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子陳國建,在莫斯科,24年堅守有了新目標

泰山之子陳國建,在莫斯科,24年堅守有了新目標

期待充分發揮莫斯科孔子文化促進會的作用,講好中國故事,可以讓中俄文化有更好的交流和合作。

——陳國建

陳國建,山東泰安寧陽人,出生於1972年,曾就職於北京語言學院保衛處、北京紐菲爾國際貿易公司。1994年7月,外派莫斯科工作。1998年至今,創立經營俄羅斯福布斯國際貿易責任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創立孔子飯店。2014年至今,聯合創辦莫斯科孔子文化促進會,擔任常務副會長。

全文約2781字,細讀大約需要4分鐘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最泰安全媒體記者前往莫斯科採訪,在出發採訪前,記者聯繫到已經在莫斯科打拼24年的泰安老鄉陳國建。

對於莫斯科,陳國建已經非常熟悉。他在這裡開了一家中餐館“孔子飯店”,不只是生意紅火,還成立了莫斯科孔子文化促進會,陳國建擔任莫斯科孔子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

從泰安農村闖蕩到莫斯科,陳國建對家鄉的思念一直沒變,也想通過莫斯科文化促進會,讓泰安和莫斯科可以有更多的文化聯繫,一起推動事業的發展。

面對最泰安全媒體的採訪,陳國建講述了自己與莫斯科的故事,也和我們分享了他對文化這張牌的獨特理解。

勇闖莫斯科


泰山之子陳國建,在莫斯科,24年堅守有了新目標

孔子飯店。

1989年,17歲的寧陽人陳國建跟著親戚到北京打工,在保安公司當過保安。當時,陳國建工作單位的一位領導下海經商,主動找到陳國建,想讓他當自己的司機。陳國建當時還不會開車,他只能先回到山東,學會開車後又返回北京,當起了一名司機。

在這個過程中,陳國建結識了更多朋友,他也得到更多認可,幫著老闆管理兩家餐館,積累經驗。

談到如何與莫斯科結緣,陳國建回憶說:“我當時給老闆管理了一年的酒店,後來他改做國際貿易,就把我派遣到了莫斯科。當時是1994年下半年,我在莫斯科開始為他打理貿易的生意。”

到了莫斯科差不多3年時間,1997年的時候,他的公司選擇調整方向,就撤出了莫斯科。

當時他打定主意,選擇繼續留下來,自己闖莫斯科,一派孤膽英雄氣概。

他介紹,當時做過服裝的生意,後來也嘗試了很多其他行業,到目前調整到主要從事燈具的貿易和餐飲行業。

說起餐飲,陳國建經營的孔子飯店在莫斯科有著不小的名氣,留布里諾大市場的中國商人會經常光顧孔子飯店,這裡的飯菜口味齊全,烤鴨、火鍋、各式炒菜一應俱全。

陳國建介紹說,這是他在莫斯科開的第4家飯店,而孔子飯店這個名字已經用了十幾年。

“我最早第一個飯店叫華府酒樓,第二個飯店就改名叫孔子飯店,因為我是山東人,家鄉泰安,離著孔府也比較近,當時一個老市場負責華人的朋友,他找人幫我起了這個名字。用這個名字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也算是一種文化傳播。”

來這裡用餐的基本是華人,莫斯科人也有,不過按照當地的經濟來說,中餐相比俄餐價位還是比較高。

最困難時沒有放棄

對於陳國建來說,如今在莫斯科的一切都已經步入正軌,飯店和生意都有專人負責。

不過,成功並非一帆風順。在莫斯科,陳國建也曾經歷過大的打擊,那就是莫斯科切爾基佐沃大市場的關閉。

陳國建說,那是來莫斯科後最困難的時候,“我當時在市場裡有幾個檔口,一夜之間,價值一千多萬的檔口全都沒了,而且還有酒店等固定資產,總價值兩千多萬,就這麼沒了。大環境就是這樣,我們也只能接受。”

困難的時候,陳國建沒有放棄,因為他不想就這麼被擊敗。為了渡過難關,陳國建想了很多辦法。

“我當時就想辦法把一部分貨物轉移出來,留下了部分員工,正好我們在郊區有一個倉庫,就做起了倉儲的生意,這也是一個機遇。慢慢將倉儲基地擴大,又涉及到了物流等業務,做國際貿易,一年多的時間也就緩過來了。”

泰山之子陳國建,在莫斯科,24年堅守有了新目標

留布里諾大市場。


生意有起色後,他把孔子飯店重新開張,因為當時基地周邊有很多中國人,也沒有中餐館,把飯店開起來,他們也很支持,現在和他們也都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在孔子飯店裡,記者看到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中國人,他們有的已經跟隨陳國建長達10年時間。

陳國建對於家鄉有很深的感情,在他的帶動下,家鄉的很多親戚朋友來到莫斯科,和他一起在異國他鄉奮鬥,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

未來,陳國建打算先讓自己的兒女來到莫斯科學習深造,等未來時機合適了,回到國內做進一步的發展。

孔子文化是一張名片

泰山之子陳國建,在莫斯科,24年堅守有了新目標

孔子飯店內球迷觀看世界盃賽事。

幾經波折,熬過了最難一關,陳國建在莫斯科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也逐漸和文化結緣。2014年,陳國建和資深華商姜彥彬等人一起籌辦成立了莫斯科孔子文化促進會。

談到孔子文化促進會的成立,陳國建說:“我和姜會長很早就認識,在孔子飯店的基礎上,我們就想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姜會長熱愛文化,之前在國內對孔子文化很有研究。於是,來自國內不同省份的13個發起人,一起成立了莫斯科孔子文化促進會。

現在協會服務的項目有很多,比如中俄經貿合作、教育合作、文化交流、物流合作,還組織了公益性活動,成為一箇中俄經貿及文化交流的一個平臺。

對於莫斯科孔子文化促進會的成立和發展,陳國建感慨並不容易,不過很多大型活動的舉辦,讓協會被更多人認可。

“2014年協會成立,我們在註冊的時候很難,一年多才審核下來,我們是純粹的社團組織。成立後,我們做過很多在中俄兩國都頗具影響的大型活動,比如去年引入的《武林風》賽事,河南電視臺的節目,在莫斯科順利舉辦,中國駐俄大使館也有很多人去看,幾千人的場地,都爆滿了。”

活動很順利,使館負責人給了很高的評價,作為民間團體,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活動著實不容易。他們還配合山東省外僑辦40多人的團隊,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也非常順利地舉辦了。

利用這個平臺,陳國建還與家鄉取得聯繫,與泰安市教育學會合作,推動泰安留學生到俄羅斯的大學深造,為廣大工薪階層的子弟開通留俄直通車,已經進行了4年時間。

目前,泰安二中和英雄山中學都是優秀生源基地,學生的選拔很嚴格,要經過面試,還涉及到獎學金,俄羅斯的學校也很負責。

談到這些事情的意義,陳國建直言:“公益是長遠的事情,協會是非盈利性組織,做這些事情很有意義,和很多家長成為朋友,孩子們也得到了發展。我們現在第一批學生在上大二,等他們畢業後我們會推薦優秀學生去俄羅斯的中資企業和國內知名企業,未來俄羅斯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很多來自中國的俄語人才。”

泰山之子陳國建,在莫斯科,24年堅守有了新目標

陳國建在孔子文化促進會。

在這個過程中,陳國建對文化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在他看來,孔子文化就是一張很好的名片。

“我們現在越做越大,很多人合作後感覺不錯,就會信任我們,推薦更多朋友和我們合作,文化帶動了貿易等各方面的合作發展。打文化牌,名片要打好,俄羅斯很多官員很認可孔子文化,就會推動很多合作的進行。”

比如畫展,俄羅斯油畫,中國水墨畫還有書法,都有互相交流的空間。通過舉辦活動,中國書法家書寫孔子名言送給俄羅斯名家,交流後感情更深,而且可以推動其他方面的合作。

陳國建說,來到莫斯科後覺得最驕傲的地方就是成立孔子文化促進會。

“以前做生意,掙了一些錢倒也沒覺得有什麼,不過現在組織成立孔子文化促進會覺得更有意義和價值,接觸的層次比較高,感覺更上一層樓。去年我應邀參加國家僑辦組織的學習,在清華大學舉辦,當時俄羅斯就去了兩個人。”

對於未來,陳國建想過很多,但他覺得腳踏實地才最重要。

現在公司和產業比較穩定,項目也有很多,他表示可以集聚俄羅斯深厚的人脈資源,投資國內的大型文化旅遊項目,可以開辦中俄文化特色的文創產業基地。

其次是推進中俄大學間的校際合作交流,包括留學俄羅斯、夏令營、專業性遊學等,他們都有自己的團隊。

未來,他還期待可以充分發揮莫斯科孔子文化促進會的作用,講好中國故事,可以讓中俄文化有更好的合作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