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手絹、扔沙包、跳皮筋,你還記得童年時的遊戲嗎?

還記得沒有手機和ipad的日子嗎?是什麼陪伴我們度過美好的童年時光?丟手絹、扔沙包、跳皮筋哪一個是你兒時的記憶?在那遙遠的童年時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有時間便和鄰居小夥伴們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空地上、院子裡玩踢毽子、跳房子的遊戲。這些遊戲都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快樂,是快樂的源泉。那時候的物質生活並不豐富,但我們的童年依然是快樂的。

丟手絹、扔沙包、跳皮筋,你還記得童年時的遊戲嗎?

民間遊戲的樂趣

這些童年遊戲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美好的回憶。與現代昂貴的高檔玩具相比,民間遊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不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不需要什麼設備,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民間遊戲為什麼受到這麼多孩子的喜愛呢?並不僅僅因為那個時代沒有電子遊戲,更因為民間遊戲有趣而且簡便易學易會,符合幼兒好動、好學、好模仿的心理特點。

民間遊戲的樂趣不僅來源於遊戲過程,也來源於遊戲玩具的製作。過去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兒童在遊戲活動中所使用的玩具很多都是就地取材,如石頭、木頭、竹子、泥巴、紙、雞毛、麻繩、鐵絲、棉線等,都可以成為兒童們手中的玩具。製作玩具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遊戲。

丟手絹、扔沙包、跳皮筋,你還記得童年時的遊戲嗎?

民間遊戲的意義

民間遊戲簡單易學,趣味性強且種類繁多,對促進孩子身心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一,促進孩子身體動作的發展。許多民間遊戲能促進孩子走、跑、跳、鑽等大肌肉動作,如“跳繩”“蘿蔔”“城門幾丈高”等。一部分民間遊戲能發展孩子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協調,如“抓籽”“吹羽毛”“彈蠶豆”等。

丟手絹、扔沙包、跳皮筋,你還記得童年時的遊戲嗎?

第二,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展。研究表明:積極的夥伴之間的社會化更可能出現在自由遊戲中,而不是出現在成人組織或設計的活動中。民間遊戲使孩子三五成群一起遊戲,通過互相協調、模仿,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使孩子助人、合作的心理品質得到發展,並學會自己解決人際矛盾,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第三,促進孩子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民間遊戲的順利進行,取決於孩子對遊戲規則的掌握,取決於孩子的自我評價及別人的監督。這就發展了孩子辨別是非,正確評價自我及他人的能力。同時在遊戲中,孩子會不斷克服自身的弱點,遵守規則,選擇並忍受當前的挫折和不安,鍛鍊自己承受挫折、失敗的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情緒和意志品質。

第四,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民間遊戲大都附有兒歌唱和,孩子需要邊唱邊玩,在遊戲中相互交流,逐漸學習表達,並豐富了詞彙。如在“網魚”遊戲中,兩個孩子雙手互搭成網,其餘孩子成一列,從網下鑽過,邊鑽邊唱兒歌:“一網不撈魚,二網不撈魚,三網撈條大尾巴魚。”

丟手絹、扔沙包、跳皮筋,你還記得童年時的遊戲嗎?

民間遊戲現在也受到很多幼兒園孩子的喜愛。幼兒園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製作遊戲材料,共同遊戲。“80後”“90後”的家長們帶著孩子一起玩自己小時候的遊戲,既陪伴了孩子的成長,又在遊戲中回憶自己的快樂童年。所以說,民間遊戲尚有新的生長空間,因為它承載著濃濃鄉愁和共同記憶,有著純正的“中國風”,屬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難以輕易割捨、輕言放棄。

民間遊戲大都屬於戶外集體遊戲。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民間遊戲適合哪個年齡段的孩子,但是作為專業的幼教工作者應為幼兒選擇適合其年齡特點的遊戲,將民間遊戲中不適合幼兒的內容剔除,創編為更適合幼兒的遊戲。《幼兒園陽光體育創新遊戲活動》小中大班三本書中包含了大量的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體育遊戲,不僅包含了民間遊戲,還有專業的幼教工作者創編的經過多次實踐驗證的體育遊戲。

丟手絹、扔沙包、跳皮筋,你還記得童年時的遊戲嗎?

本套書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理論依據,對幼兒園五大領域中健康領域的體育活動目標進行學期和月目標分解、周計劃安排、日活動設計。在此基礎上形成與之適應的小、中、大三個年齡班共414個體育遊戲活動,具有應時性、科學性、趣味性、創新性和操作性的特點。

快來帶著孩子一起遊戲吧,讓孩子在快樂的體育遊戲中發展身心,增強體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