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其他球隊難以複製恆大奇蹟?這是爲什麼?你怎麼看?

谷谷莠子


中超其他隊很難複製恆大奇蹟的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點。(以下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一,時代背景。2010年3月1日,恆大集團買斷廣州隊全部股權,俱樂部更名為廣州恆大足球俱樂部。要知道,在2009年中國足壇掀起了反賭掃黑風暴,中國足球到了最低谷。所以,恆大在2010年開始插足中國足球,享受了不少時代紅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囤積國腳,那時候國內球員身價較低,所以恆大能夠以不錯的價格拿下郜林、鄭智等實力球星。

有數據顯示,恆大在2010年接手球隊後的八年時間,共簽下了35名國腳之多。恆大在拿到亞冠首冠後,中國足球環境慢慢改善,中超甚至都賣到了5年80億元。但到了這個時候,國內球員的價格開始飆升,上港、權健、蘇寧、華夏等新興土豪球隊雖然投入巨大,但依然在轉會市場上買不到幾名好球員。而在中超,外援的差距越來越小,最終就是國內球員的比拼,所以囤貨量巨大的恆大更具競爭力。

二,管理理念。恆大在升超第二年就邀請了世界盃冠軍主帥裡皮執教球隊,而且完全放權給意大利老帥。恆大的這個理念被稱為“主教練負責制”,簡而言之就是球隊的一切生活、訓練安排都是主教練說了算。

在這方面,恆大上下執行得十分嚴格,連許家印都不能隨便橫加干涉裡皮的選擇,這就保證了主教練充分的瞭解、考察、管理好隊員們的狀態。此外,裡皮作為傳奇主帥,在帶隊方面要比絕大部分的國內足球人更為內行,內行管理讓恆大更為成功,而事實也證明這樣的效果非常不錯。除此之外,恆大的獎金分配、球員考察甚至後勤管理也都十分先進,其他俱樂部想要模仿也需要費一番功夫。


足球部落


不止是其他球隊很難複製恆大,五年以後的恆大連自己都複製不了巔峰時期的自己。我知道恆協軍看到我這些話一定會認為我在危言聳聽,因為大部分恆協軍都是13年奪冠以後加入了這支隊伍,對青年人才的成長沒有深刻的認知。

恆大12年第一次打亞冠,13年第二次打亞冠就奪得亞冠冠軍。主力陣容當中,黃博文分別代表國安和全北踢過亞冠,馮瀟霆分別代表實德和全北踢過亞冠,鄭智代表魯能踢過亞冠,也踢過英超。郜林和孫翔代表申花踢過亞冠。這個陣容裡集中了大批經歷過大場面歷練的球員。試想新土豪可曾有這樣的條件,新土豪大部分於16年年初開始投資足球,也只能去搶恆大挑剩下的或者看不上球員。可以說16年之前的恆大在搶人上幾乎沒有遇到什麼競爭,曾經的阿爾濱隊勉強和恆大競爭了兩年,很快資金鍊斷裂。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除了國安、魯能以及後崛起上港的在役球員讓恆大無法下手以外,中超所有隊恆大除了于大寶失手一次,其他人幾乎就沒有失手,于漢超第一次搶人失手於阿爾濱,很快第二次得手,張文釗第一次失手於魯能,很快第二次得手。。。象趙旭日、姜寧這樣別的隊非常想得到的球員,竟然是恆大用剩下淘汰的。

最後說說人才成長的規律,一個好球員首先是天賦,其次是歷練。黃博文09年第二次踢亞冠,面對蔚山現代,滿臉的緊張,還罰丟了點球。楊智05年第一次踢中超多次出擊失誤。經歷並且陪伴過球員成長的球迷才能體會到一個有天賦的球員成長所要經歷的歷練和挫折,以及球隊要為年輕球員的成長付出的輸球代價。我相信很多球隊都付出過這樣的代價。至少恆大沖超的這八年,還沒有付出過這樣的代價,因為別的球隊已經為這批球員付完了輸球的代價。而從16年開始,恆大想得到誰就能得到誰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了,除了16年的幾支土豪以外,就連國安也在18年加入了搶奪人才的行列。全國的恆協軍還沒經歷過陪伴一個球員從稚嫩到成才的過程,五年以後他們會經歷的,到了那一天他們會明白為什麼就連恆大自己都無法複製自己了。



儍逼看誰都象京媒


恆大是足協重要合作伙伴,其他球隊不是。

肯定又有恆殘要拿亞冠說是,拜託,恆大在國內賽場受盡照顧,亞冠賽場就是單線作戰,加之恆大挖空了中國足壇幾十年的青訓成果,相當於國家隊+外援的組合去踢亞冠,這再不出點成績就說不過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