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月薪三萬的距離,差的不是勤奮

你和月薪三萬的距離,差的不是勤奮

01

月薪三千的人和月薪三萬的人,他們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從表面看上去,兩者之間似乎只有收入上的差距,而之間的距離,可以用勤奮努力去彌補。

在現如今這麼寬容的時代,對大多數月薪徘徊在一萬以下的普通人來說,月薪三萬似乎是個努努力就能夠得著的數字。

三年前我在深圳做外貿,還是個平凡的業務員時,我的確是這麼覺得的,我想,只要我夠勤奮,踏實肯幹,我就一定可以做到月薪三萬。

但自從我離開深圳來到南京,脫離了員工身份,接觸到的CEO越來越多時,我才驚訝地發現一個讓人非常難以接受的事實:

普通人想要做到月薪三萬,單憑努力幾乎沒有半點可能。

02

我的朋友麥基得了胃病——我真的早就料到他會有這麼一天,他實在太拼命了。

他在深圳寶安的外貿公司上班,做跟單。他起早貪黑,每天忙到十點多下班,每次我微信找他嘮嗑,他通常還在倉庫點貨。

我總和他說,你這麼拼幹嘛?麥基老是回我,說,我和我女朋友打算明年結婚,現在的薪水可不夠房子首付,我再努努力。

結果努力,又努力,常年不按時吃飯,現在終於折騰出了胃病。

上上個月我還打算去深圳慰問慰問他,結果微信上一問,他還沒休息好就又回去工作了,把我氣得夠嗆。

真的,我很難在南京再看到比麥基還努力的人,但我知道,他現在薪水真的不高,至少離他想象中的收入要差一大截。

我也可以預見,他會在未來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保持極端忙碌的狀態,但是收入卻很難再有突破性地增長。

我把我的想法發給麥基,然後就見他微信的狀態欄一直都是“對方正在輸入中”,五分鐘後他才發了句:“你說得對”給我。

03

我有個同事,叫老A,他是負責數據整理的。在整個公司裡,他給我的印象真的特別好,因為他非常積極。

他時常會把手頭的活兒全部幹完,幹完之後立馬跑到BOSS,也就是老華的辦公室裡去接新的任務。

數據整理在我們公司並不能算是多麼核心的產品,老A在當中擔當的角色也並非多麼核心,大部分時間都是處理枯燥乏味的數據,通常複製粘貼的動作要重複做上好幾個下午,但老A對待它還是一絲不苟。

坐在他身邊,你會發現他很少參與同事的閒聊,他時時刻刻都保持專注。

我在老華面前誇過他很多次,還有幾次,甚至不惜冒著僭越的風險,希望老華幫他加工資。老華笑得很無奈,對我說:“你以為我不想?”

見我一臉懵圈的樣子,老華反問道:“工資又不是勤奮所能決定的,對吧?”

後來這件事,我就再沒提過。

04

如果工資是由努力、勤奮所決定的,那麥基和老A,都絕對屬於那種能拿到三萬甚至三萬以上的人,但事實是,他們的收入都尚未過萬。

我相信你的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他們工作認真,勤奮異常,但拿到的工資就是不多,甚至很有可能,你就是這樣的人。

不是“天道酬勤”嗎?為什麼在這群人身上卻失靈了?

道理其實特別簡單,因為:

對收入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勤奮,而是稀缺性。

我們為公司打工,從本質上來說,都相當於在出售自己的時間。如果把你一個月的時間看成是貨架上商品的話,那你的月薪就是價格。

是什麼在決定商品的價格?

是需求!

是需求!

是需求!

是需求在決定價格!

而像麥基或者老A那樣的人,即使他們拼盡全力地工作,也只是在提高“商品的成本”,讓這件商品更具價值而已。但是,價值能決定價格嗎?

這麼問吧:你會因為一個杯子的出廠價比較高就多出些錢把它買下來嗎?不會吧?那價值能不能決定價格?明顯不能啊!決定價格的,永遠是需求啊!

明白為什麼你的月薪這麼低了嗎?說白了,是因為公司對你的需求不夠強烈,市場對你的需求不夠強烈啊!

05

所以,話說回來,決定你工資的到底是什麼?絕對不是你的努力程度!拼命雖然能增加你的工作成本,讓你的工作擁有更大的價值,但是,這卻沒辦法增加你工作的價格,也就是說,這沒辦法讓你拿到更多工資!

就比如說麥基吧,他負責的是外貿公司的跟單。

對公司來說,其一,跟單這個工作沒法像業務員一樣直接給公司帶來收益。

其二,在市面上隨便招一個跟單,都能在分分鐘替代麥基的工作,畢竟,深圳做跟單的人真的太多了。

老A的情況也是一樣的,雖然他拼命把手頭的工作做到了極致,從他個人的角度來說,他確實應該領取更高的工資,但站在公司的角度看一看,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其一,他所負責的數據整理並不是核心項目,所以他的工作對公司不算太重要。

其二,他所負責的工作內容並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在招聘網站上招到的新人,只要經過一個月左右時間的培訓,就能把他現在的工作做得很好。

你說,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怎麼才能給他們更高的薪水?

工作內容沒有稀缺性,想要實現月薪三萬,真的太困難了。

06

我的建議是,努力去做公司最需要的事,努力去解決公司當前最頭疼的問題,即使老闆並沒有給你機會,你也要努力創造機會去做。因為,這才是你實現月薪三萬的方法。

不懂?那就去學;沒時間?那就犧牲些下班後的時間。

做出成績,讓公司離不開你,讓自己具備無比強大的不可替代性,這樣,公司才會想方設法地開出類似月薪三萬的條件留住你,因為在公司眼中,現在的你和以前的你已經完全不同了。

以前,你處理的是公司不重要的工作,招聘市場上有大把的人能替代你,你隨時可以走,我不會有半點惋惜。

現在,你做的工作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沒法離開你,招聘市場上幾乎再也找不出一個像你一樣的人,我願意開出高薪把你留下來。

這不是勵志故事,這就是冷冰冰的現實啊。

可能你會說,顏sir,平凡的崗位也需要有人堅守,我的工作再平凡,那也需要有人來做啊。

但你要意識到一個問題:你手頭這些工作,老闆可以分分鐘在市面上找到替代你的人,憑什麼做這些事情的人一定是你?憑什麼是一心想拿到月薪三萬,一心想進取的你?

07

我剛來南京的時候,老華簡直都不知道該安排什麼工作給我。那個時候,我非常擅長海外推廣,還能建網站,對外貿工作也很熟悉,但這幾樣對公司來說基本上沒有什麼用。

老華最終讓我,呃,成了客服,月薪三千。

我在深圳月薪過萬,但是跑來南京月薪卻只有三千,箇中原因其實很簡單。

因為,站在公司的角度來看,我這件“商品”不僅不具備稀缺性,甚至是毫無用處的。

就算我再擅長海外推廣,擅長建站,擅長外貿業務,我是全深圳第一,對公司來說也沒半點吸引力。

要來何用呢?放在公司收藏起來,每天插三炷香供著嗎?

所以我在擔任客服工作,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之餘一直沒閒著,我開始關心公司的需求。我開始寫文案,公司的大部分文案,包括廣告的文案都是我撰寫的;

我開始做產品,公司APP的第一個版本就是我做出來的;我開始做設計,公司多個版本的官網都是我設計出來的;我開始錄製課程,老華課程裡,四五年前的內容都是我翻錄的。

文案、產品、設計、課程……在這幾個方面公司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問題,說實話,我只要在這裡面隨便挑選出一項幫助公司解決問題,我都具備了不可替代性,更何況我把這些問題同時解決掉?

雖然我付出了非常高額的學習成本——我花了很多錢去學習新技能,我花了很多下班時間去做練習,但是我不也獲得了非常好的結果嗎?

反正在那之後,我一直在晉升。我從客服做到銷售,從銷售做到產品助理,從產品助理到產品經理,從產品經理做到項目負責人,從項目負責人做到總助,從總助做到合夥人……

在整個過程中,我一直都在不停地讓自己變得稀缺、變得不可替代啊!

正因為我的稀缺性,公司再想在市場招到一個像我這樣的人將難上加難,所以我的工資才會一漲再漲。

你看,從月薪三千到月薪遠超三萬,我的方法就是這麼簡單。我並沒有一根筋地在客服崗上死磕。

雖然把客服工作做到全南京第一說不定真能拿到高薪,但那樣非常困難,遠不如去迎合公司的需求,讓自己成為

稀缺資源來得簡單。

08

高薪是一道坎,你拿到高水平的收入,就意味著你不再是普通的打工者,不管是生活質量還是財富積累速度都會有極大的不同。

當你拿到了高水平的薪水,你會願意拿出更多的錢去學習,你也會接觸到完全不一樣的資源,你會不受控制地變得越來越稀缺。

但過不了這根線,我們的雪球就很難滾起來——窮人越窮,富人越富,這種“馬太效應”你一定聽說過。

我希望,在看這篇文章的像我一樣的普通人都能用最快的速度去拿到高薪。

現在的社會看似寬容,但上升通道正在緩緩關閉,階級也在逐步固化,不趁早擠入高薪行列進入中產階級隊伍,未來將會越來越難,這是不爭的事實。

我的公眾號裡有很多外貿業務員,關於“業務員該如何打造自己的稀缺性?”這個話題,以後我會拿出來在這個公眾號單獨寫一篇文章。

其實很多業務員都沒考慮過成為“營銷型業務員”,這個有時間我們展開細說。

現在再回到這篇文章最開頭的那個問題:月薪三千的人和月薪三萬的人,他們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大,也不大。

說它差距不大,是因為,只要讓自己變得更加稀缺,就可以縮短甚至跨越這個距離。

說它差距大,是因為,就是這麼個簡單的道理,很多人一輩子也想不明白。

下面這句話,我希望你把它做成圖片,設為手機壁紙,甚至把它打出來貼在床頭,直到這句話刻在你的腦袋裡,成為指導你工作的基本原則:

“決定你工資的,永遠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PS:我把這句話做成手機壁紙了,後臺回覆關鍵詞“不可替代”就能拿到這張壁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