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的孩子居然處於叛逆期?

寶貝兒,能不能把小汽車放到玩具筐裡?

熊大,熊大,你等等俺!媽媽,熊大又沒有等熊二

媽媽!你看!光頭強又在砍樹了!

。。。。。。

到這裡我胸中的濁氣已經快按捺不住了,不知道你有沒這種想死的經歷,對於這個時期孩子出現的這種狀況,其實嚴格意義說,這也是叛逆的表現。這個時期孩子最主要的表現是“反抗”。

追究現象背後的本質,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實際上並不難找出原因:

一,我要表達,我有想法。

2-4歲的孩子居然處於叛逆期?

孩子從吱吱呀呀的說話到清晰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說明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是思維。他們更描述眼前看到的事——儘管有時很“誇張”,有時還會向大人們表達他們內心的想法和要求——儘管有時無法“兌現”。但是由於寶寶們掌握的字、詞彙量很少,無法真實表現他們的內心世界,有時一些家長缺乏耐心,又不認真觀察,不瞭解孩子心理特點的家長便會錯誤理解孩子的本義,孩子本來說向東,家長理解成了向西,這難免讓寶寶不滿意,甚至鬧情緒了。

二.孩子的“單項思維”不容忽視

2-4歲的孩子居然處於叛逆期?

家長們常常會忽略2-4歲的孩子們有一種遊戲心理。當大人們經常制止的事,他們反而會認為很好玩兒。

比如假期決定去海邊玩沙子出門了才發現忘記帶玩具了,這時如果你說,已經下樓了咱們下次再帶吧,可孩子偏偏就不,非要回去拿怎麼辦?還比如幾個寶寶一起玩耍,孩子就把自己的玩具掩護起來誰都不讓玩,怎麼辦?

對於“第一反抗期”裡孩子們的表現,不管頂嘴也好,還是遊戲心理也罷,都需要家長們冷靜面對,用不著去和孩子們著急,也不用去焦慮。

方法一、走到孩子身邊,蹲下來告訴他:“我需要幫助”

2-4歲的孩子居然處於叛逆期?

當你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只需要提醒或者鄭重告訴孩子一遍或者兩遍就夠了。如果他們仍在自顧自地做著手裡事,或者在專注於玩兒時,請不要再說第三遍了,如果你這樣做了,就等於白白浪費你的感情。因為孩子壓根就沒聽你說啥,更沒有去執行的意願。如果你喋喋不休的話,就等是廢話了。

面對充耳不聞的孩子,請家長冷靜地走到孩子身邊,不妨蹲下來,靜靜地看著孩子,這時你會發現專注於手裡事情的孩子,會逐漸把目光轉移到你的身上。抬起頭望著你,這時做為家長,當能和孩子進行目光交流,表情交流時,意味著你可以用最簡潔的語言告訴孩子你要做什麼的時候了。這裡要提醒家長一點:儘可能不要用命令的話語,而是用請求幫助的口吻。因為對於這麼大的寶寶來說,非常願意幫助人,甚至他會毫不推辭地願意接受你的請求。但如果你命令孩子“你馬上去幹某某事”時,孩子可能會反駁“憑什麼是我去,為什麼不是你去?”,呵呵,一句話,便會讓你哭笑不得。

方法二、巧妙的用注意力轉移法來應對孩子的單向思維。

2-4歲的孩子居然處於叛逆期?

對待“第一反抗期”的寶寶們,家長無需急三火四地給他們講道理,更用不著武力來制止孩子,只需要冷靜一些,用注意力轉移法,將孩子一心想做的事,想要的玩具,或者非要實現的想法給轉移了,便可以讓孩子順著你的思路走了。

注意力轉移法,家長要靈活運用,在寶寶們鬧情緒的時候,不妨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暫時給自己一個尋找方法的間隙,同時也避免了激起孩子的倔強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