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爲何低調發展金融帝國?坦言被央行監管太痛苦

一直以來,騰訊的金融業務都是以“霧裡看花”的姿態示人。半隱半現在微信九宮格背後的騰訊金融,一直被外界視為是微信發展的“附屬品”

然而,在8月15日,騰訊發佈2018年二季度財報之後,許多人才恍然驚覺,原來低調背後的騰訊金融已經成長為一個龐然大物,業務橫跨第三方支付、徵信、銀行、基金銷售、小貸、保險代理等領域,牌照豐富程度超過了其他競爭對手。

騰訊為何低調發展金融帝國?坦言被央行監管太痛苦


財報顯示,在社交用戶基礎的支持下,騰訊支付業務的用戶基礎持續擴大。截至2018年6月底,支付業務月活躍賬戶已逾8億,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逾40%。

紅包、轉賬一向是微信支付的優勢,在商業支付方面騰訊金融也不斷髮力,騰訊線下商業支付筆數同比增長280%,商業支付筆數佔總交易筆數的比例首次過半。而騰訊囊括遊戲產業在內的其他業務在2018年二季度就收入人民幣174.96億元!

根據多家券商的報告,騰訊金融當前的估值可達1000億-1400億美金,比肩螞蟻金服,佔到騰訊整個估值的四分之一。騰訊的金融帝國明明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績,卻為何一直低調如此,不為人知呢?

其實外界也有許多揣測,而大家比較認可的說法就是央行對騰訊管得太死,騰訊有苦說不出,只好低調行事,以免央行“痛下殺手”逼得騰訊“斷尾求生”。

我們都知道,目前金融業務分拆已經成為行業慣例,比如阿里系的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還有百度系度小滿金融和小米系小米金融等等。但是對於騰訊而言,如果要把金融板塊獨立出去,一方面會讓騰訊市值大幅縮水,還會影響微信在商業化層面上的諸多發展。馬化騰在2017年兩會上就曾經表示“獨立成立金融集團不是我們的思路,因為這些業務跟我們平臺的耦合非常緊,沒有必要為了分拆而分拆。”

騰訊為何低調發展金融帝國?坦言被央行監管太痛苦


目前,因為受到中國人民銀行逐步提升對第三方在線支付服務提供商集中存款準備金率的要求的影響,騰訊的利息收入不斷下降,甚至不得不向用戶轉嫁被備付金集中存管帶來的影響。騰訊總裁劉熾平坦言:非常痛苦。

在金融嚴監管的大環境下,騰訊不願分拆金融業務,只能低調行事,不與央行正面衝突,以免招致更全面嚴苛的監管,這種以退為進的發展模式也不失為熟稔中國政策環境之下的上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