。

買車不止是看品牌銷量,試駕朗逸、帝豪GL暴露兩款汽車優缺點

買車不止是看品牌銷量,試駕朗逸、帝豪GL暴露兩款汽車優缺點

坐進車裡的第一感受是,乘坐空間表現都比較寬裕,兩車的後排橫向空間也足夠三個成年人乘坐,座椅都表現出了不錯的舒適度,側向包裹和支撐都做的比較到位。

兩臺車在空間上最大的差異點是帝豪GL後排過道的地板凸起並不明顯,朗逸地板凸起較高,雙腳不可平放在上面,舒適性打了折扣。

買車不止是看品牌銷量,試駕朗逸、帝豪GL暴露兩款汽車優缺點

買車不止是看品牌銷量,試駕朗逸、帝豪GL暴露兩款汽車優缺點

下面重點說下試駕過程中的體驗。起步時,朗逸1.6L的表現稍弱,有點偏肉,需要稍微深踩一下油門將轉速提上去,動力輸出才會顯得比較從容;相比之下,帝豪GL的給人的感覺更為輕盈,稍微給點油就“躥”出去了。

開出4S店上路,兩輛車的變速箱表現一直很穩定,反覆體驗後發現,輕踩或者深轟一腳油門,兩輛車行駛都很平順,方向感手感都不錯。唯一的區別是,朗逸的噪音較大,能明顯聽出引擎沙啞的聲音,帝豪GL則無。

在經過減速帶時,朗逸的表現和德系車有點不太一樣,底盤感覺比較單薄和過硬,有部分震動直接傳遞到乘客身上“咯噔”一下,讓人覺得有點顛簸。

換帝豪GL同一段路走一遍,感覺帝豪GL的表現比朗逸好一些,傳遞到身體上的震動要輕一些,更柔和,顛簸感沒那麼明顯。

在車上的時候和試駕師傅聊了聊兩輛車的油耗,百公里油耗帝豪GL是6.2個油,朗逸則是7.4個油,相對而言,帝豪GL更省油。

買車不止是看品牌銷量,試駕朗逸、帝豪GL暴露兩款汽車優缺點

買車不止是看品牌銷量,試駕朗逸、帝豪GL暴露兩款汽車優缺點

繞4S店一圈,回去瞭解兩輛車的配置,帝豪GL裝備了在10萬元價格區間內的產品上很少見到的ACC自適應巡航、電子剎車,而且除了最低配車型以外都配備了ESP電子車身穩定系統和胎壓監測,主動安全配置給的很到位,很良心。

空調系統方面,帝豪GL繼續保持優勢,標配自動恆溫空調,而朗逸為手動空調。兩車的空調系統都有PM2.5過濾功能,不過帝豪GL“生態淨化艙”的配置更加智能。

通過對比,帝豪GL比朗逸多的配置還有多功能方向盤、座椅加熱、主駕駛電動調節、電子手剎和無鑰匙啟動等功能。相比之下,朗逸顯得有點吝嗇。

買車不止是看品牌銷量,試駕朗逸、帝豪GL暴露兩款汽車優缺點

買車不止是看品牌銷量,試駕朗逸、帝豪GL暴露兩款汽車優缺點

最後再次瞭解了下報價,我看上的18款帝豪GL1.4T,裸車103800,加上購置稅保險什麼的,全拿下來118643,不到12萬;朗逸那邊問了一嘴,落地價13.69萬,再算上日後的保養費用,內心的天秤已經向帝豪GL傾斜了。

雖然,大眾朗逸的表現也不錯,但在配置、性能上未免有點吃老本,若未來一兩年仍不改進,銷量被帝豪GL超越,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