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保利雲禧 匠人101人物誌Ⅰ:成功路上無捷徑

匠人了不起的,豈止技藝,他們晨起暮落,不懼枯燥和漫長,在衣食住行每一個角落生動地呈現,久久為功,塑造出一座城市的精神氣質和文明內涵。

傳承舊有,開創新篇,6月30日,碧桂園保利雲禧"匠人101"頒獎盛典隆重舉行,11位復興傳統技藝的匠人脫穎而出,之後一週我們將用細膩詳盡的文字,富有質感的圖片,仔細記錄下他們的故事,致敬非凡匠心。

傳承貢獻獎——孟隆引 飛針引線,刺繡是心裡不滅的夢

碧桂園保利雲禧 匠人101人物誌Ⅰ:成功路上無捷徑

李宇春曾在2015年的春晚上唱了一首歌,"繞指柔破錦千萬針杜鵑啼血聲,芙蓉花蜀國盡繽紛轉眼塵歸塵",歌詞裡描繪的就是傳承千年的蜀中瑰寶——蜀繡。

蜀繡,起源於川西民間,歷史悠久,以其純熟的工藝和細膩的線條位居中國的四大名繡之首,窮工極巧,獨步天下。

在江北,蜀繡大師孟隆引不但傳承了這份古老手藝,在發展中還融入了自己的特點,歷經30多年刻苦專研,各種榮譽紛沓至來,素描作品《達芬奇自畫像》被北京文廣新局收藏,單面繡《白度母》獲第八屆中國(重慶)工藝品、旅遊商品及家居用品交易會金獎。

更難能可貴的是,孟隆引老師不為自己掙名,只為傳承正名,她在鯉魚池小學和鴻恩寺實驗學校分別開設了蜀繡的課外興趣班,將少年與傳承連成一線,讓這門傳統工藝發揚光大,傳承貢獻獎實至名歸。

碧桂園保利雲禧 匠人101人物誌Ⅰ:成功路上無捷徑

孟隆引老師作品

碧桂園保利雲禧 匠人101人物誌Ⅰ:成功路上無捷徑

孟隆引老師作品

爐火純青獎——劉能風 放下屠刀,石刻是風雲際遇的緣

碧桂園保利雲禧 匠人101人物誌Ⅰ:成功路上無捷徑

從殺豬匠到石刻藝術傳承人,一個生動的現實故事往往比傳奇還要精彩。

劉能風,60歲,大足石刻第16代傳人,大足石刻藝術品公司總經理,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享譽盛名的藝術傳人,很多年前竟是個"殺豬匠"。

1980年的一天,23歲的劉能風挑著擔子去縣城賣肉,路過大足石刻景區時,看到一位村民在向外國遊客賣石像,每個石像就賣30元,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30元不是個小數目,於是劉能風動起了腦筋:"我可以自己雕刻石像來賣,既能體現大足石刻的特色,賺錢也挺多。"就這樣機緣巧合,劉能風放下了殺豬的屠刀,住進巖洞,對著大足石刻的造像模仿。

經歷家人的不理解,鄰居的冷嘲熱諷,劉能風仍然潛心苦學,漸漸成了大足石雕藝人的佼佼者,2004年,他用自己首先開發出的紫袍玉製作的"媚態觀音"獲得"首屆中國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金獎,"之後設計製作的漢白玉佛頭曾被國家文物局、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評為"中華民族藝術珍品"。

碧桂園保利雲禧 匠人101人物誌Ⅰ:成功路上無捷徑

劉能風老師作品

碧桂園保利雲禧 匠人101人物誌Ⅰ:成功路上無捷徑

劉能風老師作品

德藝雙馨獎——盧德龍筆墨精湛,書畫是中華民族的魂

碧桂園保利雲禧 匠人101人物誌Ⅰ:成功路上無捷徑

全國著名書畫家盧德龍,2006年被授予"世界華人書畫百傑"稱號,現任重慶市政協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書畫作品被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團中央、全國僑聯、中央統戰部、文化部、北京大學、甘肅博物館、日本美術館、韓國國家博物館以及著名企業家李嘉誠先生等收藏,並在峨眉山、黃山、豐都鬼城等100餘處風景地刻匾、刻碑、展示。

這一連串榮耀的背後,傾注了對書法一生的熱愛,"與文字紙筆相依為命的人",是全國著名作家雁寧對盧德龍老師的評價。盧德龍認為書法應該保持初心,而不是簡單地跟風當下流行的書法家,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盧德龍已深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其書法作品自然率真,不事雕琢,將漢隸及魏碑刻融古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張揚與藝術創新的書法藝術作品。

在文化日益繁榮的今天,人們卻在短短几十年中忘卻了書法,忘卻瞭如何用毛筆寫字,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但盧德龍老師正在用他對生活的態度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讓書法藝術煥發新光芒,讓人們重識書法之美。

碧桂園保利雲禧 匠人101人物誌Ⅰ:成功路上無捷徑

盧德龍老師作品

碧桂園保利雲禧 匠人101人物誌Ⅰ:成功路上無捷徑

盧德龍老師作品

在衰落遺失的邊緣堅守,在不忘初心的路上堅持,成功路上無捷徑,"匠人101人物誌"致敬匠人,傳承經典,更多精彩匠人故事,敬請期待。

碧桂園保利雲禧,碧桂園&保利兩大巨擘聯袂鉅獻,建面約180㎡府院御墅,建面約145㎡花園平墅,以國匠之名,禮獻城市品質人居。

碧桂園保利雲禧 匠人101人物誌Ⅰ:成功路上無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