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海沧诞生了新的“特区速度”

!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拿到施工许可证,这在其他地方至少需要一个月的行政审批时间,在咱们海沧仅仅花了5天时间。这给目前刚刚获得全国第二名的厦门营商环境,增添了一个生动的注脚。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5天时间,刷新海沧速度

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曾剑宏

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我是厦门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项目保障部EHS主任,“海沧速度”太给力了,这是我们公司包括我本人,在国内经历过的最快的一次,这么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在海沧持续发展的信心。一般来说,这个行政审批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厦门海沧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程总监陈武,全程参与了士兰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审批,他深深感受到了海沧速度的背后,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这团火

就在陈武的工作笔记里熠熠闪光

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9

6

周四

8月27日到8月31日,是士兰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至关重要的5天。

这5天,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拿到施工许可证,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手续办结后,我们兴高采烈地一起合影留念,比拿到结婚证还开心。不过,当我回顾过程,内心更多的是感慨,感慨海沧这片创业的热土,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国内领先的体制机制,有一群“自燃型”干部队伍……这些要素聚合到一起裂变,锻造了一个卓越的营商环境。

场景一:出让合同流程,会签到建设局时很不凑巧,局里的主要领导正在赶去市政府开会的路上,已经上了海沧大桥,建设局的同志急事急办,立即打电话请领导回来签字。

场景二:原计划在29日办结的项目报建、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也提前一天完成。

场景三:在质监申报时,建设局审批处从处长到窗口人员,耐心地一遍遍审核资料,当场指出问题,手把手指导修改,拖延到很晚才去食堂吃饭。

场景四:在质监申报补件后,建设局审批处的小曾本来第二天要请假,因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他当天晚上9:30赶到办公室加班,审核项目的申报材料。

场景五:8月31日,我们第二次在网上提交施工许可申报,时针已经指向下午4:40,行政服务中心5点下班。大家都忐忑不安时,工作人员继续加班审核,帮我们补录材料,下午5:40,最终审核通过。

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场景六:在这些“自燃型”干部的感染下,我们的团队也始终坚持在一线,有的整天蹲守行政窗口,有的上班提早一个多小时到公司,有的熬夜赶材料。

……

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陈武

总之,这次审批过程,我们围绕共同的目标,形成强大的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扬帆时代风口,挺立赶超潮头的澎湃海沧。戮力同心,黄土变成金。海沧,加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海沧的这次加速度,得益于海沧近年来,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部署和落实;得益于积极响应省市一盘棋,从体制、机制创新层面下功夫,加快实体经济,特别是集成电路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的高远站位。

1在打造高端前沿的国际一流产业体系中,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海沧接轨国际、构建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镇。

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为弥补“缺芯之痛”,全国多地同时发力,加码芯片产业发展投入。作为海沧产业发展的“新兴三驾马车”之一,作为海沧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集成电路产业在海沧已有了阶段性发展成果。

一年走过三年的路。目前,海沧区已引进制造类项目5个、设计类项目1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350亿元。短短一年时间,海沧就完成了原本定下的三年工作量。

如今,在海沧区南部,面积达3.22平方公里的集成电路产业核心区已经初具规模,周边8平方公里作为未来扩展区,借鉴了张江科学城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这里,将成为海沧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日前,在海沧举办的第二届集微半导体峰会,吸引了众多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等媒体的眼光,大家纷纷聚焦集成电路在海沧发展的良好趋势。其中,9月4日,新华社福建客户端刊发的《行业大咖齐聚海沧共赴“集微半导体”盛会》,当天阅读量即突破15万。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到了历史性的重大调整变革期之际,海沧按照“差异化、错位发展”的路径,重点发展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先进封装测试(载板)、产品导向特色工艺(MEMS、功率器件)等领域,形成与联芯、三安、清华紫光等项目的产业链衔接,积极构建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镇。

2成立海沧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创新机制体制,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短短一年多,海沧集成电路之所以从产业的“边角地”一跃成为“暴风眼”,这与海沧区的体制、机制创新密不可分。正如第二届集微半导体峰会上,该峰会主要推手老杳所言:相比国内其他地方,海沧最大的优势是“体制机制非常活”。 2017年,海沧区成立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今天上午,海沧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向“今日海沧”介绍,海沧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工作重心是:定方向、建机制、带队伍。

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定方向,就是围绕实现高质量赶超战略、对标“中国制造2025”,根据海沧自身特色,确定了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三大支柱产业。

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建机制,就是建立一个协调机制。从项目的招商、洽谈,到项目的前期,再到项目的审批、建设、竣工投产,包括之后的协调服务,机制贯穿全过程,是一套成熟、完善的服务协调机制。

该负责人说,士兰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5天之内完成行政审批,就得益于这套服务协调机制。当然,这个机制会服务任何一个在海沧的重点项目。

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带队伍,就是带出干部队伍的精气神,“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个对国家、省、市政策很熟悉的团队,可以比较出各地的政策优势,总结并能给出“海沧方案”,服务于招商洽谈、产业的选择和研判,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来海沧发展。

很多产业、商机往往是稍纵即逝,因此,项目审批过程的时间长短,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海沧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成立,就为“项目审批”提供了机制保障。

该负责人说,以前,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分管领导,如今,把这些部门整合在了一起,统筹协调,形成一个服务企业的团队,可以消除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采取“并联作业”,服务关口前移,产生“1+1>2”协同效应,类似一个“政务服务超市”。所以,在海沧,企业的发展问题,找这支团队就可以了。

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在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总经理王汇联看来,厦门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颇有特色,其中一大亮点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2016年底,海沧围绕全市产业布局,成立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引进组建专业职业经理人团队。该企业采取引导性投资和市场化投资两种方式来扶持厦门海沧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王汇联介绍,这种利用投资集团来扶持集成电路产业的模式,在全国来看也处于前列。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士兰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得到快速办理,折射出了海沧落实“放管服”的积极成效,也彰显了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正如芯舟科技董事长胡竹青说:芯舟科技在海沧投资建设的高端封装载板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项目进展顺利,我从中能感受到,海沧区委区政府时时刻刻把企业的发展记挂在心上,他们不仅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帮助,还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为企业思考如何能走得更好、更远。

士兰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

项目类型为C3975 半导体照明器件制造,将建设一条4/6吋兼容的化合物半导体生产线,主要产品为GaN外延的蓝绿光LED 芯片、GaAs外延的红光LED芯片、GaAs外延的激光器件芯片、InP光通讯器件芯片,年产672万片(等效2吋)。

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目前是一期20亿,计划投产时间是2019年12月。

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海沧诞生的“特区速度”,为厦门跻身“全国第二”添上了生动一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