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日常生活,誰都保不齊出現個小病小痛。

頸肩腰腿痛,頭暈心發慌,便秘拉肚子,咳喘腳扭傷……出現這些情況,可以怎麼處理?

36 個最常見的身體不適及意外傷害的處理辦法。

這麼有用的東西,你一定會分享!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頭暈時還會有哪些表現?

病人自己感覺站立不穩、頭重腳輕、天旋地轉,常伴有噁心、嘔吐、血壓降低、面色蒼白等症狀。

百姓常說的「頭暈」,其實是一種不確切的俗稱,往往無法區分「眩暈」「頭昏」等症狀。

頭暈怎麼辦?

1. 讓病人處在最舒適的姿勢,保持情緒穩定

避免額外的聲音、光線刺激;如果需要移動病人,應該儘量緩慢

2. 眩暈可能伴有噁心嘔吐,及時清理嘔吐物,防止誤吸

如果病人需要臥床,應取側臥姿勢

3. 如果原來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應測量血壓、血糖

高血壓、低血壓、心衰、低血糖等,都是可能導致眩暈的因素

4. 出現以下情況時,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求救

  • 頭暈持續時間長;
  • 伴有癱瘓、抽搐、嚴重的頭痛、頸部僵硬、高熱、意識不清、說話和行為改變等症狀;
  • 胸痛、心律不齊、胸悶氣短;
  • 曾經有頭部外傷。

如何預防頭暈?

很多導致眩暈的疾病沒有很好的預防手段。

卒中、偏頭痛、低血壓等疾病引起的頭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

1. 積極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血管病;

2. 保證良好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3. 合理膳食,多喝水,戒菸、酒、咖啡。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頭痛時還有什麼表現?

整個頭或頭上某一區域脹痛或鈍痛、搏動性疼痛(隨著心跳感到一下一下的頭痛)、頭部沉重感或勒緊感等,同時可伴有噁心、嘔吐、眩暈和視力障礙等。

頭部外傷、偏頭疼、顱內感染、腦血管病變、腦積水、顱內腫瘤、低顱壓、癲癇等原因,均可能造成頭痛的症狀。

醫生會根據頭痛發生的速度、疼痛的部位、開始及持續的時間、疼痛的程度、疼痛的性質及伴隨症狀等可對頭部疼痛加以鑑別。

頭痛怎麼辦?

大多數頭痛是由於冷熱刺激、感冒、鼻炎、壓力過大、情緒激動、內分泌失調、過於疲勞,甚至癔症引起的,通常休息一週左右,疼痛的症狀就會緩解、消失。

如果經常頭痛、突發劇烈頭痛難以忍受、頭痛持續無緩解時,都應該及時去醫院做檢查。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

如果頭痛是頭部受傷後出現,或者沒有外傷,但同時出現體溫升高、頸部僵硬、意識模糊、看東西重影、極度虛弱、說話困難等症狀時,立即撥打 120 求救。

如何預防頭痛?

1. 充足睡眠,規律作息,保持平和的情緒,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2. 避免會刺激頭痛的因素,如過度勞累,長時間看電視、電腦,環境噪聲刺耳或燈光刺眼等;

3. 積極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性疾病。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健康成人的排便習慣多為 1~2 天 1 次,或每天 1~2 次,糞便多為成形軟便。少數健康人的排便次數可為每週 3 次或每天 3 次,糞便半成形或是臘腸樣硬便。

但不少人發現,年齡慢慢大了,排便也成了問題。不再像從前那麼順暢,或者胃腸敏感、胃腸炎常常找上門,還有的甚至出現了令人尷尬的失禁,等等。什麼原因引起這些問題?該怎麼辦呢?

那麼我們就通過以下幾個案例來講講這一話題。

如何判斷是否便秘?

在最近的三個月時間裡,如果連續或間斷出現 2 個或 2 個以上症狀,就要考慮是不是便秘了:

  • 排便次數每週 < 3 次;
  • 排便困難;
  • 糞質較硬或呈硬球狀;
  • 排便時,總是覺得沒排完或排不乾淨;
  • 排便時肛門有阻塞感或肛門梗阻。

長期便秘的危害

  • 造成老年人腹痛、腹脹,進而導致食慾變差、心情煩躁等;
  • 屏氣用力排便,會使血壓升高,誘發腦淤血、心肌缺血或梗死等心腦血管事件發作;
  • 可誘發或加重肛裂、痔瘡、脫肛、疝氣、腸梗阻等疾病。

老年人便秘的主要原因

  • 食物過於精細。不少老年人因為牙口不好,咀嚼費力,會選擇精細加工的食物,纖維素攝取不足,容易引發便秘。
  • 腸道蠕動減緩,盆底肌肉鬆弛。可造成大便在腸管停留時間過久,水分吸收過多,造成大便乾結,排便相關肌肉鬆弛,更使得排便過程費力困難。
  • 運動太少。有些老年人不愛運動,或者因為腦卒中、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活動受限,更有些臥床無法下地活動的老人。久坐不動,加上胃腸功能減弱,便秘常常隨之而來。
  • 用藥原因。長期服用降壓藥或者濫用瀉藥會降低直腸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經常應用抗生素而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以上都可能引起便秘。
  • 疾病的影響。老年人大多伴有多種老年性疾病,導致無力排便或排便有恐懼感,如此有意抑制排便,會引起便秘。
  • 忽視排便信號。老年人由於環境客觀因素,當出現便意時,有時進行剋制和忍耐,久而久之會使排便反射逐漸消失,導致便秘。
  • 心理因素。有研究表明,抑鬱、焦慮、強迫觀念及行為等精神心理障礙是功能性便秘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正確解決便秘困擾?

首先要強調的是,便秘有可能是一些腸道腫瘤的症狀之一。對於年齡大的患者來說,記得要先排除胃腸道腫瘤引起的便秘。確定不是其它器質性病變引起便秘之後,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提倡規律排便,最好在固定時間;
  • 豐富飲食結構:多食富含維生素及含有粗纖維的食物,鼓勵適當多飲水;
  • 藥物及時干預:不宜濫用刺激性的瀉藥,提倡用乳果糖、纖維素等容積性通便藥;
  • 適量運動:如做操、散步、打太極拳等,以促進腸道蠕動;
  • 心理調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消除恐懼焦慮心理,對緩解便秘非常重要;
  • 腹部按摩:從右側至左側,圍繞肚臍周圍,做按摩,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腸道蠕動,減輕便秘症狀。

如若以上方法無效,可去醫院諮詢醫生。服用合適的通便藥,或用適量溫生理鹽水灌腸。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落枕了有什麼表現?

睡前脖子好好的,但早晨起床後覺得脖子、肩背部有明顯疼痛不適。

脖子活動受限,轉到某一位置後,繼續轉有疼痛感,嚴重者,低頭或後仰也有困難。

頭部歪向疼痛一側,轉動頭部,會產生劇痛,疼痛可以向頭頸部或肩部放射。

落枕了,怎麼辦?

1. 限制活動

不要勉強屈伸、旋轉,以不引發或加重脖子痛為準。

2. 局部熱敷

用熱毛巾、熱水袋等對疼痛部位進行熱敷,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放鬆緊張的肌肉,減輕疼痛。

3. 服用止痛藥

如果疼痛較重,可按說明書服用芬必得、扶他林等藥物(非甾體類消炎藥)。

4. 謹慎按摩

恰當的按摩可以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但沒有章法的亂按,甚至直接強掰或旋轉頭頸部,是絕對不可取的。尤其年齡較大的落枕者,不推薦選擇按摩治療。

如何預防落枕?

1. 選擇合適的枕頭

選擇軟硬適中、高度合適的枕頭,太硬會過分壓迫頭頸部,太軟則起不到支撐作用。

2. 良好的睡姿和睡眠環境

睡眠時,頸部不要懸空。用被子蓋好脖子,夏天也不要貪涼,讓空調或風扇對著脖子吹。

3. 鍛鍊肌肉

頸背部肌肉是保持頸椎穩定的關鍵。平時應適當運動,看電視或打麻將的間隙活動下脖子,防止久坐造成頸肩部肌肉的慢性勞損。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腰痛有哪些表現?

急性腰痛可能持續幾天到幾周。通常來說,持續三個月以內的腰痛是急性腰痛,三個月以上的是慢性腰痛。

急性腰痛可能有刺痛或者燒灼感,也可能是鈍痛或者銳痛,還可能伴有後背僵硬、下腰部難以活動、難以站直、腿腳無力的感覺。

腰痛怎麼辦?

1. 注意休息

腰痛最開始的幾天要停止正常的體力活動,能緩解疼痛、減輕疼痛區域的水腫。疼痛開始後的前 6 周,不要做舉重物或者扭動背部的動作。

2. 冰敷患處

在出現疼痛的 48~72 小時內,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冰塊,對疼痛區域進行冰敷。之後也可以使用熱敷。

3. 服用止痛藥

如果疼痛難忍,影響正常生活,可以諮詢藥師使用非處方的止痛藥,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

4. 改善睡姿

睡覺時,儘量用像胎兒一樣蜷縮的姿勢,將一個枕頭夾在兩腿中間。如果習慣仰臥睡覺,可以在膝蓋下面放一個枕頭或者捲起的毛巾來減輕腰部壓力。

5. 及時就醫

如果腰痛沒有緩解,要及時去醫院。醫生會診斷腰痛的原因,排除其他系統疾病,如輸尿管結石。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冰敷、止痛藥、物理療法或者適當的運動等,大多數急性腰痛都會好轉。

如何預防腰痛?

1. 加強鍛鍊

發生腰痛並不建議一直臥床休息。如果身體沒有別的不適,除了一開始最痛的一兩天要減少活動,之後要慢慢恢復日常的活動量。

2~3 周後,可以逐步開始鍛鍊,散步、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能改善背部的血流,促進恢復,還能增強腹部和背部的肌肉力量,降低復發的風險。

2. 避免長時間的站立

如果因為工作必須站立的話,隔一段時間就要轉移兩腳重心,交替休息兩隻腳。[陳 1]

3. 選擇舒適的鞋

少穿甚至不穿高跟鞋,還可以選擇有緩衝功能的鞋。

4. 注意坐姿

經常坐著時,特別是用電腦的時候,要注意坐姿,每隔一個小時起來活動一下,選擇可調節座椅、靠背的椅子,椅背要選直的。

還可以在腳下放一個凳子,坐的時候讓膝蓋高於髖部。

長時間坐著或者開車的時候,可以在腰部放一個小枕頭或者捲起來的毛巾。

5. 戒菸

吸菸也是導致腰痛的危險因素。香菸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管收縮。椎間盤血管收縮,可能導致養分供給不充分,引起病變。

6. 減肥

肥胖也是導致腰痛的危險因素,如果有超重或肥胖的問題,應該開始減肥。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基本處理

  • 禁食禁水
  • 測體溫和血壓

冠心病史患者上腹痛(或有嘔吐)

  • 測血壓。不要使用硝酸甘油
  • 前往急診室,進行心電圖檢查

腹痛、發熱患者(或有嘔吐)

  • 立即前往醫院

劇烈腹痛合併劇烈嘔吐

  • 測血壓
  • 保留嘔吐物以便查驗
  • 前往醫院

這些情況也應該看醫生?

如果出現腹痛十分嚴重或者經常反覆的疼痛,應該選擇前去醫院就診。以下幾種情況往往預示著一些無法自行痊癒並且不及時就診會造成更加嚴重後果的疾病,當腹痛伴隨有以下症狀時也應該尋求醫生的幫助:

(1)伴有發熱,一般指腋窩體溫高於 37 攝氏度;

(2)超過 2 天不能進食;

(3)一直沒有排氣排便,同時還伴有嘔吐;

(4)小便伴有疼痛或小便頻率發生改變;

(5)腹部摸著很硬;

(6)腹痛是由於外傷引起的;

(7)嘔血或便血;

(8)伴有呼吸困難;

(9)懷孕期間出現腹痛;

(10)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11)腹瀉超過 5 天;

(12)1~2 天內疼痛沒有緩解的傾向,反而加重。

就醫須知

伴隨的腹痛的其他症狀對於診斷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注意腹痛的表現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其伴隨的症狀,是否有發熱、皮膚黃、嘔吐、大便異常、尿液改變。

腹痛怎麼治?

急性腹痛發病比較急驟,多數病情危重,應該立刻看醫生。慢性腹痛病程往往較長,但病情一般沒有急性腹痛危重。

治療腹痛最重要的原則是要明確病因,只有明確病因後才可以最有效的進行治療。暫時無法明確病因的腹痛,可以根據腹痛的程度給予對症治療,輕者可以應用解痙藥或非甾體類抗炎藥,嚴重的可以應用嗎啡或杜冷丁等強效的鎮痛藥物。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嘔吐時還會有哪些表現?

嘔吐是個很常見的症狀,大多嘔吐發生前常有噁心。嘔吐物可能僅是胃內沒有消化的食物,也可能是同時有血塊或者未消化的食物混著血液。

嘔吐的原因很多,較常見的原因可能是暈車、醉酒、胃腸炎、孕吐、食物中毒、食物過敏、胃食管反流、偏頭痛等。與此同時,嘔吐還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早期表現,比如腦出血、中風、闌尾炎、腸梗阻、胃潰瘍、癌症等。

嘔吐了,該怎麼辦?

1. 保持呼吸通暢

嘔吐時及嘔吐後應坐著或者側躺著,防止嘔吐物誤吸入氣管,引起嗆咳甚至窒息。

2. 這些情況,馬上去醫院或者撥打 120

  • 嘔吐物為鮮紅色或者咖啡色:這種情況說明存在胃部或者其他部位的出血,一定要警惕。
  • 嘔吐量特別大引起脫水:可口服補液鹽後前往急診室。
  • 24 小時前頭部受過傷:此時可能是腦出血引起的嘔吐。
  • 懷疑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
  • 嘔吐超過 24 小時。
  • 無法進食、飲水超過 12 小時。
  • 頭痛或者脖子僵硬。
  • 沒有小便的時間超過 8 個小時。
  • 腹痛劇烈。
  • 一天中嘔吐次數超過 3 次。

3. 注意補水、飲食

嘔吐可能導致水、鈉等物質丟失。如果是暈車、醉酒引起的嘔吐或者在醫生確定無大礙的情況下,嘔吐後應注意喝一些口服補液鹽(一種糖鹽水)。嘔吐後可能有輕度的胃部不適,因此進食時應注意少量多餐。

如何預防嘔吐?

嘔吐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暈車、食物中毒導致的嘔吐,可以從下面這些點預防。

1. 預防暈車嘔吐

乘車前不要餓肚子,或吃得太飽;選擇車中部的座位;看車的運行方向,不要在車上閱讀;可以戴耳機聽音樂,分散注意力。另外,也可以在乘車前服用暈車藥。

2. 預防食物中毒

  • 保證食物來源的安全:切勿購買和食用腐敗變質、過期、來源不明的食品,不要吃發芽的馬鈴薯、野生蘑菇、河豚魚等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
  • 注意食物製作過程:保持廚房環境和餐具的清潔衛生;肉及家禽在冷凍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調前充分解凍;徹底加熱食品,特別是肉、奶、蛋及其製品,四季豆、豆漿等應燒熟煮透;經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餘食品及外購的熟肉製品食用前應徹底加熱。食物中心溫度須達到 70 ℃,並至少維持 2 分鐘。
  • 注意食物貯存:烹調後的食品應在 2 小時內食用,未吃完的可以放冰箱低溫保存。食品要貯存在密封容器內,生、熟食品分開存放,新鮮食物和剩餘食物不要混放。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腹瀉有什麼表現?

每個人的排便次數不同,每天排便 3 次到每週排便 3 次都屬於正常的。

如果糞便稀薄甚至呈水狀,並且每天排便次數超過 3 次,就是腹瀉了。腹瀉還可能伴有噁心、嘔吐、腹痛、發熱、脫水、大便帶血等症狀。

腹瀉怎麼辦?

要根據腹瀉的類型來處理。按照腹瀉的持續時間,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一般長於 4 周,通常是其他全身疾病的伴隨症狀,要治療相關的疾病;急性腹瀉時間一般不超過 2 周,可能是食物不潔、寄生蟲感染、過敏、中毒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多數可以自愈。

1. 注意補水

脫水是腹瀉最主要最常見的症狀,要多飲水或多喝菜湯(注意少放油),或者補充口服補液鹽。

2. 不要盲目止瀉

大部分的急性腹瀉在不治療的情況下也可以自行緩解,而腹瀉可以說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可以排出感染腸道的病原體及其產生的有毒物。

發生腹瀉後不要盲目止瀉,否則可能導致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在腸道內積聚,甚至被吸收。

3. 及時就診

  • 以下情況要儘快去醫院就診:
  • 腹瀉持續 2 天以上沒有緩解;
  • 出現嚴重的脫水症狀,如皮膚乾燥、少尿或無尿、嚴重乏力、眩暈等;
  • 伴有嚴重腹痛或者直腸疼痛;
  • 出現大便帶血或者黑便;
  • 伴有發熱並且體溫超過 39 ℃。

如何預防腹瀉?

遵循以下幾點,可以預防大多數的急性腹瀉:

1. 勤洗手

經常洗手,掌握正確洗手的方式,尤其是每次如廁後或者在吃飯前。

2.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吃生蔬菜或水果時仔細清洗乾淨,生熟食所用的菜板和刀一定不能共用,購買生肉後儘可能快地放到冰箱中,減少在室溫的時間。

3. 旅遊時注意飲食衛生

外出遊玩避免接觸被汙染的水源,不熟、不乾淨的食物。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膝蓋痛會有什麼表現?

不論老少都可能出現膝蓋疼痛。有的可能是突然發生的,比如受傷或過度運動後。有的則可能是長期存在的,開始較輕,隨後可能逐漸加重,中老年人出現這種情況時可能是骨關節炎。

膝蓋疼痛該怎麼辦?

1. 自己處理

如果只是單純的膝蓋疼痛,沒有其他不舒服、疼痛也不重的話,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

(1)休息

運動、負重會加重疼痛。儘量減少運動,特別是爬樓梯、爬山等。

(2)冰敷

冰敷可以減輕疼痛。冰敷可以使用冰袋、冰凍礦泉水。冰敷時應用毛巾包著冰袋,避免溫度過低造成凍傷。

疼痛第一天,可以每小時冰敷 1 次,每次持續 15 分鐘。隨後幾天,保持每天 4 次的頻率。

(3)使用護膝

護膝可以保護、輔助膝關節運動。購買前可諮詢康復科或骨科醫生,有沒有什麼好的推薦。

(4)止痛藥

布洛芬、萘普生等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如果身體健康,沒有胃潰瘍、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話,可以按照說明書服用一些止痛藥。

(5)抬高膝蓋的位置

如果膝蓋疼痛同時伴有水腫的話,可以抬高膝蓋的位置可以減輕水腫。睡覺時可以在膝蓋下墊個枕頭。

2. 找醫生處理

膝蓋疼痛的原因很多,包括關節炎、骨腫瘤、關節炎、骨折、韌帶撕裂等。當存在以下任何一個情況時,應及時去看骨科醫生:

(1)受傷後出現的關節疼痛;

(2)膝關節無法承重、無法站立或影響行走;

(3)膝蓋疼痛很嚴重,無法忍受;

(4)膝關節出現畸形、無法彎曲;

(5)全身發熱或膝關節局部紅腫、發紫;

(6)自己處理 3 天后,疼痛無法緩解甚至加重。

如何預防膝蓋疼痛?

(1)存在平足、足部畸形的,應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特殊的運動鞋。

(2)選擇大小合適、帶緩衝墊的運動鞋。

(3)儘量選擇對膝關節損傷小的運動,如游泳,而不是爬山。

(4)運動前做好熱身運動,把膝關節活動開。

(5)運動量要適中,運動太少不能起到鍛鍊作用,太多則可能損傷膝蓋。

(6)跑步時,儘量選擇柔軟的地面,比如塑膠跑道;避開水泥路面。

(7)減肥:肥胖會加重膝蓋的負擔,加重關節磨損,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體重。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暈倒前會有什麼表現?

暈倒,醫學上往往稱為「暈厥」,通常是因為短暫的意識喪失造成的。暈倒前常會感到頭暈、眼花、噁心、出汗等。暈倒的人還可能出現手腳皮膚髮涼。

大多數人暈倒後,很快就能自己清醒過來;但一些人暈倒是因為嚴重的心臟疾病,此時需要立即送醫院進行治療。

暈倒了該怎麼辦?

1. 自己要暈倒了

當感覺頭暈、眼花,快暈倒時:

(1)躺下或坐下

感覺快暈倒時,應儘量坐下或躺下,避免因暈倒導致摔傷。坐下或躺下後,多休息一會,避免起立時再次出現頭暈。

(2)把頭放在兩膝之間

如果你是坐著的,感覺頭暈時,可以把頭埋在兩膝之間,避免摔倒。

2. 發現別人暈倒了

首先檢查暈倒的人是否有呼吸、脈搏。

(1)如果有呼吸、脈搏

使其平躺並鬆解腰帶、緊身衣物,同時儘可能抬高雙下肢,以保證大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1 分鐘後還沒有甦醒的話,應及時撥打 120 或送醫院。

(2)如果沒有呼吸、脈搏

立即撥打 120,並進行心臟按壓、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員到來。

如果暈倒的人有明顯的外傷、出血,應注意及時止血。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需要特別注意,應當去醫院就診:

  • 第一次出現暈倒,或者暈倒反覆出現;
  • 暈倒導致了受傷;
  • 貧血、糖尿病、心臟病患者,或者孕婦出現暈倒;
  • 在喪失意識前,有胸悶、心律不齊或者心跳劇烈等症狀;
  • 有大小便失禁的情況;
  • 意識喪失的時間長達數分鐘及以上。

如何預防暈倒?

1. 生活上注意

「良性」的暈倒只需注意生活細節即可。

(1)避免長時間站立,或長時間坐臥後突然站起

長時間站立會引起全身血液重新分佈,突然站起可能導致瞬間的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這都會讓大腦供血不足,從而出現暈倒。

(2)多飲水

運動或炎熱都可能導致體內水分丟失。運動時或炎熱天氣應注意多飲水。

(3)定時定量吃飯,保證營養

預防貧血和低血糖。

2. 定期體檢,發現潛在的疾病

中老年人,應注意體檢,發現潛在的心臟疾病等,儘早治療、預防,避免暈倒造成嚴重的傷害。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大便時有血,是什麼情況?

中年人:

如果中年朋友在腹瀉時又便血,首先考慮的是胃腸炎症(包括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導致的腸管內部粘膜損傷,進而引發出血。

老年人和部分中年人:

肚子不痛,但是大便時有鮮血應該高度警惕。

老年人容易發生消化道惡性腫瘤,一般表現為沒有肚子痛,但時可出現便血。

此時,應及時行結直腸鏡檢查明確便血原因,排除痔瘡、肛裂等良性疾病導致的便血。

突然大量便血是什麼情況?

(1)大量便血伴有肛門撕裂樣疼痛的時,可能是肛裂導致的大量便血,其血液鮮紅色,偶有滴血發生。

(2)也可能是胃腸道腫物破裂出血,或是胃腸道急性壞死出血。

總的來說,肛裂出血可自行緩解,而胃腸道腫物破裂出血及胃腸道急性壞死出血危險性較大,不能自行止血,一旦發生,必須積極治療,否則會對病人生命構成威脅。

便血怎麼辦?

便血有兩種不同的表現:鮮血和黑便。

兩種形態的便血都可能有嚴重的問題,建議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應該先就醫。最起碼請醫生進行一次大便常規檢查,以探尋病因,排除嚴重的問題。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什麼人容易吐血?

嘔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俗稱」。有消化性潰瘍、糜爛性胃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和胃癌的病人容易發生出現「吐血」。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疾病,食管損傷、血管瘤等很多疾病都可能導致上消化道出血。

吐血同時會有什麼其他表現?

  1. 出血的直接表現:嘔血或黑便(柏油樣便)。
  2. 出血導致的間接現象:出血後身體血液不足,可出現頭暈、心慌、乏力、突然起立時發生暈厥、肢體發涼、血壓偏低等,更有甚者出現休克。同時患者皮膚、甲床、粘膜等也可能出現蒼白。
  3. 有些病人還會出現發熱。

基本處理

  1. 禁食禁水;
  2. 腿部抬高,高於頭部;
  3. 頭部側位,保持氣道通暢;
  4. 吐血量巨大時,撥打 120。

就醫須知

有大量嘔血病史或門靜脈高壓的患者需要撥打 120。

人為什麼會嘔血?

簡單講,食管、胃、部分小腸(十二指腸上部)這三個部位發生的出血都可稱作上消化道出血。其發生原因包括,消化性潰瘍、糜爛性胃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 醫生以一個特殊的生理結構(屈氏韌帶)為界,把消化道分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其中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喉、食管、胃、十二指腸,而下消化道包括小腸、盲腸、結腸等。發生於上消化道的出血即上消化道出血。

常見意外傷害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1. 輕微受凍

(1)請馬上回到溫暖的室內

(2)小心脫掉淋溼的衣物

避免淋溼的衣服、襪子等吸收更多的熱量。

(3)溫水浸泡

把受凍的部位浸泡在 38 ℃ 的溫水中,時間掌握在 20~30 分鐘,直到受凍部位恢復知覺。

凍傷後的肢體知覺可能短暫喪失,千萬不要自己調節水溫,請家人幫忙調節或通過溫度計估算,避免水溫過高導致進一步的傷害。

如果溫水浸泡後,出現以下任一情況時建議去醫院就診:

  • 無法恢復知覺;
  • 受凍部位發紫、腫脹、疼痛等。

2. 嚴重凍傷

(1)撥打 120 或帶孩子及時去醫院

(2)把孩子轉移到溫暖的環境

(3)預先處理

在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可進行必要的處理:

1)「解凍」

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 38℃ 的溫水浸泡,如果沒有溫水可以利用自己的體溫。「解凍」後,凍傷部位可能出現燒灼感感、腫脹,皮膚可能出現水泡或變色(紅、紫、藍)。

2)避免凍傷部位皮膚破損

可用乾淨的衣物、毛巾把腳趾或手指隔開,避免因摩擦或搬動擦破皮膚,導致感染。

3)避免「解凍」部位再次凍結

「解凍」後一定要注意保暖,可使用乾淨的衣物包裹凍傷部位,避免再次凍結,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常見誤區

1. 輕度凍傷後烤火或者泡熱水(38℃ 以上)

冷熱急變是誘發凍瘡的原因之一。當身體長時間處於寒冷環境中時,末梢血管都在收縮,突然接觸過熱的熱水或者烤火會使毛細血管突然放鬆擴張,局部血液循環立刻瘀滯,很快就會形成凍瘡。

2. 嚴重凍傷,在寒冷環境進行「解凍」

嚴重凍傷後,如果在寒冷環境「解凍」可能導致「解凍」後的肢體再次凍結,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

因此,嚴重凍傷後因在室內等溫暖環境下「解凍」。

如何預防?

1. 注意保暖

儘量保持室溫不低於 10℃,外出時,應注意薄弱部位的保暖。對於手足多汗的朋友,一旦發現手套、鞋襪已經被汗浸溼,應立即更換。

2. 鬆緊適宜的褲襪

緊身褲襪會影響下肢循環,更容易發生凍傷。挑選孩子的衣物時,要避免褲襪太緊身。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中暑了有什麼表現?

中暑按照症狀的嚴重程度,一般來講可分三個等級:

  1. 先兆中暑:眩暈、神志恍惚,感受上有點類似久蹲後忽然起立時眼前一黑的體驗。同時還可能發生肌肉抽筋並伴隨疼痛。
  2. 輕症中暑:出現較為強烈的頭痛、噁心、嘔吐、面色潮紅、揮汗如雨、渾身倦怠綿軟無力等症狀,甚至輕度意識障礙,神情看上去總覺得哪裡不對,有些異樣。
  3. 重症中暑:除了輕度中暑症狀更嚴重外,還會出現意識障礙、抽搐痙攣、手腳運動障礙;也可能發生體溫高達 40℃ 甚至以上的爆發性高熱。

中暑了怎麼辦

針對上述不同的中暑症狀,處理措施如下:

  1. 先兆中暑:立即轉移到遮陰處(譬如樹蔭下)休息,最好是涼爽通風、開著冷空調的室內環境。同時補充適量水分(注意不要狂飲),鹽汽水是不錯的選擇。最好有人陪伴,以防出現緊急情況需要送往醫院。
  2. 輕症中暑:轉移到陰涼處或是通風涼爽的室內,適量補充水;如果已經出現輕度意識障礙,他人應立即將其送往醫院。
  3. 重症中暑(熱射病):必須第一時間呼叫救護車,火速送往醫院搶救。等待救護車來臨之前,要以最快速度將患者體溫降到正常體溫,此時最好能做以下幾件事:

ž 設法將其轉移到通風狀況良好的遮陰處,以開著冷空調的室內環境為最佳。

ž 把病人的衣服儘量多地脫掉,幫助其身體迅速散熱。尤其要注意把著裝上與身體緊繃的部分,譬如領帶或者腰帶鬆解掉。內衣褲予以寬鬆,改善通風狀況。

ž 脫去衣服後,向裸露的皮膚上適當灑一些水、擦拭皮膚,再以電風扇甚至手搖扇為其降溫。

ž 如果現場能夠找到冰袋(或用冰鎮礦泉水代替),用毛巾或者衣物纏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觸皮膚,然後將其分別置於患者額頭、後腦勺、胸前、手肘窩以及大腿根部等處,迅速為這些部位的皮下血液降溫。

如何預防中暑?

1. 採取適當的防暑降溫措施

不要為了省電不開空調,但也不要將空調溫度調至過低(不要低於 24 ℃)。空調出風口不要直接對著人猛吹,可以在地板上放一架小型電風扇來促進室內空氣對流。

2. 不斷提醒自己補充水分

每次少喝一點、多喝幾次、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

工作和運動造成大量出汗時,可以考慮飲用鹽汽水或者其他運動飲料,但也不要一次喝太多。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什麼是低溫症?

簡單講,低溫症就是身體處在低溫環境時(冷水中、雪地),由於熱量流失速度快於身體產熱速度,從而出現器官功能異常甚至危及生命的體溫過低狀態。低溫症通常發生在體溫低於 35℃ 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老年人,即使是在不太冷的室內也可能出現低溫症。

發生低溫症時有什麼表現?

輕度的低溫症可能會出現頭暈、飢餓、噁心、呼吸加快、說話困難、乏力、心率加快等不適。

當體溫進一步下降,身體就會進入中至重度低溫症狀態,出現呼吸變慢,脈搏減弱,言語不清,行動不協調,注意力無法集中、嗜睡甚至意識喪失等情況。

發現有人發生低溫症了,該怎麼辦?

1. 立即撥打 120

當發現有人出現低溫症的症狀或在長期處在寒冷環境時,應立刻撥打 120。

2. 急救人員達到前的處理

(1)注意動作輕柔

當幫助低溫症患者時,應注意動作輕柔,過多或過於劇烈的動作可能導致心臟驟停。

(2)把患者搬到溫暖的地方

如果無法將患者搬到溫暖的地方,應儘量為他遮擋冷風等寒冷因素。

(3)幫患者取暖

  • 脫掉溼淋淋的衣服:如果患者身上穿有溼淋淋的衣服,應脫掉或剪掉。脫衣過程中注意動作輕柔。
  • 用毯子或衣服蓋住患者:遮蓋時注意頭部保暖,僅漏出面部即可。
  • 不要讓患者睡在冰冷的地面:冰冷的地面會讓熱量繼續丟失。
  • 用身體幫他取暖:脫掉衣服,直接的皮膚接觸最好;注意使用毯子或衣服遮蓋彼此。

(4)監測呼吸

嚴重的低溫症患者可能出現心跳、呼吸驟停。如果發現患者呼吸停止或很微弱、即將停止時,應開始心肺復甦。

(5)喝熱飲

如果患者是清醒的,還能吞嚥,可以給他喝一些暖和的糖水。注意不能喝酒和喝咖啡。

(6)使用熱水袋升溫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使用熱水袋裝些溫水,升高患者的體溫。

但千萬要注意,只能用熱水袋對頭頸、胸部、腹部加熱,不能對四肢加熱。

對四肢加熱會使低溫的血液迴流到心臟、大腦,使身體核心溫度下降,甚至致命。

(7)溫度不要太高

直接使用熱水或高溫的熱水袋可能燙傷皮膚,甚至導致心跳驟停。

如何預防低溫症?

1. 出門前戴好帽子和手套

暴露的頭部、手部會造成熱量的大量流失。

2. 選擇合適的衣服

織工很密又防水的外套能起到更好的防風、保暖效果。內層衣物應選擇羊毛、絲綢、聚丙烯材質的,這些材質的衣服比棉質衣物的保暖效果更好。

3. 保持衣物的乾燥

選擇防水的衣物會更好。如果衣物或手套打溼了,應儘量換掉。

4. 運動量適度

運動量太大,流汗太多會浸溼衣服,降低衣物的保暖效果。

5. 這些情況別喝酒

外出時別喝酒,冬季睡覺前別喝酒;喝酒不僅不保暖,還會使血管擴張,加快熱量散失。要到水上工作時,別喝酒,醉酒後很容易落水。

6. 老年人注意室內保暖

老年人不比年輕人,即使是年輕人感覺舒適的室溫也可能導致老人出現低溫症。因此老年人更應注意室內保暖。

7. 冷水中的安全

水溫只要低於體溫就會導致熱量散失,就可能導致低溫症。如果不幸在海中翻船或墜機,以下方法能儘量避免熱量散失過快:

(1)儘可能離開水:比如爬上海中的漂浮物;

(2)留在原地:除非是有船、救生衣等在身邊,否則都應留在原地不動,保存體力等待救援;

(3)保持蜷縮體位:蜷縮體位能減少熱量流失;

(4)和別人抱在一起:兩人或多人抱在一起能減少熱量丟失。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緊急處理

小面積熱灼傷(通常為二度),一般這樣處理:

  • 在流動自來水下衝洗傷口,至少 15 分鐘
  • 在冷水下用剪刀剪去創面周圍衣服
  • 脫下創面周圍衣服
  • 緩慢脫下創面衣服
  • 冷水下浸泡 30 分鐘
  • 使用含銀燒傷用乳膏

其實無論是來自熱體的燙傷,還是來自於明火的燒傷,對皮膚來說,這種受熱影響的皮膚損害,幾乎是一樣的。

萬萬不要

  • 沖洗和浸泡水溫不要低於 5 攝氏度,室溫最佳
  • 不要冰敷
  • 不要使用牙膏、香油、食醋等物品
  • 不要擅自挑破水泡

操作事項

如果脫下創面衣物有撕脫感,則無需脫下。

就醫須知

熱液導致的燙傷,如果出現水泡,就能稱為二度燒傷,二度燒傷建議前往醫院進行處理。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異物卡住喉嚨時有什麼表現?

吃東西時,忽然發生喉部或食道的疼痛,吞嚥困難,明顯感覺到嗓子有異物。嗆入氣管時會導致嚴重的呼吸困難。

異物卡住喉嚨了,該怎麼辦?

  1. 如果卡的地方較淺,可以嘗試咳嗽或刺激嘔吐,看能否咳出或嘔出異物;
  2. 如果不行,不要進一步嘗試,更不要試圖通過大口吞嚥飯糰、饅頭等,企圖將異物吞進肚子裡,即使安全地吞下去了,胃容量夠大,不會堵住,還有可能在腸道被堵住,更危險;
  3. 儘早去醫院,讓醫生通過喉鏡或胃鏡將異物取出。
  4. 如果異物卡在氣管,會感覺呼吸困難。應及時撥打 120 求救,並立即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或自救。

如何避免異物卡喉?

  1. 食物中含有果核、骨頭、魚刺等時,要小心剔除;或直接選擇食用去核紅棗、剔骨雞肉、魚刺少的三文魚、鱈魚等食材;
  2. 進食時細嚼慢嚥,不要因為說話等分神,眼神不好的老人,看清楚了再把食物入口;
  3. 一旦誤食,不要盲目吞食其它食物企圖帶下異物,應儘早就診,尋求專業處理,降低損傷程度。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煤氣中毒了,會有什麼表現?

煤氣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可分為輕、中、重度,輕度可能表現為頭暈、頭痛、噁心、嘔吐、乏力、嗜睡等,有冠心病的還可能誘發心絞痛;中度可能昏迷,但有一些刺激仍會有反應;重度會對一切刺激全無反應。

煤氣中毒者的嘴唇、指甲、皮膚黏膜會呈現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櫻桃紅色。

煤氣中毒了怎麼辦?

輕度和中度的中毒,如果搶救及時,一般可以完全恢復,但重度的中毒,即使經過有效搶救,仍可能出現併發症和後遺症,所以一定要及時就醫。

1. 轉移中毒者

一旦發現中毒,立即開窗通風,將中毒者轉移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

2. 做好自我保護

在搶救生命的同時,也應該保護好自己。進入煤氣中毒的現場時,注意及時開窗通風,不要使用明火和電器,也不要開燈或關燈,若室內煤氣濃度過高,可能誘發爆炸。

3. 立即撥打 120

在轉移後儘快打 120 求救或去就近的急診。

如何預防煤氣中毒?

1. 定期檢查燃氣設備

每年都要檢查所有的燃氣設備,包括加熱器、爐灶、取暖器、壁爐等。

2. 定期檢查排氣設備

檢查煙囪、暖氣管、通風孔等,以確保沒有變形、堵塞。

3. 安全使用各種設備

  • 不要在密閉的空間裡如狹窄的空間、房車、拖車箱、帳篷裡使用燃油或燃氣的取暖器;
  • 不要在室內燒烤;
  • 不要在室內燃氣取暖;
  • 不要在密閉空間內使用燃氣發電機、除草機或其他設備引擎;
  • 使用燃氣設備時,不要在明火未完全熄滅時就關掉通風口。

4. 注意各類交通工具

  • 即使車庫門開著,也不要讓車在車庫裡空轉;
  • 不要在大巴車後騎車。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被鞭炮炸傷後,會有哪些表現?

可以見到受傷部位不同程度的開放性創傷或皮膚燒傷。

被鞭炮炸傷了,該怎麼辦?

1. 眼部受傷

一旦損傷眼睛,用乾淨的毛巾或衣物將受傷的眼睛遮住後,立即去醫院。

如果眼睛局部腫脹、疼痛、皮膚表面沒有開放傷口,要用冷毛巾溼敷。

如果有異物飛入眼睛,讓其他人翻開眼皮後,用乾淨的棉籤輕輕粘出。

不要用手揉眼!亂揉可能造成進一步損害。

不要用水沖洗!鞭炮中含有的化學物質可能會與水發生反應,導致眼部被酸鹼燒傷。

2. 面部受傷

面部受傷多是燒傷,用乾淨的毛巾或衣物擦淨後,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然後馬上去醫院。

被鞭炮燒傷後,不要試圖自行塗抹任何東西,也不要相信「偏方」。

3. 手足受傷

如果是燒傷,處理方式和麵部受傷相同。

如果伴有大出血,應先止血。用毛巾或布條扎住出血部位靠近心臟的一端,並抬高受傷部位,立即去醫院。

如何避免鞭炮炸傷?

1. 管住自家的孩子,不要放鞭炮,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孩子。

2. 遠離放鞭炮的孩子:孩子玩鞭炮時總愛亂扔,因此被炸傷的事情也是有的。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擦傷、割傷時,會有什麼表現?

皮膚有破損,破損處伴疼痛、出血。

擦傷、割傷了,該怎麼辦?

1. 可以自行處理的情況

假如傷口很淺、出血不多,可自行處理。

(1) 止血並清潔傷口

洗淨雙手後,用消毒紗布緊按傷口 5~15 分鐘。然後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把傷口周圍沖洗乾淨

(2) 包紮、上藥

清洗傷口後,使用碘伏進行消毒處理。

如果傷口較小,可以貼上創可貼。傷口較大可以用乾淨的紗布覆蓋包紮,等待傷口自然結痂。如果傷口稍有紅腫,懷疑會感染的,可在傷口處塗抹紅黴素軟膏或莫匹羅星軟膏。

(3) 及時換藥

創可貼和紗布按時更換,如果粘在傷口上,可以用生理鹽水沾溼,輕輕揭下。假如被打溼、弄髒了,要及時更換。

(4) 止痛

如果傷口很痛,可考慮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藥。

2. 需要醫生處理的情況

如果出現以下任一情況則需到急診科就診:

(1)無法止血;

(2)擦傷的傷口較深,在關節處,或傷口處露出脂肪、肌肉;

(3)動物爪牙、表面很髒的鋒利器具等造成的傷口,或傷口處的汙物無法去除;

(4)傷口長時間不癒合或者出現紅腫疼痛,或者出現了比如紅腫、化膿或持續疼痛的症狀;

(5)從沒注射過破傷風疫苗,或者距離上次注射已經十年以上。

在送醫之前,可以自行初步處理傷口——清水沖洗,用乾淨的紗布或毛巾等加壓止血。送醫時讓受傷區域高過心臟水平,可以一定程度減少血液的流出。

不要在傷口上敷鹽、醃漬食品、粉末等等奇怪的東西,也不要使用酒精、碘酒、紅藥水、紫藥水等塗抹傷口。

如何預防擦傷、割傷?

1. 正確並小心使用鋒利的器具,如剪刀、菜刀等;

2. 可以考慮購買刀頭圓鈍的安全剪刀;

3. 動作可以慢一點,看清楚了再行動,時刻留心,避免摔倒、磕碰;

4. 對於年紀較大的老人,家人也需要格外用心照顧。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一、判斷

只有二度燒傷和三度燒傷需要處理。

二度燒傷

  • 潮紅色
  • 有水皰
  • 組織液滲出

三度燒傷

  • 白色或炭化
  • 皮膚乾燥
  • 血管栓塞

二、處理

被火焰或閃燃導致的小面積二度燒傷或三度燒傷

  • 在流動自來水下衝洗傷口,至少 15 分鐘
  • 在冷水下用剪刀剪去創面周圍衣服
  • 脫下創面周圍衣服
  • 緩慢脫下創面衣服
  • 前往急診室就診

化學燒傷(如酸鹼等腐蝕性液體所致的燒傷)

  • 撥打 120
  • 清理現場化學品
  • 幫助患者對傷口進行稀釋沖洗
  • 一直衝洗,直到急救人員抵達

眼內化學燒傷(如果是被腐蝕性液體濺入眼睛)

  • 撥打 120
  • 確保受到傷害的眼睛置於水流下方
  • 用流動自來水沖洗眼睛
  • 一直衝洗,直到急救人員抵達

大面積燒傷

  • 撥打 120
  • 用室溫的流動自來水沖洗 不要超過 2 分鐘
  • 用保鮮膜包裹整個創面
  • 保持體溫
  • 等待急救人員處理

萬萬不要

  • 不要冰敷
  • 不要使用牙膏、香油、食醋等物品
  • 不要擅自挑破水泡
  • 大面積燒傷後口渴,禁止飲水,應遵醫生的囑咐,用乳酸鈉林格液或 NS 進行補液

操作事項

  • 沖洗和浸泡水溫最好保持在室溫
  • 脫下創面衣物時,如果有撕脫感,無需脫下
  • 大面積燒傷沖洗時間不能超過 2 分鐘,可以不沖洗
  • 化學燒傷沖洗時,水流應沿創面流向下水道,不要經過未受到傷害的皮膚

就醫須知

  • 二度燒傷應當前往醫院處理,並使用含銀燒傷用乳膏
  • 直徑大於 2 cm 的水泡應由醫生挑破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扭傷後有什麼表現?

腳踝是最容易扭傷的部位,扭傷後,受傷部位周圍的肌肉會感覺疼痛且難以活動,關節處可能會腫脹,皮膚表面產生淤血,不能負重行走,用手按壓受傷部位會非常疼痛。

扭傷了該怎麼辦?

1. 停止走動

扭傷後,應立即停止運動,若繼續運動或行走可能會加重損傷。

2. 冰敷

扭傷後的 48 小時內,可用毛巾包裹冰袋或用冰鎮礦泉水冰敷扭傷的位置,能減輕因扭傷導致的炎症腫脹,同時也能減輕疼痛。

絕對不要熱敷!

冰敷次數的建議:受傷後第一天,每小時冰敷 1 次,每次 20 分鐘;第二天,共冰敷 3~4 次,每次 20 分鐘。

3. 抬高患處

如果是不太嚴重的外側踝關節扭傷,平臥休息的時候可以在受傷的腳下墊一個枕頭,讓腳踝高於心臟平面,緩解充血和腫脹。

4. 服用止痛藥

如果非常疼痛,影響生活質量,可諮詢醫生或藥師使用止痛藥。

5. 必要時儘快就醫

嚴重的扭傷可能導致骨折,需要醫生來處理。自行處理可能導致骨折癒合不良,影響腳踝的運動功能。

出現下列任一情況時,更應及時去看醫生:

(1)完全不能動,一動就特別疼

(2)冰敷、休息後疼痛無好轉

(3)受傷部位變成紫青色、麻木沒有知覺或是有刺痛感

如何預防扭傷?

  1. 選擇一雙合腳的鞋。
  2. 平時多進行戶外活動,增強體質,加強肌肉力量。
  3. 嘗試做一些加強平衡能力的運動,比如瑜伽。
  4. 下臺階或體育活動時,多注意安全。
  5. 從事強度略高的體育活動,如球類運動時,要做好熱身運動,佩戴護踝。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跌倒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傷害?

跌倒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可輕可重,輕時的可能只是皮膚擦傷,而嚴重的跌倒可能造成骨折、腦出血。

老年人由於身體原因,相較於其他人群更容易跌倒,跌倒後也更容易發生嚴重傷害。

跌倒摔傷了,怎麼辦?

1. 自己跌倒了

(1)切勿驚慌,先趴在地板上求助他人。

(2)如獨自在家,身體緩慢活動以評估自己是否受傷。

(3)如能活動,緩慢爬到最近的牆壁、沙發或椅子邊,試圖攙扶並站起來。

(4)如不能活動或爬行,儘快想辦法聯繫家人、鄰居或 120。

2. 發現別人跌倒了

跌倒後可能出現的較為嚴重的情況就是骨折和顱內出血。因此需要注意觀察:

(1)四肢是否出現疼痛、不能運動或者變形等;

(2)觀察其意識是否清醒、臉色是否正常(有無發青或蒼白)、是否有嘔吐等。

出現上述任何一個情況時應及時送醫院急診科。

如何預防跌倒?

跌倒後最常見的嚴重傷害是骨折,尤其是髖部骨折,骨折後如果不經手術治療,就只能長時間躺床上,最終常因為護理不周導致皮膚潰爛、肺炎、血栓等離世。因此「預防」比「怎麼辦」更為重要。

1. 瞭解健康狀況和用藥情況

(1)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眼科檢查和心血管檢查。

(2)飲食中保證足夠的鈣和維生素 D。

(3)戒菸。

(4)避免過量飲酒。

(5)注意查看藥物說明書,很多藥物會引起疲乏或改變精神狀態,從而大大增加跌倒的風險。

2. 鍛鍊

(1)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合適、有效的鍛鍊計劃。

(2)如果身體條件允許,參加一些能夠增加敏捷、力量、平衡、協調的鍛鍊活動,如散步、跳舞及適當力量訓練,可幫助改善骨骼強度、減緩骨質疏鬆症進程。

(3)多與同齡人溝通交流,分享各自的鍛鍊計劃,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3. 選擇適合鞋子

儘量選擇防滑的、不用繫鞋帶的鞋子,穿舊或穿變形的鞋子要及時更換。

4. 改善家居環境

大量研究表明,家中即使是經過最簡易的改裝,也可以大幅降低跌倒發生幾率。主要的改裝目的是:防滑、減少障礙、保證照明。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溺水後會有什麼表現?

溺水後,輕者可表現為面部青紫、腫脹,嘴唇蒼白,雙眼充血,口鼻孔處充滿泡沫,肢體冰冷,呼吸微弱或呼吸困難,甚至抽搐;重者可能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停止、沒有任何反應。

發生溺水了,該怎麼辦?

1. 立即撥打 120

發現溺水後,立即撥打 120 急救電話,在等待救援的同時施救。

2. 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施救

會游泳不代表會水中救援,不要盲目施救。

  • 如果環境危險,先撥打 119 求救;
  • 儘量利用繩索、救生設施進行岸上救援;
  • 儘量多人一起施救,避免單兵作戰。

3. 簡單處理,等待救援

如何處理視溺水者的具體狀況而定,如果不確定自己能否正確施救,不要貿然對溺水者展開急救,以免造成二次傷害。不要採用任何的「控水」方法。

(1)清醒,有呼吸和脈搏

呼叫 120 後,陪在溺水者身邊,有條件時可以換上乾衣服,裹上毯子,注意保暖,然後等待救援人員。

(2)昏迷(呼叫無反應),有呼吸有脈搏

清理溺水者口鼻中的異物,並使其保持在側臥位,等待救援人員。等待過程要密切觀察呼吸和脈搏情況,必要時進行心肺復甦。

(3)昏迷,無呼吸有脈搏

類似假死狀態,無呼吸,脈搏微弱瀕臨停止,此時應清理溺水者口中的異物,進行人工呼吸,脈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強。恢復呼吸後,保持側臥位,注意保暖,等待急救人員的到來。

(4)昏迷,無呼吸無脈搏

立刻清理口鼻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按先人工呼吸、後胸外按壓的順序進行心肺復甦,並持續至患者呼吸脈搏恢復或急救人員到達。

如何預防溺水?

  1. 從事水上作業的人(如漁夫)應定期進行體檢,癲癇等慢性疾病患者不宜從事水上工作。
  2. 從事水上作業的人應儘量掌握一些心肺復甦的技能。
  3. 游泳或划船時,不要飲酒、服用可能引起嗜睡的藥物,在船上有條件要穿救生衣。
  4. 不要在情況不明的水域,比如野外的河道、湖泊等處游泳。
  5. 下水前做好充分準備,不宜在水溫較低的水域游泳。
  6. 在水上公園、海灘、碼頭等地方遊玩時也要注意安全。

突發危急疾病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心肌梗死時有什麼表現?

1. 典型表現為胸痛。多數人表現為胸口劇烈、持續的疼痛,呼吸困難,更換姿勢並不能緩解,常常會感到煩躁、恐懼,甚至會有自己快要不行的感覺。

2. 不典型的表現可以有:胸悶,感覺胸口壓了塊石頭,總想長出氣;胃部不適,這種不適的感覺持續加重且範圍擴大,有時還會有嘔吐表現;感覺疲勞,頭暈,出冷汗;不典型的疼痛,如牙痛、後背痛、手臂麻木等。

3.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狀一般會持續 30 分鐘以上,含服硝酸甘油無法完全好轉。超過 15 分鐘的上述症狀,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心肌梗死了,怎麼辦?

急性心梗是患者自己無法處理且死亡率較高的危重急症,一定要儘早就診,寧可搞錯也不要漏過。不可輕信任何導致延誤就醫的偏方竅門。

1. 及時呼救

如果出現了上述症狀,第一時間向家人和周圍的人求助,或直接撥打 120 急救電話。

2. 控制情緒,減少活動

情緒激動和活動會增加心臟耗氧量,加重病情。此時,應控制緊張情緒,緩慢深呼吸,儘量臥床休息,並注意避免摔倒造成的意外傷害。

3. 慎選藥物

明確血壓不低後,再使用硝酸甘油。如果沒有測量血壓的條件,自己感覺脈搏弱、伴有頭暈、大汗的情況時,不要盲目服用硝酸甘油。也不要擅自服用阿司匹林。

4. 吸氧

有條件的話,儘快吸氧,可以緩解症狀。

5. 其他

如果病人呼吸和心跳驟停,周圍人員應儘快撥打 120,並立即進行心肺復甦,直到急救人員到達。

如何預防心肌梗死?

  1. 戒菸,少喝酒。
  2. 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尤其是超過 55 歲的男性和超過 65 歲的女性;積極治療冠心病。
  3. 有心絞痛發作的病人,家中常備硝酸甘油,還可以準備血壓計和吸氧設備。
  4. 健康飲食,適量運動,平穩情緒。
  5. 高風險人群可以把相關病歷、檢查報告、醫保卡等放在一起,萬一發病,可方便迅速取用。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中風會有什麼表現?

腦卒中即大家所說的中風。

出現下面情況時,很可能就是發生中風了:

(1)肢體麻木,活動不靈活;

(2)口角向一側歪斜;

(3)突然出現的反應能力下降;

(4)血壓忽高忽低;

(5)陣發性的頭痛和頭暈,並越來越劇烈;

(6)間斷出現癱瘓或口不能言;

(7)昏睡,不能喚醒,或呼之不應。

除了這些可能的中風先兆,有些病人還會出現劇烈如噴射般的嘔吐、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狀。

突然發生腦中風了該怎麼辦?

如果發現身邊有人出現以上症狀,懷疑腦中風了,一定要馬上送醫院或者撥打 120。發病到接受治療的時間越短,治療的效果越好。

如何預防腦中風?

1. 健康的生活方式

(1)飲食上,注意低脂、低鹽,多吃水果、蔬菜。

(2)抽菸、喝酒的人容易發生中風,戒菸酒能降低患中風的可能。

(3)控制體重:肥胖會增加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風險,同時也會增加發生中風的可能。

(4)堅持運動:堅持每天運動半小時。

2.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能提前發現危險因素,在中風發生前,及時控制危險情況。

3. 控制好已有疾病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心房顫動)、動脈粥樣硬化的人,更容易發生腦中風。對於這些人,控制好已有的疾病是預防的關鍵。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低血糖時有什麼表現?

虛汗、頭暈、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顫抖、飢餓感、無力、手足發麻、說話含糊不清。嚴重低血糖可出現煩躁、性格改變、定向障礙、癲癇發作等表現,甚至可以引發昏迷。

測血糖值常常低於 3.8 mmol/L,但對於長期高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人,在血糖值較高時也可能出現低血糖的症狀。

低血糖該怎麼辦?

1. 迅速補充血糖

嚼 1~2 粒方糖、果糖,或者吃麵包 1~2 片、餅乾 5~6 塊,如效果不理想,可以再吃一次,並及時就醫

2. 如身邊的人低血糖發作,應迅速為其測量血糖

如果病人清醒,可喂糖水,如已昏迷,可以在口腔內塗蜂蜜等

3. 短時間內沒有緩解,撥打 120 或立即就醫

如何預防低血糖?

1. 糖尿病人要養成吃飯定時定量和定時測血糖的習慣,不擅自改變用藥劑量,不擅自減餐;大量運動前諮詢醫生,制定合理的用餐計劃。

2. 正常人注意一日三餐,確保適當的能量攝入,不可盲目節食。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發生高血壓危象時有什麼表現?

高血壓危象說的是,7 天內血壓急劇升高,血壓超過 230 / 120 mmHg 或僅舒張壓超過 120 mmHg。

出現高血壓危象時常有以下表現:

(1)血壓超過 230 / 120 mmHg 或僅舒張壓超過 120 mmHg;

(2)其他不舒服:明顯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等,也可以出現看不清東西、抽搐、意識不清。

發生高血壓危象時,如果血壓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可能導致大腦、腎臟損傷,甚至出現主動脈夾層(身體的一根血管出現撕裂),嚴重的時候可直接導致死亡。

高血壓危象該怎麼辦?

當突然出現頭暈、頭痛、看不清東西、噁心嘔吐、心絞痛等症狀,並且測血壓超過 230 / 120 mmHg 或僅舒張壓超過 120 mmHg 時,應按照下面處理:

(1)如果平常規律服用降壓藥,當天可加倍服用平日所用降壓藥,然後立即去醫院;

(2)如果平常沒有規律服用降壓藥,應立即按正常量服用平日所用降壓藥,然後立即去醫院;

(3)如果平常從未使用降壓藥,不建議自己服用降壓藥,應立即去醫院。

避免步行或跑去醫院,應選擇乘車,必要時可撥打 120。

如何預防高血壓危象?

1. 重中之重——每天監測血壓

養成每天自測血壓的習慣,如方便的話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時間測 3~4 次,並把所測血壓全都記錄下來,這對於醫生調整藥物劑量和種類非常關鍵。

2. 堅持、規律服用降壓藥

避免隨意換藥、增藥、減藥、停藥。一定要在心內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調整。

3.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1)低鹽低脂,清淡飲食。

(2)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加班、過度飲酒等誘發因素。

(3)避免寒冷刺激及環境突然改變。

(4)避免情緒激動、過度興奮、過度悲傷。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下肢靜脈血栓有什麼表現?

如果突然出現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咳嗽、咳出血(咯血),需要小心肺栓塞。可能會伴有煩躁不安、皮膚青紫、發熱、大汗和意識喪失等症狀。

肺栓塞多是下肢深靜脈裡的血栓脫落,順著血管流到肺,堵住了肺部血管引起的。常見於下肢血液循環不暢、血液粘稠、血管損傷、凝血功能異常、骨折、腦卒中等病人,如果患有這些疾病,應當格外警惕。

下肢靜脈血栓該怎麼辦?

必須立即撥打 120 求助。肺栓塞是可能致死的急性突發疾病。

保持病人在舒適的姿勢,減少活動;安撫病人,保持情緒穩定。

持續觀察病人的呼吸、心跳、意識,如果出現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醫生可能會讓患者做 X 線胸片、心電圖、肺動脈增強 CT、心臟彩超等檢查,幫助診斷。

如果確診,一般會根據具體病情,在下腔靜脈放置濾網或進行溶栓、抗凝等治療。

如何預防下肢靜脈血栓?

肺栓塞的早期預防十分關鍵。血栓可來源於全身任何靜脈,但最多的還是來自下肢深靜脈,故需要積極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肺栓塞的高危人群,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幾點:

  1. 適當運動,戒菸忌酒,健康飲食,控制體重;
  2. 多飲水,保持小便通暢;
  3. 避免久坐不動,坐一陣子後,要起身活動,或動動關節腳趾,按揉腿部;
  4. 對於臥床或不能自主活動者,需要採取機械輔助,如彈力襪、加壓泵等,幫助肌肉活動,家屬也可以為其進行肢體按摩,改善下肢靜脈血流;
  5. 有靜脈血栓栓塞史的人群,最好能定期檢查,如遇到上述症狀,及時就診。

肺栓塞的高危人群有:

  1. 大型手術後的病人,如急性胸腹部手術,髖關節、膝關節置換術、股骨骨折、脊柱損傷等;
  2. 久坐久站,長時間操作電腦,長時間坐飛機火車的人群;
  3. 長期臥床者;
  4. 肥胖或血脂較高的人群;
  5. 患有惡性腫瘤、心功能不全、凝血功能異常等疾病的人群。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癲癇發作時有什麼表現?

癲癇發作持續時間,表現各有不同。比較典型的表現就是抽搐、眼球亂動、意識喪失。

癲癇發作時該怎麼辦?

癲癇一旦發作就無法阻止。能做的是儘量減少病人在發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道阻塞最可能致命,而癲癇發作時嘔吐物常常會導致呼吸道阻塞。

1. 將病人調整為側躺姿勢

這樣有助於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排出,避免嗆到或者引起吸入性肺炎;如果身體姿勢無法調整的話,請將病人的頭部向兩側偏轉,並及時擦去分泌物。

2. 取下病人身上眼鏡等尖銳物品

如果可以的話請取出假牙;鬆開病人的領帶,解開或脫掉緊身衣服,使病人可以順暢呼吸。

3. 保護患者不要跌傷或撞傷

但不要強行按動病人,以免引起骨折;冷靜等待發作停止,記錄發作時間和停止的時間;如有必要請撥打 120 急救電話。

大部分癲癇發作是不需要送醫院的,除非時遇到以下幾種情況:

(1)發作時間過長(超過 10 分鐘);

(2)短時間頻繁發作(30 分鐘內發作 3 次以上);

(3)連續兩次發作並且中途沒有恢復意識;

(4)呼吸困難或受傷。

5. 常見誤區,一定不要這樣做

(1)癲癇時不要使勁掐人中

掐人中不僅無法終止抽搐,還有可能帶來額外的傷害,比如壓傷等。

(2)癲癇時不要往嘴裡塞東西

癲癇發作時強大的咬肌閉合有可能導致患者會咬斷塞入的東西,而斷裂物品有可能導致窒息,危及生命。

如何預防癲癇發作?

1. 堅持規律服用抗癲癇藥

堅持規律服藥是控制癲癇,預防癲癇發作的關鍵。千萬不要擅自停藥。

2. 避免誘發因素

睡眠缺乏、咖啡、酒精等都可能誘發癲癇發作。應注意避免。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哮喘發作,有什麼表現?

哮喘發作可急可緩,大多數會表現出焦慮、壓抑或恐慌的情緒,呼吸短促、咳嗽、喘息,臉色蒼白且出汗,嘴唇、耳垂和手指頭會因缺氧而發紫,更嚴重時,患者會不省人事。

哮喘發作,怎麼辦?

必須首先撥打 120 急救電話。

等待救護車時,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1. 病人意識不清楚時:

  • 確保患者處在安全、空氣流通的地方;
  • 觀察是否有反應;
  • 輕輕向上抬起病人的下巴,這樣會幫助病人張開呼吸道;
  • 如果病人出現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 靜待救護車到達。

2. 病人症狀較輕、意識清楚時:

  • 確保病人處在安全、空氣流通的地方;
  • 幫助病人保持舒適的姿勢,比如坐著及前傾;
  • 安慰病人,告訴他慢慢深呼吸;
  • 哮喘病人一般會隨身攜帶哮喘噴霧,其外觀呈「L」型,可幫助病人找到,並且遞給他使用。

注意:症狀嚴重時,病人可能會不斷吸入噴霧劑,但過量使用藥物也可能危及生命,應當保持與 120 醫生的電話聯繫,獲得指導。

怎麼預防哮喘發作?

一旦確診為哮喘,要有長期跟疾病戰鬥的準備。

1. 避免誘因

長期控制避免哮喘發作是重中之重。每個哮喘病人的過敏原可能不完全相同,可以去醫院通過過敏試驗確定過敏原,牢記心中,在生活中迴避這些因素。

常見的誘發因素包括:含有過敏原的食物、過冷的飲品、動物皮毛、化學纖維、刺激性氣味、塵蟎、花粉、黴菌、空氣汙染物、化學刺激物等。

2. 監測病情

要學會在家自行監測病情變化,堅持寫哮喘日記,這可以幫助你判斷在哪些時候或接觸什麼東西會增加哮喘發作的風險。

3. 攜帶藥物

生活中要按照醫生意見堅持規律用藥,同時應隨身攜帶藥物,一旦出現先兆,要提高警惕,發病時要知道簡單的自我處理,掌握平喘藥物的使用和吸入技術。

4. 適當運動

可以選擇恰當的運動,增強體質。得了哮喘後,不是不能運動,症狀控制良好時,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反而會增強免疫力,減少發病。運動前,要做適當熱身,開始前 15~20 分鐘,應吸入哮喘藥,預防運動性哮喘發作。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尿路結石會怎樣?

大部分人可能沒有感覺,也可能出現腰痠、疼痛、無尿、噁心嘔吐或者尿血等。

尿路結石要怎麼處理?

根據泌尿結石不同的位置和大小,取石方法也完全不同的,具體問題還需要去醫院檢查後,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切勿盲目相信江湖秘方。

目前對於尿石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方法:

藥物治療主要是增加液體攝入量,增加尿量;控制感染;促進輸尿管蠕動,加速結石排出。結石小於 0.6 cm,症狀不明顯,無腎功能損害者可選擇藥物治療。

2. 體外衝擊波碎石

體外衝擊波碎石主要適用於腎臟和輸尿管上段小於 2.5 cm 結石。當結石體積過大時,需要多次碎石,結石清除時間長,結石殘留率高。

另外,有出血性疾病、感染、帶有心臟起搏器、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尿路梗阻及妊娠婦女等人群,不適合採用體外衝擊波碎石。短時間內頻繁接受體外碎石容易引起腎臟功能損傷,碎石間隔時間必須大於一週。

3. 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

輸尿管鏡是應用細小的輸尿管鏡經尿道插入膀胱,然後上行進入到輸尿管,在直視下進行碎石。

此法主要適用於輸尿管中下段結石,目前新興的輸尿管軟鏡也可應用於部分腎臟結石患者。有尿路狹窄、嚴重扭曲的患者不宜採用。

4. 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

此法是通過先在患者腰部打一個直徑約 0.6 釐米的小孔,在皮膚與腎臟之間建立一個通道,然後將筷子粗細的內窺鏡伸入到腎臟的結石部位,最後將結石擊碎、取出。

即使結石體積較大如鹿角形結石,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同樣可以適用,是目前治療腎臟結石應用最廣泛的微創手術方法。

5. 腹腔鏡輸尿管取石

主要適用於原先考慮開放手術,大於 2 cm 的輸尿管結石。腹腔鏡輸尿管取石已逐漸代替開放性輸尿管取石,是一種可以選擇的手術方法。但存在手術費用較貴,術後漏尿、狹窄等併發症。

由於開放手術對患者會造成較大的創傷,目前已較少應用。

1. 增加飲水量,稀釋尿液

我們小便的時候,會發現如果喝水較多時,尿液顏色呈透明清亮,如果喝水較少,尿液顏色會呈黃色。

如果飲水過少,尿液會呈過飽和狀態,導致結石形成。一般推薦正常人每日液體的攝入量在 2.5~3L,尿量在 2~2.5L,保持尿液顏色呈清亮淡黃為宜。

但是,腎功能和心臟功能不好的人,應注意適量飲水,勿過量。

2. 調整飲食結構

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少吃高脂食物,適當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如果既往患有泌尿結石,飲食上應該根據結石成分,按醫生意見更改飲食結構。

3. 保持良好心態,適當增加運動

適當運動可以預防泌尿系統結石。但運動後,如果水分丟失過多,應及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感覺口渴難耐時才想起要喝水。

4. 結石成分分析,指導預防復發

已經患過泌尿系統結石的人,可以根據已排出的結石或手術取出的結石進行結石成分分析,明確其成分,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

比如:

尿酸結石是體內嘌呤代謝紊亂的產物,可以採取鹼化尿液、少吃動物內臟、海鮮、限制高蛋白食物、少喝啤酒等措施預防;

感染性結石患者應控制尿路感染問題;

草酸鈣結石患者應少吃菠菜、歐芹、花生和紅茶等富含草酸的食物;

磷酸鈣或磷酸鹽類結石的患者,則應少吃蛋黃、豆類和奶類。

如果泌尿系統結石是由其他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尿路梗阻等引起,應該同時治療,以避免結石復發。

建議每年能夠接受一次泌尿系 B 超檢查,以發現是否存在結石。對於既往已經有結石的患者,至少每半年複查一次 B 超和尿液常規檢查,主要目的在於觀察結石有無繼續增大,位置有無變動,以及是否存在增加結石發生的尿路感染。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一、識別心臟驟停

拍打患者雙肩,在耳側大聲呼喚患者:

如果沒有反應

將頭側放在患者頭部上方,耳朵位於患者面部上方,眼睛望向患者胸部,觀察胸腹部是否起伏。

如果沒有起伏

進入下一步

二、呼叫急救系統

撥打 120,講清所在位置,留出通道。

三、開始胸外按壓

雙手重疊,下面那隻手的掌根置於胸骨下半段,按壓位置約為劍突上兩橫指。交迭雙手,垂直向下,快速用力按壓 30 次,每分鐘 100~120 次,每次 5~6 釐米。

四、進行開放氣道

  1. 將一隻手置於患者額頭
  2. 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提起下頜的骨性結構
  3. 嘴角與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

五、進行人工呼吸

  1. 用手捏住患者鼻子;
  2. 對患者的嘴巴吹氣,持續大約 1 秒;
  3. 見到患者胸腹部起伏後即可停止;
  4. 進行 2 次人工呼吸,返回第三步,繼續進行胸外按壓。

六、進行體外除顫

除顫可以終止多種無效的心臟跳動,是醫生拯救心臟驟停患者時常用到的手段。目前一種名叫自動體外除顫器的設備,已經可供普通人使用。如果身邊有自動體外除顫器,可以按如下步驟開始除顫:

  1. 除顫儀抵達後,將電極片置於患者身上;
  2. 按下分析按鈕,分析期間不要觸碰患者;
  3. 如果不建議除顫,返回第三步繼續進行胸外壓,如果建議除顫,離開患者,並按下電擊按鍵;
  4. 完成除顫後,重複步驟三-四-五,按次序進行,連續 5 個循環,再判斷是否需要繼續除顫。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突發耳聾,有什麼表現?

一邊或兩邊耳朵聽力下降或聽不見。可短期內突然發生,也可以是長期的聽力緩慢下降。

耳聾可伴有耳鳴、耳悶塞感、耳痛、流膿、眩暈等症狀。

突發耳聾,怎麼辦?

多數耳聾沒有合適的自行處理措施。

因此一旦出現耳聾或聽力下降的情況,應及時去正規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醫生會通過聽力檢查、耳常規檢查、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還有一些功能檢查等方法,結合症狀表現,綜合做出診斷,並給予相應治療。

如何預防突發耳聾?

  1. 鍛鍊身體,作息規律,勞逸結合,預防感冒;
  2. 健康飲食,營養均衡;
  3. 注意調節心理健康;
  4. 避免嗓音環境,避免長時間使用耳機;
  5. 不隨便挖耳;
  6. 儘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如鏈黴素、慶大黴素等。若有耳聾病史,就診開藥時應向醫生說明;
  7. 積極治療相關疾病,如鼻炎、糖尿病、高血壓等。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突然失明會有什麼表現?

視網膜動脈阻塞、中風、眼球外傷、眼底出血等多種疾病都可能導致突然失明。

視網膜動脈阻塞導致的失明可能有這些特點:有的可能是突然的、完全的失明,連光感都沒有;而有的可能在完全失明前會出現,單側眼睛一過性的眼前發黑,幾秒或者幾分鐘後視力又恢復。

中風導致的突然失明可能是一側或者雙眼的視力喪失,同時還可能出現頭痛、嘔吐、看東西旋轉、口角歪斜等。

突然失明瞭,該怎麼辦?

無論是眼球受傷後出現的突然失明,還是非外傷導致的突然失明都應該馬上去醫院或直接撥打 120。

此外,千萬要警惕一過性的眼前發黑。這種情況可能持續幾秒或者幾分鐘後又消失了,如果反覆多次出現的話一定要馬上去醫院眼科。一過性的失明很可能是視網膜動脈阻塞引起的,這種疾病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果治療晚了可能造成永久的失明。[1]

2. 眼球外傷導致失明的處理

(1)使用乾淨的金屬眼罩或紙杯蓋住眼睛,乾淨毛巾也可以。

(2)遮蓋眼睛時注意「三不要」:不要用力按壓眼球,蓋住就好;不要移除眼內異物;不要接觸眼球。

如何避免突發失明?

預防突發失明的關鍵在於預防導致失明的疾病,比如視網膜動脈阻塞、中風、眼球外傷、眼底出血。

(1)控制好慢性病

高血壓、糖尿病的人更容易發生視網膜動脈阻塞、中風等。

(2)定期體檢

儘早發現潛在的疾病,儘早干預。

收好這 36 個應急錦囊,遇到小病不再慌,值得分享

骨折有什麼表現?

骨折後,一般表現為局部疼痛、血腫或腫脹、運動有障礙。

骨折可能是骨折處移位,導致患肢外形改變,比如短縮、成角或旋轉;可能是原本固定不能活動的部位,出現了不正常的活動;嚴重時骨折處的骨頭甚至可能戳出皮膚表面。

骨折了,怎麼辦?

1. 止血

如果骨折部位出血,可用手或乾淨的繃帶按壓或綁住靠近心臟方向的出血點。

2. 暴露傷處

把受傷部位的衣物脫下來或者剪掉,動作一定要輕柔。

3. 冰敷

有條件的話,用毛巾包著冰袋或冰塊敷在受傷部位。

4. 固定傷處

不要移動受傷的肢體,用木板、樹枝、硬紙片甚至摺疊多層的報紙進行必要的固定。因為傷處可能有內出血,不能固定過緊。

5. 儘快就醫

簡單處理後儘快就醫,在看醫生前,先不要吃喝,以防可能需要做手術。

如果是脊椎骨折,不要移動傷者,馬上撥打 120 急救電話。

如何預防骨折?

骨折最常見的原因是單純的外傷性骨折,但中老年人還要注意另外兩種類型的骨折:疲勞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疲勞性骨折多是因為骨骼長期受到反覆的、集中的、輕微的損傷,或發生骨囊腫,多發生在肋部、小腿或腳掌。

病理性骨折指在因為某些疾病而發生的骨折,比如骨質疏鬆、骨腫瘤、內分泌紊亂等,這種情況在遇到輕微的外力(甚至沒有外力,只因有自身的重力作用)時就可能發生骨折。

  1. 下樓梯的時候要注意安全。
  2. 進行強度較大的運動時,要充分熱身,佩戴頭盔、護肘、護膝等護具。
  3. 視個人身體情況決定是否使用柺杖,避免摔倒。
  4. 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
  5. 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反覆骨折,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