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沸嶗山清泉水 共飲茗香萬里江——記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

文/宋 毅

盛夏,海濱城市青島遊人如織,“喝青島啤酒吃小蛤蜊”早已是青島招徠外地遊客的“標配”美食。殊不知,青島的好貨多了,嶗山茶就是蜚聲全國的一種。如果走到嶗山區的松嶺路上,就會發現路旁一幢建築上赫然寫著幾個大字——“萬里江茶博物館”,知情者會告訴初來客:這是生產嶗山茶的龍頭企業“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所在地,“萬里江茶博物館”也是北方功能最全的茶葉博物館。

煮沸嶗山清泉水 共飲茗香萬里江——記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

南茶北引 不輸南茶

提起嶗山茶,一般人只知道嶗山綠茶,其實,今天的嶗山茶除綠茶之外,還有嶗山紅茶、白茶、烏龍茶等產品,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品結構。像龍井、烏龍等名貴品種本來產自南方,如今已經落戶在嶗山地區,這是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幾十年堅持將南方茶品種移植到北方,“南茶北引”的結果。

嶗山被譽為“中國江北名茶之鄉”,地理位置在北緯36度線附近,是我國緯度最高的茶產區。這裡三面環海、空氣溼潤、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遲、夏涼、秋爽、冬暖的氣候特徵明顯。春季長,茶葉發芽就遲,採摘期也晚,發芽後生長慢,導致營養物質含量高,形成了所產茶葉葉片厚、百芽克重增加、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等特點。

相傳,嶗山自古就有茶,青島的市花“耐冬”,就是一種在嶗山有幾千年歷史、與茶的基因極為相近的山茶花,蒲松齡作品《香玉》的靈感就來自於這種耐冬。但是茶在嶗山地區歷史上從來沒有形成過產業,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都是如此。

1957年,青島在第一次“南茶北引”中分得了南方運來的4000株茶苗,當地人不知道這叫茶樹,以為還是當地已有的冬青樹的一種,就將茶樹種在了中山公園的道路兩旁作為景觀樹種植。一個冬天過去了,由於沒有種植和管理經驗,大部分茶樹都被凍死了。好在青島屬於海洋性氣候,少有極寒,居然有部分茶樹活過來了。1960年開始,山東省委、省政府以更大的決心開始了第二次“南茶北引”工程。

在萬里江茶博物館,陳列著第一代“南茶北引人”的事蹟,最著名的當屬被譽為“中國北方茶史活化石”的任介民先生。任先生生於1930年,當時是山東省臨沂地區茶葉研究所所長,自1965年起,他帶領一個南茶北引專家小組,在北方高緯度地區進行了一系列茶葉引種的研究與推廣,憑藉堅韌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終於將生長在南方的茶樹成功地引入北方,打破了茶樹不能在高緯度地區生存的定論。1972年,試種成功、首批採摘的炒青綠茶被送往當時的中國茶科所進行鑑定,得出的結論是“可以和屯綠、婺綠相媲美”,任先生也由此成為南茶北引項目的代表人物。

嶗山茶不飛則已,一飛沖天。茶聖陸羽一千年前在《茶經》中講到:茶“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而嶗山是祖國大陸海岸線上最高的山峰,山體以花崗岩為主,土質是酸性棕壤土,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豐富,pH值適中,有效鉀含量每千克在100毫克以上,高的每千克可達500~1000毫克,有機質高分解慢;植被覆蓋好、氣候宜人,為南方茶在這裡安家提供了優渥的條件。

煮沸嶗山清泉水 共飲茗香萬里江——記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

萬里江公司陳列的南引北種茶品種

嶗山“航母茶企”的領航人

江崇煥,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是頗有建樹的新一代南茶北引人。1955年出生的他20世紀70年代中學畢業後,回村當了一名拖拉機手。先是開著一臺嶗山拖拉機廠生產的195型拖拉機,以後又開過大點的中型拖拉機,主要是為村裡和村民跑運輸。改革開放後,隨著村裡富裕起來,他買了柴油機,把一臺躍進汽車上發動機卸下來換上柴油機,開始從事遠途運輸,最遠跑到過北京,由此撈到了以後生意場上大顯身手的第一桶金。接下來又買了解放牌汽車,而且還不止一輛,車輪滾滾、財源廣進,進一步完成了個人的資本原始積累。就在這時,他忽然迷上了嶗山茶,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而且果斷地放棄了運輸業務,將全身心投入到做茶產業上,一直做到生產北方茶的最大企業。

1997年,是江崇煥創業的標誌性年份,他註冊成立了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開始打造集茶樹種選育、精製加工、產品研發、科研培訓、茶文化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集團化的茶企業,目標是實現“萬里江茶、志在萬里“的遠大抱負。今天的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除總部之外,下屬單位還有萬里江茶博園、萬里江茶博物館、北方茶葉研究所和萬里江茶藝中心。其中,萬里江茶博園堪稱是北方茶產業的“航母企業”,是由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2014年投資3.2億元建成的,園區佔地面積90 000多平方米,以弘揚北方茶為主題,訪客可以在園中瞭解到茶葉科研、茶葉觀光、茶葉體驗、茶文化展示、品茗交流、茶信息傳播等種種情況。從建園伊始,江崇煥董事長就是大手筆操作,在園內不同區域設立了北方茶樹抗寒品種研發中心、北方茶樹種植技術研究中心、茶葉質量安全研究中心、茶葉職業技術培訓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茶葉觀光體驗中心等,大大提升了北方茶區的科技與文化內涵。

煮沸嶗山清泉水 共飲茗香萬里江——記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

江崇煥董事長在茶博物館親自擔任講解員

回顧建立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的20年艱辛歷程,江崇煥自我感覺在3個方面盡了微薄之力:

第一、繼續高舉南茶北引的旗幟,成為南茶北引事業承前啟後的領航者。自打入了北方茶業的門檻,江崇煥就把全部身心交給了嶗山茶,在任介民等前輩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南茶北引的路子,這期間甚至和當年的省委書記、南茶北引工程的首倡者譚啟龍老書記成了“忘年交”,退下來的老書記參觀了萬里江的種植園後對萬里江讚不絕口。從2003年起,基於嶗山是全國天然的茶樹資源圃,各地的茶樹品種多聚集於此的特點,北方茶業研究團隊為此開始進行北方茶樹良種的選育工作,歷經十多年努力,先後選育出適應北方種植及品質優良的單株品種,僅綠茶就從“w—1”到“w—51”,共選育50多個品種。2004年,山東農業大學的一位女教授、茶學系主任專程來到青島找到江崇煥,提出要和萬里江合作申報一項科研課題——引種南方的烏龍茶,她認為烏龍茶還沒有在北方落戶,這項課題可以填補青島市乃至山東省的空白。殊不知,在江崇煥的主持下,萬里江從1999年起就申請到了青島市的科研課題,經過5年的實踐,從多次失敗中崛起,已經試種成功烏龍茶並通過了專家鑑定,當時正在籌備擇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女教授聽聞後大吃一驚,大為讚賞萬里江人的超前意識和果敢精神,並向江崇煥索要一小包烏龍茶帶回品嚐、留作紀念。後來的新聞發佈會大獲成功,20多家與會新聞媒體作了鋪天蓋地的報道,北方種出烏龍茶的消息在當地婦孺皆知,2005年,這項成果先後獲得了青島市和山東省的科技進步獎。

煮沸嶗山清泉水 共飲茗香萬里江——記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

萬里江有機茶種植園

第二、努力打造嶗山茶的品牌形象、提升嶗山茶的品牌價值。作為《地理標誌產品 嶗山綠茶》國家標準起草單位,是萬里江公司為嶗山綠茶做的一大貢獻。據瞭解,在嶗山區的4個街道辦事處範圍內,大大小小生產嶗山茶的企業有130多家,但每家企業的生產都必須按照國家標準來執行,否則,政府監督部門就會將其開除出局。而這項標準正是由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起草的。2009年11月26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青島嶗山區組織召開《地理標誌產品 嶗山綠茶》國家標準審查會,來自國家標準委、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安徽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的茶學專家對萬里江公司起草的標準進行了認真論證,認為該標準草案所列的標準名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有關術語和定義、要求、生產工藝、感官特性、理化指標、特徵性指標、檢驗方法等均符合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標準的內容科學、合理、適用,可以指導企業生產及保證產品質量,也是質監部門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執法監督依據,最後,標準全票通過了專家的審查。這項標準的制定為萬里江也為整個嶗山茶的品牌保護注入新的動力,原本,地方政府曾設想把膠南、黃島等地共計十幾萬畝茶園都列入嶗山茶的範圍,但這項標準出臺後,明確規定只有嶗山區4個辦事處轄區內的2.3萬畝綠茶才在地理標誌產品的保護範圍內。

煮沸嶗山清泉水 共飲茗香萬里江——記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

萬里江茶博園

標準出臺帶來了諸多的好處:一是嶗山茶的品牌價值大幅上升,由國內多位著名茶領域專家共同評估的2018年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顯示,嶗山綠茶品牌以11.2億元的價值在全國各類茶業品種中排名第61位,超過了許多傳統的南方茶葉品牌。二是萬里江公司的茶更有機、更安全、更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了。江崇煥介紹,以茶葉用肥為例,萬里江公司的茶園全部是用有機肥,市裡有專門為茶葉生產的有機肥,如豆餅、棉籽餅、花生餅等等,它們經過發酵就可以使用,以前公司每年年初要買進很多大豆,將豆餅發酵後用作肥料,近些年市政府拿出一筆經費,統一招標、統一向種植戶提供,大大減輕了企業的負擔。截至目前,萬里江公司的產品從來沒有出現過質量事故,並且因其質量好不但為廣大民眾所喜好,也成為青島市對外交往的一張“名片”。前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先生訪問青島時,市裡安排他到萬里江公司進行參觀,並向他贈送了萬里江茶;2018年,舉世矚目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青島市召開,萬里江公司的茶葉,被貼上上合組織的標籤,作為峰會的專供產品。2017年,青島市在生產企業中評選質量獎,萬里江公司榜上有名,成為嶗山區茶企中的唯一獲獎企業。

煮沸嶗山清泉水 共飲茗香萬里江——記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參觀考察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

第三、傳承收集整理中華傳統茶文化,讓更多的人品茶懂茶。與位於浙江杭州市龍井路的中國茶葉博物館不同,這是一家隸屬於萬里江公司的民營博物館,沒有來自政府的資金資助,全憑著董事長江崇煥對傳統茶文化的熱愛和孜孜追求。博物館現今的展出面積約1500平方米,展出內容裡涵蓋了茶葉的歷史、茶文化的記載、茶故事的傳說、茶葉品種展覽、經典茶具茶器的陳列等等,將傳統茶文化與博大精深的齊魯文化,獨具魅力的嶗山道教文化和南茶北引工程現代文化有機結合起來,2015年經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該博物館以“文化內涵深厚、地方特色鮮明、在同類博物館中獨樹一幟、絕無僅有”的評語而被評為3A級旅遊景區。的確如此,在傳統文化展區,人們可以看到展出的引自中國辭書鼻祖《爾雅 •釋木》中對於“茶”的最早詮釋:“檟苦荼,晉人郭璞注曰:樹小如梔子,冬生,也可煮化羹飲,今呼早採為茶,晚取為茗,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足見其文化底蘊之深厚。展廳中茶聖陸羽飲茗問蒼天、作家蒲松齡免費設茶攤聽茶客講故事等傳統傳說的雕像,看上去更是栩栩如生,讓人忍俊不禁。

煮沸嶗山清泉水 共飲茗香萬里江——記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

萬里江特色茶品種鮮葉

引領國人會喝茶

萬里江公司的綠、紅、白、烏龍等4大茶葉系列中,北方白茶和北方烏龍茶屬其首創,綠茶和紅茶雖非首創,但經過30多年的培育,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勢品牌。如綠茶,開發了“江茗系列”和“江雪系列”,前者多次榮獲“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十大名茶”等稱號;後者也曾榮獲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山東省名優茶評比特等獎。紅茶類,分為蜜糖香型和玫瑰香型,皆為上等的好茶。

嶗山茶與南方茶相比品質如何?這是喜愛嶗山茶的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江崇煥認為,由於嶗山茶生長的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豐富,pH值適中,且生長時間長、物質積澱多,所以嶗山茶的氨基酸含量要較南方茶為高,南方茶一般含量為2.7%左右,而嶗山茶通常含量在5%以上,形成了北方生長的茶耐沖泡的特點。有人做過對比實驗,龍井茶一般只能衝上兩泡,再多就失去龍井的味道。而嶗山茶在第二泡時是味道最濃的時候,連續沖泡4回仍然能保持原有的味道。

煮沸嶗山清泉水 共飲茗香萬里江——記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

江崇煥與農科院教授、北方茶葉研究所工作人員研究嶗山茶無性系繁育

喝嶗山茶是有講究的,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法。比如泡萬里江的紅茶,要經歷幾個程序:選具,通常選用紫砂或者白瓷杯;置茶,取茶荷、茶匙,準備沖泡的茶與水的比例為1:50左右,即1克幹茶要用50毫升水沖泡;沖泡,採用攝氏90~95度的沸水即可,採用壺泡方法,首先將茶葉按照比例放入茶壺中,加水沖泡,時間在2~3分鐘,然後按循環倒茶法,將茶湯注入茶杯,使茶湯濃度均勻一致;品茶,要細品慢飲,檔次較高的紅茶一般可以沖泡4次。

煮沸嶗山清泉水 共飲茗香萬里江——記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

江崇煥講解怎樣才能泡出好茶

怎樣才能沖泡出好茶呢?江崇煥反覆強調,要講究用水,茶聖陸羽在《茶經》裡說:“泉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為下”,“水是茶之母,器是茶之父”,可見用什麼樣的水對泡出什麼樣的茶尤為重要。但江崇煥又認為,陸羽的話是一千年以前說的,那時人口少、也沒有工業汙染,這種說法無疑是對的。但今天,工業發展對環境造成汙染,江水的汙染尤為嚴重,地下水位持續下降,開採井水成本太高,江水和井水顯然不適應現實的狀況。怎麼辦,喝茶是百姓的剛性需求,必須要想辦法滿足。為此,他建議在沒有辦法取得山泉水的地方,比如北京等大城市,可以使用過濾過的水,pH值在7以下即可。他不主張直接使用農夫山泉、哇哈哈等品牌的礦泉水去泡茶,他當場用測試紙檢測一瓶礦泉水,pH值顯示為7.5,顯然是偏鹼性、不適宜沖茶。他解釋道:“如果用pH值6.5~7之間的泉水泡嶗山茶,茶湯泡出來的顏色雖黃,但是亮色的,很好看;但使用了pH值高的水泡茶,茶湯會是醋色的。”他不無幽默地說:“如果誰泡嶗山茶泡出了醋顏色,千萬別說是嶗山茶不好,怨就怨泡茶的水吧”。

“煮沸嶗山清泉水,共飲茗香萬里江。”展望萬里江公司未來的發展,江崇煥說:“優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技術水平和精湛的加工工藝是萬里江優質茶品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的目標是:引領國人會喝茶、喝好茶,讓國人真正瞭解國飲。”

顯然,這是他的肺腑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