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縣革命史實勝跡:(一)陝北特委第四次會議舊址

佳縣自然人文景觀群芳疊翠,各競妖嬈。有全國罕見的山城鐵佳州;西北地區最大的道教聖地白雲觀;有黃河奇景香爐寺、宋代石窟雲巖寺等眾多自然人文景觀。同時,佳縣也是革命老區,是著名頌歌《東方紅》的故鄉。1940年佳縣獲得解放,成為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47年,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部轉戰陝北來到佳縣,在佳縣生活戰鬥了100個日日夜夜,這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

佳縣革命史實勝蹟:(一)陝北特委第四次會議舊址

1933年,蔣介石調集重兵圍攻陝甘革命武裝,陝北軍閥井嶽秀派兵清鄉“剿共”,實行保甲政策,妄圖將革命力量全部消滅。加之革命隊伍內部,由於個別領導人推行“左”傾盲動主義的錯誤路線,強令紅二十六軍主力南下,結果慘遭失敗,整個西北地區形勢險惡。中共陝北特委為了針鋒相對地開展武裝鬥爭,儘快扭轉被動局面,決定召開第四次特委(擴大)會議。這次會議是陝北革命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革命轉變時期的一個光輝里程碑。

佳縣革命史實勝蹟:(一)陝北特委第四次會議舊址

會議舊址:在縣城西北約15公里的劉家山鄉高起家坬村共產黨員高錄孝、高錄忠家裡。這是一個有5孔窯洞的宅院,會議就在西起第二孔窯的掌窯內召開。出席會議的特委成員有馬明方、馬文瑞、王兆卿、畢維舟、崔逢運、魯學曾等;還有各地區黨組織的代表,如崔田夫、崔田民、高朗亭、趙福祥等;佳縣代表張達志、高長久、張崗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陝北特委代理書記馬明方主持,主要議題是:傳達中共中央北方局對陝北工作的指示精神;總結特委工作;在分析陝北革命鬥爭形勢的基礎上,著重討論瞭如何在陝北開展游擊戰爭問題;選舉了新的特委委員。會議共開了四天。

佳縣革命史實勝蹟:(一)陝北特委第四次會議舊址

會議決定:(一)發動群眾廣泛開展抗糧、抗捐稅、抗租的群眾運動;(二)武裝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工農紅軍;(三)普遍組織農民聯合會、互濟會、婦女會、赤衛隊、少先隊、遊擊小組,向敵人進行各種鬥爭;(四)打土豪分田地,沒收豪神地主財產,分配給無地少地的勞動農民;(五)建立革命根據地,在革命活動比較成熟和鞏固的地區,建立革命委員會,建立工農蘇維埃民主政權;(六)大力發展黨和共青團的組織,恢復和加強縣、區黨組織的建設,加強黨在各方面的領導作用。

會議增補張達志、崔田民、崔田夫、高長久四名同志為特委委員。

佳縣革命史實勝蹟:(一)陝北特委第四次會議舊址

高起家坬陝北特委第四次(擴大)會議,標誌著陝北特委對武裝鬥爭由組織準備向武裝起義轉變;標誌著陝北游擊戰爭由秘密向公開轉變;它對陝北武裝革命和陝北蘇區的建立起了決定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